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花开两朵 各表一枝——163网与169网的异同
作者: 萧慧   来源: 中国计算机用户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异同   中国公众   编址系统   多媒体信息服务   用户特服   163网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69网   邮电部   网关  
描述: 近年来,Internet突飞猛进的发展掀起了世界各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从而带领我们进入了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 在我国,人们所俗称的163网和169网便是众多信息网络中的两枝奇葩。那么,什么是163网和169网,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不少读者对此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
创作,传达美好的声音
作者: 刘宇轩   来源: 现代青年(细节)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好   文艺复兴   再创作   欧洲   16世纪   声音   鼎盛时期   日常生活  
描述: 亚麻成熟后被从根到叶完整地收割堆积,待腐烂后留下坚实的纤维便可纺织制成自16世纪以来盛行的油画布面料。彼时正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自那以后,欧洲画师从对神像与人像的单一执着,逐渐延伸到对日常生活
世界上最大的钟——莫斯科钟王
作者: 长兴   来源: 金属世界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沙皇   大钟   浅浮雕   莫斯科   俄罗斯   锡青铜   1654年   克里姆林宫   格里高里耶夫   亚麻纤维  
描述: ,于是出现了纷纷铸造大钟的竞赛。中国在1403年铸造的南京洪武大铜钟,重22吨;1424年铸造成的北京永乐大铜钟,重47吨,在当时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钟。1653年,俄罗斯工匠铸造了重131吨的大钟
奥林匹克公园之雕塑
作者: 章涵   来源: 金属世界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沙皇   大钟   浅浮雕   莫斯科   俄罗斯   锡青铜   1654年   克里姆林宫   格里高里耶夫   亚麻纤维  
描述: 奥林匹克公园之雕塑
宗教艺术世俗渗透―米开朗基罗《摩西》赏析
作者: 马月兰   来源: 世界宗教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米开朗基罗   学术界   宗教艺术   世俗   16世纪   《摩西》   雕塑家  
描述: 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大理石雕像,高235厘米,创作于1513-1516年间,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16世纪初,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想给自己修建一座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陵墓,并将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招来为他工作。在陵墓的雕塑中,最著名的就是这尊《摩
宗教艺术 世俗渗透-米开朗基罗《摩西》赏析
作者: 马月兰   来源: 世界宗教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米开朗基罗   学术界   宗教艺术   世俗   16世纪   《摩西》   雕塑家  
描述: 米开朗基罗的《摩西》大理石雕像,高235厘米,创作于1513-1516年间,收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16世纪初,教皇尤里乌斯二世想给自己修建一座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陵墓,并将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
巴洛克雕塑艺术
作者: 玛丽亚·格拉齐亚·贝尔纳蒂尼   来源: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6世纪   大理石   巴洛克   绘画   艺术语言   故事人物   雕塑艺术   艺术门类  
描述: 16世纪的罗马发展出巴洛克艺术语言,艺术领域的潮流也随之出现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在此之前,在绘画大师们的影响下,绘画一直是最受欢迎和普及面最广的艺术门类,而到此时,雕塑占据了上风。教堂、祭坛、祭台
松下A101喵喵机,装饰你24小时的好心情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国家地理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16和弦铃声   短信编辑   趣味   松下   功能   自由   声音   外形设计   存储   天生  
描述: 我的喵咪不吃粮.我的喵咪不用拴,松下A101喵喵机猫步登场.满足你天生的宠物情结!喵喵的身材小巧玲珑.喵喵的声音轻灵悦耳.它外形设计小巧可爱.新型仿橡胶材质.触感舒适,16和弦铃声可以自由编制.还有趣味短信编辑功能.喵喵珍藏着你一百条大情小事.喵喵心系着你几百个亲朋好友.它可存储100条短
乡土游戏
作者: 何工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提香   意大利   16世纪   收购   戴安娜   英国   美术馆   油画  
描述: 布面油画200cm×125cm 2012年何工何工善于把文字概念、图像和肌理(texture)融为一个视觉整体,三者之间没有突兀牵强之处。无论是文字书写,图像描绘还是笔触运动都统一在一种似乎是自我表现性的线条中。然而,尽管这些线条非常敏感,足具表现力,但是它们不是为了煽情,而是为了深沉和厚重的刻画,不是具体的形体刻画,而是"言外之意"或者"超以象外"的刻画。但是,这种象外之意并非由所谓的逸笔草的简笔画画出来的,相反,是线条的堆积,而且层次非常厚重。——高名潞
16~18世纪欧洲琥珀工艺特点及其启示
作者: 吴沫   来源: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16~18世纪   琥珀   欧洲   工艺  
描述: 16~18世纪是欧洲琥珀加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该时期,工艺师们利用圆雕、浮雕、凹雕和镶嵌工艺制作琥珀工艺品,尤其是通过镶嵌工艺将大量小面积的琥珀材料拼合,创作出体型颇大、外观华美、工艺精湛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工艺和造型特色可为当今中国的玉雕创作和制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 1 2 ... 6 7 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