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世界上最大的钟——莫斯科钟王
作者: 长兴   来源: 金属世界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沙皇   大钟   浅浮雕   莫斯科   俄罗斯   锡青铜   1654年   克里姆林宫   格里高里耶夫   亚麻纤维  
描述: 在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伊凡大帝钟楼旁,有一口大钟,重196吨、高6.14米,外口径6.6米,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钟,被誉为“钟王”。大钟用含铜84.5%、铅13.9%、锡1.25%的铅锡青铜铸造而成,据说铸造时还加入了几公斤的金和银。钟体上铸有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依洛维奇的半身浅浮雕像以及女沙皇安娜的浅浮雕肖像。 俄罗斯为什么要铸这么大的钟呢?在古代的一个时期内,每个国家都力图拥有自己的大钟,于是出现了纷纷铸造大钟的竞赛。中国在1403年铸造的南京洪武大铜钟,重22吨;1424年铸造成的北京永乐大铜钟,重47吨,在当时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钟。1653年,俄罗斯工匠铸造了重131吨的大钟,从而“钟王”转到了莫斯科。1654年10月曾以此大钟的钟声迎接远征波兰归来的米哈依洛维奇沙皇。米哈依洛维奇为试验此钟,命令先敲响所有
李鸿章全传 下
作者: 刘华明 郑长兴   来源: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戏剧\剧本\中国\现代\选集  
描述: 本书共分11章,内容有:横空出世、洋务先觉、洋务首脑、洋务巨擎、洋务初效、洋初考察、洋务补天、玲珑……
《涿鹿之战》与“学术浮雕”
作者: 王长兴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文明   学术   民族活力   研究历史   艺术家   浮雕   艺术创作   当代   创作原则   认识自我  
描述: 问祖对一个民族而言,研究历史就是认识自我,这是一个民族活力的源泉。在当代,我们很少主动关注人类文明的起源,这可以理解,起源已成为过去,孔子曰:成事不谏,遂事不说,既往不咎。研究
浮雕压缩法几个相关概念的规范和思考
作者: 王长兴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语言   艺术   浮雕   永久性   建筑空间   表现力   压缩法   概念  
描述: 浮雕是一种应用广泛、历史灿烂的艺术,是一种跨越圆雕和绘画的特殊造型语言,有它非同寻常的表现力与优势,特别是在室外建筑空间中的重大永久性艺术装饰方面占据了近乎半壁江山。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浮雕在中国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备的学科。对浮雕的系统性研究与教学没有得到过艺术教育界应有的重视。甚至被视为无足轻重的边缘专业。在新中国美术史上,以《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浮雕》为代表的、为数不多的一小批大型纪念型浮雕作品,
何世斌痛斥城市禁摩
作者: 李长兴   来源: 摩托车信息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膏   半水石膏   胶凝材料  
描述: 何世斌痛斥城市禁摩
林华中抨击摩托车消费税
作者: 李长兴   来源: 摩托车信息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磨削夹具   气门   圆柱定位有心夹具   内燃机   锥面  
描述: 林华中抨击摩托车消费税
从《涿鹿之战》谈起
作者: 王长兴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浮雕作品   素描作品   毕业创作   民族进步   涿鹿   研究生   汉字研究  
描述: 《涿鹿之战》是我在2008年作为研究生毕业创作完成的,包括一幅纸上素描作品和一件浮雕作品。涿鹿之战是一场通常叫人半知半解但又极为著名且意义重大的远古战争,因其时代背景过于遥远,包括古汉字研究在内的考古成果不足和口耳相传所致的信息偏差,一向被归为史前神话。一个民族,研究历史就是认知自我,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根基,既是立身之资本又是发展
李鸿章全传
作者: 刘华明 郑长兴主编   来源: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传记)   李鸿章(学科:   李鸿章  
描述: 本书共分11章,内容有:横空出世、洋务先觉、洋务首脑、洋务巨擎、洋务初效、洋初考察、洋务补天、玲珑人生等。
用于隧道窑法生产海绵铁的双向加热反应罐的研制
作者: 吕长兴   吕庆   郎建峰   徐艳涛   杨保全   来源: 烧结球团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海绵铁   反应罐  
描述: 研制了一种用于隧道窑法生产海绵铁的双向加热反应罐.试验表明:采用这种反应罐代替原来的反应罐可使加热时间缩短21%,提高产率40%.
为了人民的艺术
作者: 王长兴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创作   刘少奇   现实主义   当代中国   艺术家   中国当代   美术作品   现当代   美术家   壁画艺术  
描述: 美术史记述的重点,正是杰出的美术家与优秀的美术作品。这些美术家活动的"点"在同时代内构成一个时期内美术风格与现象的"线",再与前后不同时间、空间的艺术交流与影响构成美术史的"面"。自创刊以来,我刊在"人物特写"栏目内介绍了多位现当代的杰出美术家,或从"个案研究"的角度采用独特的研究视角对美术家进行解读,或用平实温馨的语言追溯这些大家们不为人所熟知的艺术历程,选择他们因为这些美术家都是提及我们这个时代美术所"绕不开"的,我们希望通过美术大家的这些"点"充分反映当代中国美术发展的整体面貌和时代精神,这些"人物特写"中重要的美术家聚合起来,实际上也构成了一部特别的现当代美术史。本期向各位读者介绍的侯一民先生,不但是"大题材"创作的探路人和旗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作了《青年地下工作者》《刘少奇与安源矿工》等革命历史题材油画作品,更是中国当代壁画艺术的奠基人,还有许多优秀的雕刻作品问世。在画框以外的世界中,他还参加了我国第三、第四套人民币的设计,其中许多人物的主题形象就是出自他的手笔。今天,无论是谈到新时期的壁画艺术,还是新中国的革命历史题材创作,都会提到侯一民先生,他无愧为当代中国大美术思想和新壁画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