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饰】搜索到相关结果 135 条
-
关于“现代重彩画”的思索
-
作者:
刘秉江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在原因
绘画语言
现代重彩画
艺术家
现状
装饰性
自由表达
画坛
云南
油画
-
描述:
我尝试用高丽纸作重彩画是始于70年代初,而以前我一直都在画油画。我之所以画重彩画,是因为受到黄永玉先生的影响。但内在原因则是长期以来我对画坛现状的不满而又无从宣泄所致。我渴望寻找一种自由表达感知的方法,可惜这寻觅的时间太长,直到我用高丽纸作重彩画时,这种漂泊无着的心态才略显平静些。
-
国内最新光盘简介
-
作者:
暂无
来源:
光盘技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艺术手法
包装装潢
装饰绘画
光盘
现代派艺术
动画
Windows
长江三峡
室内设计
-
描述:
世界美术大会 本片汇集各国美术代表作品,包括建筑、雕塑、装饰镶嵌、祭坛画、版画和现代派艺术与工艺等,每一项均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风格、流派源由、艺术家简历等,并分析作品的形式特征、艺术手法、技巧与
-
刍议插花艺术
-
作者:
王本泉
来源:
广东建筑装饰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菖蒲
水生植物
迎宾曲
造型艺术
装饰艺术
植物配置
植物材料
色彩丰富
生命力
插花艺术
-
描述:
几条花枝,一丛碧叶,插入器皿之中,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一个竹篮,几簇繁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顿生喜庆气氛;寥寥花枝,一条彩带,扎成一束,犹如一首迎宾曲……这无尽的美感,都来自于一种清新、高雅、有生命力的艺术——插花。 插花是利用色彩丰富的植物材料,把盆景、国画、雕塑、根
-
海外的韩国艺术家 雕塑家约翰裴
-
作者:
尹淳永
来源:
高丽亚那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喷涂
墙体
现代高新技术
技术转让费
基质
古典艺术
技术咨询
古朴典雅
新型涂料
外装饰
-
描述:
海外的韩国艺术家 雕塑家约翰裴
-
五种塑料建材畅销
-
作者:
经消
来源:
工程塑料应用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塑料建材
塑料管
电线导管
输油管
下水管道
浮雕印花
塑料地毯
塑料地板
装饰材料
套色印花
-
描述:
据分析下列五种塑料建材将畅销; (1)塑料管(构件)材:如建筑的上、下水管道、输油管、电线导管等。(2)装饰材料:化学浮雕印花和套
-
功能与材料:谈现代装饰雕塑的特性
-
作者:
唐国树
来源:
北方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表现形式
建筑环境
科学技术
艺术家
装饰雕塑
硬质材料
西方现代艺术
创作
现代装饰艺术
造型艺术
-
描述:
众所周知,现代装饰雕塑,是立体造型艺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有其它表现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具有实用及审美价值的艺术。装饰雕塑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与其它艺术表现形式一样,具有表现、反映历史的作用
-
略谈汉字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与起源
-
作者:
唐得贵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汉字
装饰
-
描述:
略谈汉字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与起源唐得贵(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333001)汉字起源于“象形”《说文序》说:“依类象形谓之文”,所谓“依类象形”就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形象所创造出来的符号,即象形文字。那么象形文字起源何时?且不说“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
-
釉里红传统装饰在陶瓷中的运用与创新
-
作者:
王采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釉里红
装饰
-
描述:
釉里红传统装饰在陶瓷中的运用与创新王采(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景德镇·333001)釉里红装饰是我国的陶瓷传统釉下装饰方法之一,它是以铜为主要着色剂的色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各式纹样,然后施以透明釉经高温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在釉里透出红色纹样,色彩敦厚,古朴...
-
论设计的“表现”与“摹拟”形式
-
作者:
柳林
来源:
包装世界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图案
艺术典型
现代设计
艺术家
客观事物
设计艺术
造型艺术
艺术形式
产品设计
人物形象
-
描述:
的形象。造型艺术中以抽象的艺术形式表现客观事物,摹仿的比重占主要地位。某些纯粹抽象的图案,往往要经过长期演变,才能挣脱“摹拟”物象的束缚。古希腊的建筑柱头式样中的“爱奥尼亚式”装饰图案,原是由“摹拟”莲
-
清代家具的雕饰
-
作者:
田家青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相结合
独特风格
木家具
清代家具
雕饰
浮雕
紫檀
工艺品
刀法
-
描述:
清代硬木家具采用较多的雕饰是一代的特点。清代的木雕工继承了前代业已成熟的技艺,又借鉴牙雕、个竹雕、石雕、漆雕、玉雕等多种工艺手法,逐渐形成了刀法严谨、细腻入微的独特风格。由于清代的木雕工善于摹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