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饰】搜索到相关结果 64 条
-
长沙窑瓷装饰艺术中的某些伊斯兰风格
-
作者:
马文宽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器
伊斯兰世界
长沙窑
越窑青瓷
晚唐五代
釉下彩
装饰艺术
有关问题
瓷器
出土
-
描述:
近一个世纪以来,在对亚洲、非洲的一些中世纪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发掘时,常发现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包括定窑白瓷)、釉下彩瓷与橄榄色釉青瓷共存。这些瓷器是晚唐五代时期外销的四大瓷种,可称为"四组合"。前两种瓷的窑口已为人们所知晓;后两种瓷的窑口曾是学术界长期存在的不解之谜。橄榄色釉青瓷的窑口及有关问题本文暂不详述。釉下彩瓷的窑口通过1956年以来长沙窑的发现,1964~1965年及1978年两
-
浙江宁海发现一件“真子飞霜”铜镜
-
作者:
滕延振
石世镇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铜镜
浅浮雕
发现
银白色
铭文
主题纹饰
锈蚀
普查
宁海县
文物
-
描述:
。镜圆形,素缘。直径24、缘厚0.45厘米。主题纹饰为浅浮雕式。右侧修篁一簇,间以竹笋。其前有人席坐弹琴。右下方置一几案,上有什物。左上方为两株悔树,树下凤凰起舞。正下方为荷池,四周是山石和草地。池中伸
-
避暑山庄博物馆藏乾隆款轿瓶
-
作者:
刘爱东
彭俊波
来源:
文物春秋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乾隆时期
漆底
装饰图案
瓶式
乾隆帝
青花
轧道
避暑山庄
粉彩
-
描述:
避暑山庄博物馆馆藏有大量的清乾隆帝御用瓷器,其中有不少品种多样、造型精美、装饰华丽的乾隆款轿瓶,很具有代表性。本文拟就造型、彩釉、图案花纹、功用及分期等方面对这些轿瓶作一简述; 一、造型: 轿瓶
-
宣德青花勾枝莲盘
-
作者:
胡春英
来源:
文物世界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瓣
花口
青花瓷器
盘心
釉下彩瓷器
石竹花
面饰
莲花
一次烧成
宣德
-
描述:
口沿面饰一周二方连续草纹。盘壁花瓣处饰6种 12组连茎花卉,分别是莲花、菊花、牵牛花、牡丹花等,各自独立组成。盘心饰6朵装饰性莲花、菊花、石竹花、大丽花等,每朵花由枝叶勾连组成。盘外壁同样饰6种12组
-
试析明正统,景泰,天顺三朝青花瓷部分纹饰特征
-
作者:
徐月英
任荣兴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纹饰特征
明代
-
描述:
明代(公元1368~1644年)正统(公元1436~1449年)、景泰(公元1450~1456年)、天顺(公元1457~1464年)三朝瓷器的断代,一直是近年来中外陶瓷研究者十分关注的一个课题,随着国内外的不断深入研究,对文献史料的钩沉,和对历年来纪年墓不断出土的青花瓷器、大量的明故宫遗址出土青花瓷残片,进行分类、排比、分析、探索,对这三朝瓷器的确实存在和部分时代特征,已摸出了许多规律,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终于揭开了这隐晦不彰的所谓“空白点”瓷器的迷宫。
-
传统古彩装饰类型与构图角度(之二)
-
作者:
孔六庆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构图
古彩装饰
装饰
类型
-
描述:
笔者曾就传统古彩的装饰类型和构思角度怍了专门的探讨,实际上已经涉及到了构图形式的方面,或者说已经包含了构图形式这个因素。总体的构图形式已经在大的前提中成立。本文所要探讨的,是装饰类型已决定。并且构思
-
传统古彩的装饰类型与构图角度(一)
-
作者:
孔六庆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类型
构图
陶瓷艺术
-
描述:
传统古彩的装饰类型与构图角度(一)
-
传统古彩的装饰类型与构图角度
-
作者:
孔六庆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山水画
陶瓷装饰
花鸟画
构思角度
明清时代
画面
造型
装饰手法
古彩
陶瓷器皿
-
描述:
陶瓷器皿装饰上去的愿望并在明清时代得以迅速发展和最终实现。三阶段中,每发展一步总是更接近绘画一些,最后粉彩的效果简直到完全可以和纸笔
-
略谈青白瓷的装饰艺术
-
作者:
杨爱玲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白瓷
装饰艺术
-
描述:
我国陶瓷的装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勤劳智慧的先民就以惊人的奇迹创造了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彩陶艺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陶瓷生产技术的提高,陶瓷的装饰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在我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宝库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青自瓷的装饰艺术就是这座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
-
陶瓷装饰色彩杂谈
-
作者:
平友舜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装饰
装饰色彩
-
描述:
我国陶瓷装饰彩绘艺术有着优良的浪漫主义传统,并不固守着自然物体的本色一成不变,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宋代的铁锈花、元朝的青花,甚至到大明五彩,用色技艺都保持着“一以当十”的优良传统,用有限的一种或数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