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城市雕塑成了“问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80年代   北京市   人民日报   精品   城市雕塑   海外版   公共艺术  
描述: 赖睿在2011年3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指出,城市雕塑,在国外更多地被称为公共艺术,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兴起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几万座城市雕塑,仅北京市就有三千多座。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涌现出了一批城市雕塑精品,如广州的五羊雕塑
城市雕塑亟待“减速”
作者: 沈军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追尾事故   铁道部   改革开放以来   反思   艺术品   减速   城市雕塑   城市建设   现代雕塑   近二十年  
描述: 近期,温州动车追尾事故的发生牵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绪,人们在反思急躁冒进的弊端。其实,该反思的不惟铁道部门,因为在城市雕塑领域,就常有"急就"而成的艺术品问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中国的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大地上矗立起了数
裴建国雕塑作品简评^[1]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简评   中国美术馆   画册  
描述: 裴建国先生的雕塑作品结集出版,作为他在中国美术馆的同事,我深为他高兴并由衷祝贺!美术馆工作而今处在长年的繁忙之中,虽然我知道雕塑是他的专业之长,这些年也陆续看到他的一些作品,但还不了解他雕塑的全貌。这本画册使我有机会了解他的雕塑历程
古典雕塑不是无条件都好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名人   古典雕塑   纪念性   孙振华   《中国文化报》  
描述: 孙振华在20111月4日的《中国文化报》上撰文认为,欧洲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无一例外,这些城市都有古典的纪念性雕塑:国王、贵族、将军、英雄、文化名人……
经典作品再现真情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题材   中国共产党成立   经典   展览   再现   不同时期   光辉历程   人物形象   美术作品   雕塑  
描述: "光辉历程·时代画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览"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20世
试论双林寺彩塑韦驮像的艺术特色
作者: 张炯炯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形体塑造   泥塑   彩塑   明代   造型   佛教寺院   雕塑   历史悠久   艺术特色  
描述: 距山西平遥县城西南七公里的双林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明代佛教寺院,寺中幸存的彩绘泥塑是我国明代雕塑中的优秀作品。寺里保存的彩绘泥塑共有2052尊,保存完好
艺术文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艺术   文艺作品   中国文化   中国艺术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行为艺术   文摘   雕塑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艺术上了流水线谭薇在2011年6月10日《第一财经日报》编译的文中说,署名的艺术家与真正的创作者很可能不是同一个人——对于此类咄咄怪事,当代艺术圈早已见怪不怪。据内部人士透露,
艺术文摘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动画片   甲骨文字   甲骨文书法   艺术作品   艺术家   投资市场   撰文   艺术品市场   中国风   雕塑  
描述: 大众投资艺术品?历振羽在2011年第7期《中外文化交流》撰文指出,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如何保证钱不缩水,是当下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之一。纵观20年的投资市场,股市、楼市无不大幅起跌,唯有艺术品市场波动最小。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短暂低迷后狂飙突进
“红色美术”概览
作者: 白林坡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式语言   延安时期   集体创作   现实主义   新中国   中国画   作品   美术   雕塑   红色  
描述: "红色美术"是中国现当代文艺领域一道特别的风景线,诸多作品记录着历史,反映着当下,也昭示着未来。红色美术有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但它的形式语言仍在拓展之中,
公共性是城雕之魂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古希腊   雕塑作品   自然环境   城市居民   公共性   城市雕塑   海外版  
描述: 张稚丹在2011年3月4日《人民口报·海外版》撰文认为,城市雕塑(urban sculpture)源于古希腊,泛指矗立于城市公其场所中的雕塑作品。杰出的城市雕塑,甚至会成为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标志。在后工业时期,由于“城市居民丧失了接触自然环境和使人精神振奋的条件”
< 1 2 3 ... 21 22 23 ... 224 225 22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