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基点》——青年雕塑展
作者: 乔迁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院校   前卫艺术   动物表达   情绪状态   结构模式   七十年代   文化的多元化   写实主义   人与人关系   雕塑  
描述: 作为山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一批青恰在而立之年的边缘。我们都曾受过多年的学院教育,目前或在艺术院校的教学一线,或者继续自己的学业。虽然我们受教于写实主义传统,但时代的变革、文化的多元化使我们无意于继续传统的步伐;我们也曾旁观十几
记者背后的记者:王度及其后信息时代的雕塑
作者: 帕斯卡·布塞   尹呈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九十年代   新闻背景   转换过程   中国艺术   二维图象   艺术家   后信息时代   批评家   帕斯卡   雕塑  
描述: 王度所选择的调查领域是信息。这位自九十年代初便旅居法国的中国艺术家,早期在杂志或网络上从事摄影和写作,将他大量的媒体资料转换成三维。在从二维图象到实际体量的雕塑这一转换过程中,原有的结构和由摄影对象
许鸿飞和他的环境雕塑
作者: 叶祖帅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表达   休闲广场   雕塑作品   环境雕塑   人文环境   形式和内容   艺术创作   城市雕塑   城市建筑   特殊性  
描述: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雕塑可以说是与城市建筑同步发展的,城市雕塑是综合性强的艺术创作,具体作品的成功则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进行城雕创作时,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的定位是否恰到好处是对雕塑家功力的真正
当代雕塑家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不锈钢   工艺美术学   福建省   《司马光砸缸》   优秀作品   雕塑家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中国美术   寿山石雕  
描述: 程连昆 1948年生,现任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协会会员、安徽省政协委员、安徽雕塑艺术委员会会长。主要雕塑作品:《村娃》获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情深》入选六届全国美展;《荣誉的
亚太雕塑的盛会
作者: 隋建国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当代雕塑   太平洋地区   雕塑作品   艺术中心   澳大利亚   金融风暴   雕塑家   目的文化   新加坡城市   亚太地区  
描述:雕塑家们,应邀在新加坡城市的广泛的环境中,展示他们共250件各种风格手法的雕塑作品。 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金融风暴中受损最少的新加坡,也最快地恢复了他的活力,及时地从经济和文化的各个方面跃人地区前列。
美国国际雕塑中心举办雕塑与社会学术会议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园   地位与作用   部门管理人员   学术会议   汉密尔顿   园林管理   雕塑性   雕塑公园   雕塑艺术   艺术空间  
描述: 美国国际雕塑中心与雕塑园协会(GROUNDS FOR SULPTURE)联合宣布,将于1999年10月13日至16日在位于新泽西州汉密尔顿市的雕塑园举行有关雕塑性公园等公共艺术空间的邀请会,大会
城市雕塑与公共环境艺术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安街   需要理论   艺术家   雕塑家   座谈纪要   作品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公共环境艺术   公共艺术  
描述: “新世纪的希望”雕塑作品展览座谈会于前日在北京城雕办召开。北京部分雕塑家、评论家、艺术家围绕“城市雕塑与公共环境艺术”进行了热烈的探讨。《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主持会议
中国’98雕塑现象述评
作者: 暂无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述评   艺术家   雕塑史   批评家   雕塑家   雕塑艺术   城市雕塑   工艺美术   观念艺术   公共艺术  
描述: 1998年是中国雕塑不平凡的一年,也是中国雕塑在九十年代末期经历的自现代雕塑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机遇以及最深刻的转换。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都市建设和新都市生活,为雕塑转换为公共艺术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自八五新潮以来的美术运动,尤其是九十年代初兴起的中国观念艺术和装置艺术的实践,在某种程度上对雕塑艺术的概念边
九九’中国雕塑论坛纪要
作者: 乔迁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院校   课程设置   艺术发展   艺术家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雕塑教育   雕塑艺术   专业委员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描述: ’99《雕塑》论坛的议题是雕塑教育问题。五月上旬在西安正式举行研讨会时,会前会后收到该论题文稿就有数十篇之多,或总结过去,或瞻望未来,或评论现代,许多从事雕塑教学的教师和学者都积极地惠寄稿件或在论坛上发言,气氛之热烈,精神之投入是历来论坛所少有的。由于篇幅所限,本期仅能首发几篇论文和发言稿。
陵园艺术雕塑的文化意义
作者: 葛千松   来源: 雕塑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   人类文化   文学大师   陵园   雕塑艺术   圣彼得堡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不可分割  
描述: 陵园也是公园,陵园文化是人类文化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陵园内的雕塑艺术是雕塑艺术殿堂中的瑰宝之一。这个理念在世界上许多先进国家中已为那儿的人们所认同。凡去过巴黎的拉兹神父墓地,维也纳的中央墓地
< 1 2 3 ... 21 22 23 ... 54 55 5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