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雕】搜索到相关结果 205 条
-
评八女雕刻家联展
-
作者:
王克庆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留言簿
社会主义
观众
女英雄
艺术家
建设时期
西方现代艺术
作品
雕塑
-
描述:
她们是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平凡、普通的女雕刻家——赵瑞英、杨淑卿、张得蒂、张德华、陈桂轮、史美英、文慧中、丁洁因。她们的作品联展在北京引起强烈反响,深受观众的赞赏。华君武同志在留言簿上写了“雕塑女英雄” 五个大字。观众在留言中写道:
-
有抽象派艺术有感
-
作者:
延泽民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稻草
地板
艺术展
人字形
艺术家
评论家
美术
抽象派艺术
雕塑
垫子
-
描述:
到奥尔登的头个节目,就是参观第五届瑞士艺术展。上下两层几十个展室,宽大明亮,人字形地板,散发着刚打蜡的油香味,光滑洁净,颇有滑倒之感。先看了一个展室的雕塑,没懂,又来到下一个展室。 一进门,地上
-
唐建初陵石雕艺术
-
作者:
王鲁豫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雕艺术
-
描述:
唐代陵园雕刻艺术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之后,已先后发表了关中唐十八陵及永康、兴宁、顺、惠陵等和河南偃帅的恭陵,向人们展现了气魄宏伟、规模巨大的古代雕塑画卷。然而,河北省隆尧县的唐建初陵石雕迄今尚未被介绍,使这巨帙画卷缺少了一个重要片断。建初陵石雕的造型特征和设置形式等对盛唐以后的陵园石雕有
-
略论新时期美术的发展态势
-
作者:
许祖良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中国传统文化
艺术哲学
气候
审美形式
西方现代派美术
绘画
传统中国画
美术作品
雕塑
-
描述:
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里曾用植物的生长来作比方,指出一定的绘画、雕塑等艺术的产生、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精神上的气候” 和“环境”。他说:“自然界有它的气候,气候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植物的出现;精神方面
-
透的意念与透雕
-
作者:
吴少湘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完全不同
独立发展
古典学
学院
意念
民间艺术
造型艺术
源流
传统雕塑
非正统
-
描述:
由于我国当代雕塑是基于西方古典学院雕塑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在对雕塑的认识上形成一种偏见;认为西方雕塑(特别是学院体系)乃是“正统的”,将中国传统雕塑看作是一种“非正统”的类似“民间艺术”的东西,而没有发现中国的雕塑及造型艺术是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传统与源流而独立发展的。
-
一体化与多层次—中国古代陵园雕刻的创作意念
-
作者:
王鲁豫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
现代标准
艺术传统
雕塑理论
形式特征
一体化
创作意念
-
描述:
当我们正在对继承“艺术传统”争论不休的时候,是否可以说对问题的焦点——“传统”的内涵已经有了深层的了解?就雕塑领域而言,人们习惯将目光盯住古代遗留下来的“好”的或“不好”的雕塑作品,结合少得可怜的“雕塑理论”遗产,从各种立场出发得出形式特征上的分析结论,将其置于现代标准系上
-
既不好 又侵权
-
作者:
嘉木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环境雕塑
城市文明
和平女神
-
描述:
一件好的环境雕塑,是城市文明的标志;一件不好的环境雕塑,是城市不文明的标志。在通往十三陵的路上,新立起两排石刻:狮、龙、小儿抱鱼、熊猫、和平女神、老大妈给战士吃香蕉……数一数,22座。
-
台北《雄狮美术》开展“公众艺术”问题讨论
-
作者:
陈万雄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素质
景观雕塑
公众艺术
美术
-
描述:
《雄狮美术》1986年10月号以33页的篇幅,集中讨论了公众艺术问题。专辑的大题目为“公众艺术问题点——景观雕塑与1%艺术基金”。 “序言”中写道:“在高楼林立、车辆扰攘的繁忙都市社会里,人们竟逐一
-
世界雕塑欣赏
-
作者:
何恭上编著
来源:
艺术图书公司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世界)
雕塑(学科:
地点:
鉴赏
-
描述:
世界雕塑欣赏
-
中国雕塑史图录 3
-
作者:
史岩编
来源: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雕塑(学科:
地点:
图集)
中国
学科:
艺术史
-
描述:
中国雕塑史图录 3
<
1
2
3
...
12
13
14
...
19
20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