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雕艺】搜索到相关结果 489 条
-
节奏·旋律——曹国昌木雕艺术解读
-
作者:
齐喆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语言
专业人士
艺术家
美展
木雕艺术
艺术创作
作品
节奏
雕塑艺术
中国美术
-
描述:
“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充实”或“大”等概念,和我们习惯应用的完整或完美等概念有共性。每次我看到曹国昌的木雕,都会想起孟子这句看似与雕塑无关的话。与同代的艺术家相比,曹国昌成名较早。他的《少女》、《儿子》早在五、六届全国美展时就相继获奖,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受到了专业人士与普通观众的一致喜爱。而七届美展的参展作品《过去、现在与将来》则在业界引起了广泛的争论。纵观曹国昌的雕塑艺术,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一种纵轴上的演变,
-
明清竹雕两大流派的雕塑艺术特色研究
-
作者:
王珂莉
来源:
东方藏品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派
雕塑艺术特色
明清时期
竹雕艺术
-
描述:
明清时期的竹雕艺术清秀高雅,古朴庄重。其精湛的雕工道法值得后人借鉴,在雕塑艺术特色上更加值得我们深入学习与探讨。本文以明清竹雕艺术的两大流派为切入点,从雕塑艺术特色的角度来研究竹雕艺术,是十分有意义的。
-
仿古佛雕
-
作者:
毛军
来源:
中国对外贸易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的活力
魏晋南北朝
传入中国
佛雕艺术
木雕艺术
审美情趣
敦煌莫高窟
佛教艺术
仿古
雕刻艺术
-
描述:
佛雕是指以木石、玉等材料雕刻而成的佛像,是佛教艺术的集中体现。佛教亦称“像教”,就是通过雕塑、绘画这些生动具体的佛的造象来宣传教义。随着佛教于东汉(公元25-220年)时传入中国,佛的造像也传入中国。但开始并不兴盛,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才得到较大的发展。佛教的盛行,寺庙的大兴,促进了佛雕艺术的发展,特别是石窟佛雕,规模巨大,数量众多。著名的大同云岗石佛、龙门石佛、敦煌莫高窟石佛泥塑等,以其生动的造型、非凡的气度、精湛的雕刻艺术等特色而流传下来。
-
玛瑙浮雕艺术的风采
-
作者:
殷孝龙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瑙
浮雕艺术
-
描述:
浮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继圆雕之后出现的一种装饰性的雕刻技法,浮雕是在石料上面雕刻,使物象凸起的雕刻技法。它与圆雕最大的区别是,浮雕只是从前方位表现物象的“半立体感”,玛瑙的浮雕技法,可以从古代的石窟与汉代的画像砖中找到渊源,中国传统的浮雕艺术对玛瑙浮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浮雕作品,以其场面热烈,俏色分明,层次清晰,题材雅俗共赏的特点,受到广大人们群众的喜爱,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一定能出现更优秀的玛瑙浮雕作品。
-
野性之美:张燕根木雕作品印象
-
作者:
邹文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城市人
野性之美
木雕艺术
新加坡
社会学
广西
作品
美术学
雕塑
艺术学院
-
描述:
近几年,张燕根的作品展周期性地出现在北京、上海、南宁、新加坡等地,引起注目。在社会学而不是美术学的意义上,张燕根作品所到城市,无不碰撞出余音不绝的响声,因为这些作品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视觉震撼力,直叩城市人的内心——是对城市人某种内心亏损的弥补。接近文明的一类人,无疑就是城市人,文明有众多好处却也有一个坏处——消释野性。文明程度越高越使人的原始体征或天资退化,越使人远离本原、初始的真实,逐渐否定本我,而伪装而掩饰而日益褪去野性。精神亏损的城市人需要回味和滋补野性。 野性就是接近原始的一种情状。张燕根的作品富藏和充溢着的,正是这种稀贵的质素。表现为:一、具有质朴的气息;二、
-
节孝牌坊的艺术价值和社风修为——湖南澧县余家牌坊的思考
-
作者:
吴卫
来源:
求索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余家牌坊
社风修为
石雕艺术
节孝文化
-
描述:
节孝牌坊是华夏文明的重要人文景观,因其特殊的社会功用,独创的外形和审美价值,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奇葩。余家牌坊是湖南乃至全国石制牌坊中的翘楚。其建筑结构科学严谨,纹饰生动灵秀,雕刻手法细致独到,涵盖了阴线刻纹、浅浮雕、高浮雕和透雕等各种雕刻手法。整体造型生动大气,装饰对称均衡,体现了多样统一的美学理念。余家牌坊与其关涉的故事是中国古代独特的文化珍宝,是研究封建社会礼教和尊颂节孝文化的最好载体。当下,社会对此类文物的保护虽然有了意识的自觉,但如何保护好这些文物,发掘并提升其社会文化价值,亟待有志之士的力耕。
-
雕塑
-
作者:
暂无
来源:
全国新书目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福州
出版社
兰州
甘肃
木雕艺术
摄影艺术
思考
城市雕塑
美术
札记
-
描述:
城市雕塑:札记与思考/王志刚著.-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08.-159页;20cm.-ISBN 7-80588-529-X:$26.00福州木雕艺术/郭发柽著.-福州: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4.10.-218页;29cm.-ISBN 7-80691-131-6:$158.00
-
木雕世家――王家黄杨木雕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全球商业经典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浙江工艺美术
杭州师范大学
雕塑专业
副王
木雕艺术
特别贡献奖
黄杨木雕
高级工艺美术师
美术研究所
工艺美术大师
-
描述:
王笃清,1959年出生于杭州,著名黄杨木雕艺术家王凤柞"四子,大专学历,高级工艺美术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工艺美术》杂志副王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兼职教授。2010年5月,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下,王笃清代表黄杨木雕领域参加中韩建交三十周年——中国文化月)活动,并被授予中韩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和韩国南怡岛荣誉市民身份。
-
木雕
-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辽宁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桓仁
品种
民间美术
木雕艺术
艺术营养
辽宁省
艺术形式
旅游纪念品
工艺美术
有机结合
-
描述:
木雕是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使用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是雕塑的一一种艺术形式。桓仁木雕采用当地生长的山桃木、水桃木、紫椴木、油松等天然实木,吸收了古今中外工艺美术的艺术营养,追求时代感和民族气息,注重艺术与工艺的有机结合,使木雕艺术不断提升。桓仁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76.6%
-
乐清黄杨木雕的雕刻艺术
-
作者:
张书舟
王琪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田石雕
美术欣赏
纹理
黄杨木
表面光洁
木雕艺术
多种方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
雕刻艺术
艺术特色
-
描述:
乐清黄杨木雕是我国木雕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种类,因取材于黄杨木而得名。因其质地坚韧,表面光洁,纹理细腻,色泽黄亮,雕刻精细,造型生动,颇具艺术特色,与浙江的青田石雕、东阳木雕合称为"浙江三雕",也因此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中国美术欣赏》一书中,张道霖提到:黄杨木雕,因用黄杨木作雕刻材料而得名。黄杨木质地坚细,色黄而温润,有象牙效果,易于雕刻小型人物陈设品,技法上有圆雕、镂雕、深浅浮雕及镶嵌等多种方法。产于浙江温州乐清,广州潮州等地。
<
1
2
3
...
33
34
35
...
47
48
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