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陶瓷坯】搜索到相关结果 21 条
-
浅谈陶瓷坯体钛黄色料配方试制中的几个关键点
-
作者:
秦威
来源:
佛山陶瓷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氧化锑
隧道窑
陶瓷坯体
陶瓷色料
抛光砖
陶瓷色釉料
钛白粉
钛黄
煅烧温度
配方
-
描述:
2013年,陶瓷色釉料行业整体来说还是保持着一定的增长,特别是在陶瓷喷墨墨水研发以及在全抛釉相关配套的机械设备的国产化方面进步很大。全抛釉面砖的盛行对传统的抛光砖市场打击很大,对坯体色料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喷墨技术对于釉用色料的挤压也在逐
-
走一条自己的路——记陶瓷窑炉热工专家刘振群教授
-
作者:
李强
来源:
硅酸盐通报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南理工大学
陶瓷窑炉
隧道窑
陶瓷坯体
中国陶瓷
热工理论
烧成过程
科学工作者
陶瓷工业
瓷器
-
描述:
中国陶瓷举世闻名,历史悠久,英文“China”既可译成中国,也可译成“瓷器”。我国出产的高档瓷器,如玉似翠,晶莹剔透,令人叹为观止。在发展我国陶瓷工业的道路上,有一位辛勤的科学工作者,他数十年如一日,在陶瓷焙烧热工理论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被誉为“窑炉大师”。他,就是我国著名的陶瓷窑炉热工专家、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刘振群教授。他的名字已被载入
-
一种新型快烧明焰隧道窑
-
作者:
张武
来源:
建材工业信息
年份:
198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送系统
热量损失
陶瓷坯体
运输工具
有效宽度
匣钵
横截面积
窑车
窑底
-
描述:
这种新型快烧明焰隧道窑和传统的隧道窑相比较,其最大的差异就是窑炉的传送系统在原有的基础上作了很大的改进。另外,新型明
-
陶瓷制品变形和开裂的原因
-
作者:
A·M·阿黑扬
来源:
陶瓷简报
年份:
195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形
缺陷
陶瓷坯体
半制品
加工过程
陶瓷制品
陶瓷泥料
不均匀加热
加热制度
开裂
-
描述:
变形和开裂是陶瓷制品在其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外貌缺陷中最大的缺陷。按照自古以来在陶瓷工作者中所流传的看法,则认为上述缺陷是由于陶瓷坯体在干燥和焙烧时加热不均匀所致。但是,若是这些现象仅与不均匀加热有关,那么,在连续干燥炉或在隧道窑中向同一方向移动的制品,也即是说,使制品处于同一加热制度下,为什么同样出现
-
李克 陶瓷骨质釉上彩艺术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变形
缺陷
陶瓷坯体
半制品
加工过程
陶瓷制品
陶瓷泥料
不均匀加热
加热制度
开裂
-
描述:
李克 陶瓷骨质釉上彩艺术作品
-
青花瓷
-
作者:
暂无
来源:
秘书之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陶瓷艺术
青花斗彩
陶瓷坯体
透明釉
艺术瓷
氧化钴
钴矿
釉下彩
青花釉里红
一次烧成
-
描述:
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汉族传统名瓷之一,被称为人间瑰宝。青花瓷属釉下彩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始创于唐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青花瓷在各时代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我国古代青花瓷,绘画装饰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图案款识种类繁多,
-
关于喷釉除尘机理的探讨及水浴式除尘器的设计
-
作者:
陈荣保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除尘效率
主要方法
陶瓷坯体
喷釉
净化气体
水浴式
水浴除尘器
陶瓷工业
微细颗粒
粉尘气流
-
描述:
一、概况陶瓷工业中一般陶瓷坯体的表面施加一层或数层陶瓷釉料,在烧成过程中形成玻璃相,使烧成后的产品表面光滑、透明、美观、色泽五彩缤纷…….喷釉是对坯体施釉的一种主要方法.然而,喷釉过程中产生的雾状粉尘,特别是颜色釉粉尘既有毒又容易使人患矽肺病,对人体的毒害甚大,污染环境、影响文明生产.因此,必须对喷釉粉尘进行除尘处理,以达到净化气体、美化环境、文明生产的目的.
-
一次烧成整体压釉地砖的生产
-
作者:
蒋树堂
来源:
江苏陶瓷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陶瓷坯体
压釉
建筑陶瓷
转盘式压砖机
干燥
喷雾塔
复杂性
地砖
一次烧成
-
描述:
四年前,建筑陶瓷的欣赏趋向简单、朴素、高耸的效果,凸起的表面与形状两者均匀一致,显示出原始生料的特性。因此在逻辑上陶瓷坯体的制造我们归于简单、便宜,减少复杂性的方法,为了这个目的,在技术上要加以修正。为什么要求干燥湿度精确的研细坯料,要使用高价喷雾塔的原因,由于某些建筑产品比较粗糙根本不需要喷雾塔?
-
青花瓷的收藏与鉴赏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天津社会保险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陶瓷坯体
透明釉
收藏
款识
氧化钴
纹饰
釉下彩
明清时期
一次烧成
-
描述: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
-
开发新的低温烧成陶瓷坯体
-
作者:
张颂茀
来源:
砖瓦世界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坯体
长石质
膨润土
烧成温度
碱土金属氧化物
低温烧成
碱金属氧化物
注浆成型
陶石
瓷质
-
描述:
现在陶瓷面砖坯体大多为低温烧成,例如掺入珍珠岩、霞石、兰晶石的坯体及抗火石-玻璃-粘土系的坯体,在1050℃烧成。玻璃-滑石-膨润土系的坯体在1000℃可烧成。在瓷质坯体中,利用钙长石质原料添加磷酸等成分,而不太利用元草陶石,采用碱性的陶石坯体可在1280℃烧成。开发粘土-长石-石英-硅长石系坯体比传统瓷器低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