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陶制滚珠轴承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建材 年份: 195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农业合作社   生产流程   原料配方   外壳   原料处理   干燥   滚珠轴承   压制成型   注浆成型   混合料  
描述: : 陶制滚珠轴承生产流程与一般陶器生产相似,但也有它的特点: 原料的处理——→混合料称配加水拌和——→制坯(压坯或注浆成型). 陶制滚珠的成型——→干燥→修还半陶制轴承内外壳的成型→干燥→修成品检验装配←装窑→烧制→出窑→加工. (一)原料处理:我厂制造的陶制滚珠轴承原料配方:
注浆成型连续化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建材 年份: 196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卫生陶瓷   时间模型   压力注浆   成型工艺   干燥   连续化   陶瓷工业   注浆成型   隧道室   技术革命  
描述: 放在铁轮木质小车上注浆,沿铁轨推入隧道窑内干燥,过一定时间模型吃浆达到要求厚度时,由隧道的另一端拉出来漏浆,漏浆后再推进隧道室内干燥一段时间坯体即
全国烧结砖引进线和设备的调研报告
作者: 中国砖瓦工业协会   来源: 中国建材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焙烧   隧道窑   人工干燥   砖瓦工业   烧结砖  
描述: 全国烧结砖引进线和设备的调研报告
陶瓷工业的节能途径
作者: 宋庆余   来源: 中国建材 年份: 198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一次能源消耗   陶瓷厂   节能途径   隧道窑   热干燥   热工设备   热平衡   余热回收   助燃空气   陶瓷工业  
描述: 的热损失。我国有些陶瓷厂,在余热回收方面作了不少工作,比如:利用余热预热助燃空气,降低一次能源消耗;利用余热干燥原料,干燥半成品;利用余热于生活方面等,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肖山陶瓷厂利用余热每年节约煤1284吨;常州瓷厂利用余热每年节约煤2190吨。有的瓷厂由于利
新型轮窑效益好
作者: 刘怀兴   陶学平   来源: 中国建材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干燥室   生产能力   隧道窑   煤矸石   消耗量   标号   煤歼石   原料燃料   预干燥   专业公司  
描述: ;生产能力:年产1500~2000万块标准砖;原料:页岩、粘土;燃料:煤矸石或煤;热耗:800~1000千卡/块砖;砖的标号:200号;预干燥室:一组(4~6个干燥通道);煤矸石消耗量:1~1.5万吨/年。四川、贵州已建成了若干座这种新型轮窑。与普通轮窑相比,它有以下优点:
我国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展望
作者: 姜思坤   陈理君   同继峰   来源: 中国建材科技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卫生陶瓷   上釉   控制精度   设备控制系统   我国陶瓷工业   控制理论   闭环自动控制   喷雾干燥塔   注浆成型   生产线控制系统  
描述: 、制粉、输送部分大部分厂家的设备比较简易,以人工手动配料为主,其控制技术水平低、质量不易稳定。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厂家,喷雾干燥塔采用简单的闭环自动控制,对塔内温度、压力进行自动控制,其粉料质量大大提高,粉料水份、颗粒度控制在一定...
平面干燥花保色工艺研究
作者: 周小鹭   来源: 科技创新与应用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平面干燥花   研究   工艺  
描述: 平面干燥花(也称压花)是将植物材料经保色、压制、脱水、干燥等工艺获得干燥花材,依据花材的色彩、形态、质感、韵律等特点适宜搭配,并借鉴绘画、摄影、雕塑等艺术形式,通过设计构成一副副生动活泼的压花
余热链式干燥器
作者: 殷凤林   来源: 电瓷避雷器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隧道窑   链式   余热量   干燥器   干燥时间   干燥设备   节约能源   烘干室   坯件   干燥工艺  
描述: 本文介绍了山东淄博电瓷厂所采用的余热链式干燥器的情况,並给出了余热链式干燥器各设计参数的选取依据,报导了采用该干燥器所取得的技术经济效果.
喷雾干燥塔模糊控制型及仿真
作者: 罗贤海   付福琪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   模糊控制   干燥   仿真   喷雾干燥塔  
描述: 本文在研究喷雾干燥塔的传统控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模糊控制方法并建立了模糊控制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利用模糊控制方法进行喷雾干燥塔的控制是可行的.
温暖的街道与硫酸厂(三题)
作者: 罗海   来源: 青岛文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马路   硫酸厂   租界   五十年   徐汇区   外国人   上海街道   淮海路   梧桐树   干燥窑  
描述: 五原路走进五原路的时候,太阳正在落下,在路口,两边摆着一些卖饰品的小摊,一个高鼻子白脸膛的外国人,拿着一枚大概是景德镇瓷杯,正在与一位小摊贩老板侃价。两旁的梧桐树长得又高又密,要想往远处看,除了梧桐树叶的绿色,就不容易看得见什么了。其实,每次走入五原路,我都很少抬头看什么,也不往远处看什么,我低着头只管一头走进或者说闯进五原路,心绪有一点点儿急迫。
< 1 2 ... 50 51 5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