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任率英的四幅《嫦娥奔月》
作者: 戴增海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连环画   神话传说   性格特征   技法   创作   民间传说   嫦娥奔月   作品   工笔重彩人物画   中国美术  
描述: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术界在评价任率英艺术成就与贡献时,大都把他定位于著名年画家、连环画家。其实,这是不够准确,也是不够全面的。任率英晚年曾说:"我从解放后就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年画创作,为了不使我的工笔重彩人物画生疏,每年要用工笔重彩技法创作一二幅年画,有单幅也有四扇屏。出版后很受群众欢迎,如《嫦娥奔月》每年再
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线与色的发展
作者: 林宜耕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   造型技法   绘画理论   中国   工笔重彩人物画   线条  
描述: 一、中国工笔人物画线的发展及其特征中国工笔人物画以线造型的技法在世界画坛上独树一帜。从战国时期的人物帛画中自然流畅、极具装饰性的线到秦汉以后逐渐走向纤细并富有弹性的线条,从晋代顾恺之的“春蚕吐丝”、“行云流水”、“高古游丝描”到唐朝吴道子的“莼菜条”,中国工笔人物画以线造型的技法日趋成熟。清代以来中国工笔人物画受到了西洋绘画的影响,以意大利画家郎世宁为代表的一批西洋画家运用中国画的线描、晕染等手法创造出富有立体感的绘画风格,而中国画家焦秉贞、金廷标等则借鉴了西洋画的绘画技法。到了现代,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更加深入地影响了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20世纪的李叔同、徐悲鸿等都受到西洋绘画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具有较为突出的写实风格。在徐悲鸿人物画的线条中可以看出他非常注重人体结构。时至今日,西洋的素描写生方法已成为美术院校中中国画造型的基础课程,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越来越写实化了。
潘絜兹的中国画观
作者: 牛克诚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重彩画   民间绘画   民间美术   装饰性   敦煌   元代绘画   中国画   古代壁画   工笔重彩人物画   壁画艺术  
描述: 潘絜兹先生是一位具有深刻理论思考的工笔重彩画家,他的《工笔重彩人物画技法》、《工笔重彩十六观》、《中国画的装饰性》、《敦煌莫高窟艺术》、《永乐宫元代壁画艺术》等一系列评论及论述,已经形成一个可观的中国画理论体系,这个体系或者可以概括为潘絜兹先生的"中国画观"。这个中国画观是以"工笔重彩"为中心词的,所以潘洯兹先生在梳理中国绘画史时,即是围绕"工笔重彩"这个线路而展开的。比如,在《97北京工笔重彩精品展作品集(序言)》中,潘絜兹先生就用概括的语言勾画了工笔重彩的发展史:"从先秦到唐宋,工笔重彩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体,并写下了美术史上的灿烂篇章。元明以后,写意画兴起,工笔重彩遭受冷遇,跌
画家·刘洋
作者: 暂无 来源: 章回小说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齐齐哈尔市   书法   研究方向   美术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   月生   黑龙江省   工笔重彩人物画   美术家   研究生  
描述: 刘洋,1987年2月生于齐齐哈尔市,2010年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工笔重彩人物画与理论研究方向研究生就读至今。现为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花之禁锢》入围黑龙江省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美展,获首届黑龙江省美术,设计,书法,摄影成果奖二等奖。
解析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创作题材与造型创新
作者: 李冉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题材   造型创新   工笔重彩人物画  
描述: 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人文科学的发展和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工笔画家们的视野获得极大拓宽。他们越来越关注人自身、人性、精神这一本体,孜孜以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家们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审美品格、画面题材、造型表现的已有格局,他们向着更加多元与多向的创作取向发展,使当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呈现出新意味,画面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蔡岚的工笔重彩人物画
作者: 禾子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工笔重彩人物画   仕女画  
描述: 我与蔡岚面识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但对他的盛名早有所闻。记得那是在国画院的一次展览会上,我第一次拜读他的工笔重彩人物。钦佩之余,才确定了他在我脑海里的位置。从中国绘画史实来看,工笔重彩人物画先于写意人物画。大师辈出,流派纷呈。从东晋的顾恺之到唐代的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日方、孙位……杰作多多,辉煌至极。两宋至元“文人画”勃起,逸笔草草以水墨写意,以超逸高尚为标,影响面之大,追摹人之多也是少见的。但工笔重彩人物画,并没有因此而消沉淹没,仍有不少后起之秀继承发展。五代南唐的顾闳中、周文矩,北宋的李公麟,南宋的陈居中、李嵩,元代的赵雍,明代的唐寅、仇英,清末民初的任熊、任薰、任颐虽有转机,但势单力薄难挽衰势。究其原因:一是古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丧失、掠夺、流失、深藏传摹不广。二是西画东渐、新学兴起。随着时代的变迁、审美品格的更新,对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画又持之偏见,总认为是“匠气”、“呆板”。三是社会的动荡、外强入侵,不少文人画家地位低贱,要从正面振兴国邦、参予议政不能实现。于是逃避现实,寄兴山林,欣赏闲花野草,热衷于“四君子”绘画和淡抹荒山野水,以此言志,这是阶级和地位所限。这种思潮,弊多利少。因此水墨写意的山...
明代道教三清水陆画
作者: 王晓林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老子   道德   道教   中国佛教   三教   明代   画像   天尊   工笔重彩人物画   内容  
描述: 水陆法会全称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又称法界圣凡水陆大斋普利道场、无遮水陆大斋,略称水陆大斋、水陆道场、水陆大会、悲济会等,指为超度亡灵、普济水陆一切鬼神而举行的一种佛事活动。其内容主要为设斋育经,礼忏施食,是中国佛教中盛行的一种重要佛事。从内容与题材看相当丰富,水陆法会是中国汉化佛教世俗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实际上它是在“三教合一”大背景下产生与发展的。水陆法会上所悬挂的水陆画的内容就包括佛教神祗、道教神祗、民间诸神、六道四生、地狱鬼众等。 水陆画是中国古代宗教绘画的一种,供佛教和道教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使用。因制作工艺和材料不同,水陆画主要分为壁画和卷轴画两种形式。水陆画主要是运用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画法,人物的造型、勾线、设色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技巧,是我国工笔重彩人物画的珍贵遗产。 水陆画一般绘有儒、释、道三教人物故事,内容包括了天堂、人间、地府三界,囊括儒、释、道三教的所有神、佛、仙。如佛教中的诸佛菩萨、明王尊者、护法韦陀等,道教的日月星辰、三官大帝、风雨雷电等。但单纯的道教三清水陆画却甚为鲜见。 山西省闻喜县吴吕村有一座创建干元代的水陆殿,殿内曾留存有一堂明代晚期的水陆画,现藏闻喜县博物馆,共计41幅,大多数为绢本,少数为纸本,保存完好,画面清晰,是弥足珍贵的道教文物。
浅谈工笔重彩人物画写意表达的可能性
作者: 宋泳佳   来源: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学   写意表达   工笔重彩人物画  
描述: 本文以工笔重彩人物画“写意”表达的内涵为主,阐明了写意的美学含义,提出了写意的美学观点,即写意不仅是写意画所追求的意境,也是工笔重彩画追求的境界,因为“写意”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追求的自然与人的心灵相互应和的意象,是艺术家主体情感与思想内涵表达的统一。
毫丝缕析,巧夺天工 : 记著名工笔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沈涛教授
作者: 黄鸿仪   来源: 艺苑(美术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五十年代   美术教育   中国人物画   洪秀全   中国画   工笔重彩人物画   孙中山   国画作品   艺术学院  
描述: 一九八五年十一月河西走廊初冬,白雪覆盖着荒原,寒风卷着飞雪狂暴地扫荡着陇西高原,然而年届古稀、身体清瘦的南京艺术学院教授,著名的工笔人物画家沈涛先生为了艺术,为了培育研究生,不顾自己年老和身体安危,克服生病咳嗽、气喘与人们难以置信的困难深入玛曲地区。在沈涛先生八十寿辰之际我撰写了这篇文字,表示对沈老
当代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创作的新思维
作者: 李冉   来源: 民族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观   当代   工笔重彩人物画   新思维  
描述: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从西方及异域传播来的艺术思想、艺术风格、艺术语言,促使人们审美观和审美心理更趋向于多层次、多角度。工笔重彩人物画家们的创作思路也因此而大为开阔,他们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出发表现自己对新时代、新生活、新景观、新风尚的热爱之情。画家们或倾向于写实,或倾向于写意,或倾向于变形,或倾向于装饰趣味……在各种新思维、新观念的引导下,工笔重彩人物画呈现出多元的新风貌
< 1 2 3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