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重彩人物画】搜索到相关结果 61 条
-
画家陈谋简历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外向经济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绿山水
艺术教育
水墨人物画
画家
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画
非政府组织
世界和平
工笔重彩人物画
中国美术
-
描述:
陈谋,1937年6月生,北京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原副主任、教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系主任、教授,擅长工笔重彩人物画,青绿山水画,兼能水墨人物画。195-196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师从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刘凌沧、黄均、李斛等著名艺术教育家。毕业后留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至今。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画传统和艺术创新。在作品中追求一种朴实、自然、浑厚而又富有诗意的艺术风格。作品《六月会上》、《第一个春天》、《晨牧》、《新月》、《暮韵》、《采莲》、《班婕妤》、《小雪》,及青绿山水画《清江春晓》、《燕山翠峡》、《湖山秀色》等分别为中国美术馆及国内外的艺术陈列馆
-
以色助墨光 以墨显色辉——论徐惠泉的绘画艺术
-
作者:
王雪峰
来源: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当代转型
传统工笔
西方绘画
绘画语言
人物画风
绘画艺术
技法
画面色彩
工笔重彩人物画
苏州
-
描述:
徐惠泉的人物画当属工笔重彩一路,其图式特征介于水墨与重彩之间,有人亦称为彩墨画。解读惠泉的人物画,对传统工笔重彩画在当代转型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技法形式成熟并完善于唐代,唐代画家所创造的绮罗人物画,为后世确立了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典范地位。后世工笔重彩人物画主要以此为宗,并结合时风加以发展。元代文人画大兴,以水墨抒情的写意形式占据绘画的主流,工笔重彩人物画逐渐式微,只是在民间和宗教绘画系统中有着强大生命力。在明清之际尽管也出现了诸如陈洪绶这样的大师,但终究不能再现唐宋之辉煌。工笔重彩人物画因文人画观和自身陈式化造型缺陷的因素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这种状况直至近代,西学东进,西方绘画的造型观的输入,才为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复兴提供了可能。敦煌壁画的发现,更加丰富了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形式内涵,在以潘洁滋为首的致力
-
浅论内蒙古工笔重彩人物画发展与技法表现
-
作者:
吴苏荣贵
来源: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内蒙古工笔
发展变化
技法表现
重彩人物画
-
描述:
内蒙古工笔重彩人物画发展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技法表现上亦是随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发展变化。当代本土画家的技法表现都极力追寻地域和民族文化中潜在内涵与人性本真。
-
构建传统与现代接轨的平台——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现代性思考
-
作者:
王锦琪
董红普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绘画技法
现代性
中国画
工笔重彩人物画
传统文化
-
描述:
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一整套严谨规范的艺术体系和独特鲜明的色彩风格。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在经历了汉唐鼎盛时期后就开始走下坡路,逐渐衰落。到了20世纪中期,工笔重彩人物画几乎濒临绝境。因此,如何拯救、继承、发展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建立和时代同步发展的、符合现代审美特征的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新体系,是21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传统与现代的衔接需要一个与其相适应的平台,构建传
-
笔墨落处京味浓——记侯长春和他的《旧京民俗风情画》
-
作者:
叶祖孚
来源:
杂技与魔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俗风情画
地画
风俗图
长春
画面
老北京
小车
工笔重彩人物画
红枣
红小豆
-
描述:
北京著名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家侯长春先生约我去观赏他近几年的作品《旧京民俗风情画》。当我看到一幅幅他画的老北京各种风俗图画时,不禁呆住了。十年前我看过他画的参加北京——东京都友好展并获奖的《水浒人物》组画,那种金戈铁马、刀光剑影的图像已经看不到了,而代之以大家熟悉的忠厚朴实的老北京人的形像,一下子使人回到了几十年前……。"这是卖绒花儿的,这是卖佛龛的,这是磨剪子磨刀的,这是卖蛐蛐的……"有些还不是行业买卖,而是老年间的北京风情,如"敬惜字纸""打灯虎儿"。看完这一大摞画,真使人象回到了让人留恋又让人心酸的旧时北京。《卖羊头肉的》画面上卖羊头肉者用一把锋利的刀把羊头肉切得肉薄如纸,正手握洒盐的大牛角往下洒盐。而买肉的人已经手提二两装的酒具迫不及待地等着取肉下酒呢!《卖切糕的》画面上,画家把切糕的红枣、红小豆、黄米面,层次分明地画得十分逼真、连上面洒的一层白糖也画了出来。卖切糕的小车上有块锃亮的铜牌,上面写着"西
-
创造·突破·兀立的碑——谈刘继卣的绘画艺术
-
作者:
陈惠冠
来源:
中国美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连环画
出版社
武松
孙悟空
奠基人
创作
作品
工笔重彩人物画
动物画
中国美术
-
描述:
六十年来,人民美术出版社不仅出版了上万种艺术类图书,还培养出大批蜚声海外的艺术家,如杰出的工笔画家刘继卣、王叔晖、任率英,书法家沈鹏,著名国画家徐希、石虎、张广、马海方等。在本期人美社六十周年纪念专题的第三部分—"人物特写"中,我们将带着各位读者一同回顾刘继卣、王叔晖两位先生的艺术。二十世纪的五十至八十年代,是新中国连环画兴盛的时期,相信老读者们对当年的连环画名家、名作耳熟能详,如数家珍。在诸多名家之中,被萨空了称赞为"新中国连环画之奠基人"的刘继卣,是我们难以忘怀的一位。刘继卣自幼受其父刘奎龄的影响随父学画,十几岁时便能替父代笔或与父合作卖画。一九五年,刘继卣调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创作员,从天津迁居北京,得识北京各大名家,艺事上更为精进,先后创作了一批享誉画坛的作品。《武松打虎》、《穷棒子扭转乾坤》、《鸡毛信》等一系列优秀作品,影响、伴随着新中国几代人的成长。刘继卣先生并不是一位单纯的连环画家,"观人物者尚精神体态,观畜兽者尚驯扰犷厉,观花竹者尚艳丽闲冶,观禽鸟者尚毛羽翔举",其动物画造型精准、设色清润,无论马、牛、猴、兔、鹿、羊、犬、狮、熊猫、松鼠之属,各具特性,形象生动,跃然纸上。
-
从《嫦娥奔月》谈任率英对20世纪中国工笔重彩人物画的贡献
-
作者:
戴增海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史论
连环画
神话传说
出版社
中国画学
美术学院
艺术成就
技法
嫦娥奔月
工笔重彩人物画
-
描述: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术界特别是美术史论界在评价任率英的艺术成就与贡献时,大都把他定位于著名年画家、连环画家。其实,这是不够准确,也是不够全面的。任率英晚年曾说:"我从解放后就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年
-
有着盈千累万的欣赏者:任率英的工笔人物画家
-
作者:
李松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创作实践
连环画
历史题材
创作经验
绘画技巧
刀马人
作品
画种
工笔重彩人物画
-
描述:
作为工笔重彩人物画家的任率英,在年画、连环画的长期创作实践中,使传统的工笔画接近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同时,也提高了通俗性画种的艺术品位。任率英先生1911年生于河北束鹿农家,少年失怙。十岁那年,跟当地民间画工冯老智学画人物画和佛像。27岁离乡前往北京,初从吴一舸学画。28岁时,经由竹刻名家张志渔介绍拜徐燕孙为师,由此奠定了任率英此后的创作道路。
-
有着盈千累万的欣赏者——任率英的工笔人物画
-
作者:
李松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创作实践
连环画
历史题材
创作经验
刀马人
作品
画种
工笔重彩人物画
-
描述:
有着盈千累万的欣赏者——任率英的工笔人物画
-
工笔重彩人物画的创作特性
-
作者:
董红普
来源:
中国书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继承发展
创新发展
创作特性
中国传统艺术
艺术风格
装饰性
艺术特征
工笔重彩人物画
绘画性
写意性
-
描述:
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新体系必须建构在中国传统艺术体系的基础上,我认为在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建构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的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创作特性。一、写意性。我们的民族绘画从来就不主张复制自然,追求在自然客观的基点上进行概括和超越。使艺术作品蕴涵着精神因素的气韵生动、写意传神,从而达到艺术的高品位、高境界。这种对写意性的追求,不仅是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核心内容,也是当代世界绘画艺术的最高追求。现代工笔重彩人物画必须把握住写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