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为生活舞台造景的园林艺术
作者: 李元媛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表现形式   舞台造景   审美观念   园林艺术   音乐旋律  
描述: 当音乐流动的旋律,轻轻地将你带入仙境;当美术的五彩画面,跳动在你的眼前;当诗歌激昂的文字,敲打着你的心声,你一定会感受到艺术的震撼力,深深地沉醉于艺术的氛围中。然而,与其他的艺术门类相比较,园林艺术却别具一格,更具深沉、厚实和隽永。园林艺术,以其新颖的造型,凝固的旋律,深得人民的喜爱。
欧洲现代城市雕塑之探析
作者: 徐凌志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流派   欧洲   审美观念   艺术风格   城市雕塑   现代   环境空间  
描述: 欧洲的艺术环境,给人的强烈印象是最大程度的“宽容与积累”,充满活力和创造性,不管艺术史和权威们承认与否,大量艺术家的实践,大量艺术品的收藏积累和各种风格流派的碰撞、并存、溶合,可以通俗易懂,也可以含糊晦涩,可以异常美丽,也可以令人作呕。但无论怎样,只要是艺术就会得到应有的尊重。正是这种宽容态度,产生了许多名画和雕塑名作,造就了一批艺术大师和名家。也正是这种对艺术近乎宗教般的狂热,使艺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以紫砂塑佛圆相 取彩泥雕琢珍品
作者: 汤永炎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流派   欧洲   审美观念   艺术风格   城市雕塑   现代   环境空间  
描述: 每次从宜兴丁蜀镇调研回来,都能带回许多紫砂艺人的作品集,每个人的集子我都看了,但都没有能够引起我注意的作品,因为这些集子里刊登的紫砂作品,壶形大都雷同,干篇一律,哪怕是在老壶形基础上稍有变化和稍有点创新的壶都没有,所以,对紫砂艺人作品集已产生了强烈的艺术审美疲劳现象。 这次从宜兴丁蜀镇调研回来,同样也带回了几本紫砂艺人的个人作品集。其中有一开本很大,却只有薄薄八页的王潇笠女士的紫砂艺术作品宣传册子,引起了我的注意。原因有二,其一.她是在我这次去丁蜀镇征集省文化名人库——紫砂艺人作品工作前,由南京市书协副主席孙少斌先生推荐的一位紫砂艺人,碍于老朋友推荐的情面,我也该认真拜读一下她的作品宣传集:其二,在丁蜀镇征集工作中,曾去了王潇笠女士的工作室,见面交谈了半小时,也看到了她在工作室里的一些紫砂作品,尽管不是她全面貌作品(在她的一个紫砂销售店里有她风格的全部作品),也印象深刻,交谈时的快人快语,敞开心扉的豪放性格,干净利索的行事风格,同样也印象深刻。鉴于以上二大原因,于是,我认认真真拜读并研究起刊登在薄薄的宣传作品集里的作品。 薄薄几页,透射出王潇笠女士的紫砂文化艺术的山泽之光。“我以紫砂塑我佛圆相”是王女士多年来以紫砂五色净土塑她心中所敬佛家种种宝相圆相之写照。 紫砂雕塑作品《知足常乐》(高46公分),知足佛两耳垂肩,两眼呈一缝,哈哈大笑之口,快乐憨态笑容的面部表情,体现出人世间无忧无虑之态,滚圆硕大肚腩造型,又充分印证了心宽体胖之古说,整体造型比例均衡,面部表情富态祥和、快乐,衣着、道具色彩搭配协调统一,达到了王女士“取紫砂之紫气,塑真佛之吉祥,求宝相之丰盈”的创作思想之效果。另一尊《地藏菩萨》作品,面部表情塑造为:慈祥、凝重、端庄,造型手法简洁明了和具象,映真和祥之神体,表现出“大士安祥禅定之真”的创作思想之愿,是一件让人看了会心静如水的好作品。如果说有什么不足之处,则需提升制作工艺水平,地藏菩萨脚下的莲蓬和莲花底座上的莲花瓣,如采用蒋蓉大师的成名作《紫砂荷花》壶镶丝制作工艺技法,应用在这件工艺制作手艺较为简单点的作品上,就能增加一些手工工艺技巧的艺术性,提升了制作工艺水平,更加让人耐看和爱看。 王潇笠女士的紫砂雕塑作品是我目前在宜兴丁蜀镇所见到的几位紫砂雕塑艺人作品最好的之一。这跟她多读观世音经传,以求佛学理论的充实:持一颡我敬我佛虔诚之心,求以释经传为参照,以禅宗启照觉照为目的;取紫砂之紫气,得近真如自在之创作思想分不开,以五色紫砂塑出精美作品之大愿,如是这样,想不雕塑出精美作品都难。, 再观之薄薄宣传册上紫砂壶作品,王潇笠女士的紫砂壶作品的个人艺术风格已显现萌芽倪端,如她能正确了解自己的艺术风格价值所在,并在今后的紫砂壶艺术创作之中.始终能正确把握自己的艺术特点,持之以恒,反复研究揣摩,苦练手头揉捏工夫,必将有惊世作品出现。 我是从薄薄的宣传集里所刊登的全部13把紫砂壶作品上,研究发现她艺术个性萌芽倪端的,这十三把壶,每把壶上都有她娴熟的雕塑艺术工艺技法,尽管每把壶上的雕塑小品,只是一个配件,但件件都塑得十分精巧、精致和生动,把雕塑艺术用之于紫砂壶造型艺术中,以小见大的艺术风格,确实给了我不小的震撼和感动。作品《青龙》(泥料:青灰泥,容量500CC),《白虎》(泥料:段泥,容量:450CC),《朱雀》(泥料:红泥,容量:450CC)《玄武》(泥料:黑拼,容量:450CC),这四把紫砂壶的构思取之古代“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后玄武”的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的守护神理念。四把壶形各异,但四把壶的十二件壶嘴、壶把和壶扭,件件都是造型不尽想同、精雕细刻、精美完整的雕塑小品,配在壶体上尽显大气之势,在原有精致壶形的工艺制作性上增添了四把壶的趣味性,提升了四把壶的审美艺术性,也提高了四把壶的观赏性,同样带来更多人的收藏取向性,她给玩壶人带来更多紫砂艺术美的享受,这就是王潇笠女士紫砂艺术个人风格的魅力所在,这种魅力会感染更多的人们喜爱紫砂艺术,会唤起更多的人们热爱和把玩紫砂壶,让人们观壶、品壶、玩壶,久之,入清静、降浮躁。 王潇笠女士的雕塑作品和紫砂壶作品,无女子矫揉造作之气,尽有女子细腻精致之笔,呈显书卷大气之势。古训:作品如人品,王潇笠女士紫砂作品大气,人品亦大气。与我初次见面,知我近来迷恋在紫砂壶上作画、篆刻,立马送我她制作的两个容量在500CC的泥坯大壶,让我带回来作画、试刻,并一再言称,刻坏不需担责。我不因送我两个泥坯大壶,而对她称赞有加,而是她这做事、做人的大气(在手工艺行业里属难能可贵),豪放性格不得不让我发自内心大加称道。 王潇笠女士的紫砂雕塑作品和紫砂壶作品,是可观赏、可把玩、可收藏的,王潇笠女士本人是可相熟、可相知、可相交的。 (作者系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部主任,中国画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专家库专家,工艺美术大师评委)
画家单志华
作者: 老运   来源: 经济工作导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遵化   陈子庄   觅得   画家   羁绊   审美观念   造型基础   奇人   点线面   自然表象  
描述: 先前也是一俗人。五彩羽翼、黑瀑秀发、施粉佳丽等自然表象的美妙都曾将使他迷惑。是他对生存认知的递进、前辈的指点,才使他的审美观念骤变,而转向无限深隧境界的掘进;他开始以枯涩之笔挥洒黑山白水,传奇人物
中外文化对陶瓷艺术的影响
作者: 周维   蒋小华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观   中国陶瓷   文化交流   艺术  
描述: 中国陶瓷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物化的文化,它受绘画、音乐、舞蹈等其他文化的熏陶并与中外文化融合,依赖于不同时期的社会精神状态和审美层次,伴随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分工扩大而臻于成熟并发展起来。
艺术的边界:一个当代情境中的老问题
作者: 高岭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媒介   边界意识   审美观念   艺术创作   当代   艺术观念   艺术美学  
描述: 在当代重提艺术的边界这个问题似乎是如此的不合时宜,因为众所周知,自现代艺术以来,突破传统的艺术概念,使艺术的边界不断拓展已经成了现当代艺术的一条“不变的法则”。仅就艺术创作的媒介边界而言。一百年来综合材料、装置、行为表演、影像艺术等的出现,就一再将传统的艺术媒介的边界扩大。没有人会更多地对艺术表现媒介和手段的拓展和丰富最终持有疑义,但是却对这种物化形态的媒介和手段背后所蕴涵的艺术观念和审美取向心存疑惑。
“真放本精微”的传神理论——苏轼绘画美学思想研究之一
作者: 高岭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绘画   审美观念   张彦远   宗炳   谢赫   思想   绘画美学   艺术观念   郑燮   苏轼  
描述: 如果要问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和绘画美学上有杰出贡献,形成了一个时代的绘画审美观念,乃至对整个艺术观念发生影响的有哪些人的话,我想顾恺之、谢赫、宗炳、张彦远、荆浩、郭熙、苏轼、石涛、郑燮应是其中之列。在这些彪炳千古、流芳万世的艺术(理论)大师之中,苏轼的绘画美学观标志
中和:工笔重彩画赋色的审美观念
作者: 朱宇南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中和观   水彩画艺术   色彩效果   工笔重彩画   审美观念   赋色   艺术效果   表现形式   色彩艺术  
描述: 中和这一哲学观念,对工笔重彩画赋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一,在工笔重彩画设色意匠的形成方面渗透着中和观念的底蕴。其二,在工笔重彩画的墨色用料、色彩的调和以及具体敷色过程等表现形式上体现了中和观念的丰富内含
感悟工笔人物画的“形”与“神”
作者: 翁志承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品评标准   中国传统绘画   “形”   艺术内容   审美观念   民族性格   感悟   “神”  
描述: 工笔人物画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业绩,工笔人物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内容体现了民族性格和审美观念。纵观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对人物画的表现始终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和品评标准
人类会回到赤身裸体的年代吗?(续)——论人体美的起源及未来
作者: 陈醉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体美   人类艺术体型   审美观念   起源   艺术形象   女性形象  
描述: 二最早的人类艺术体型——不同人种的体形——中国女性“无”乳房? 在很长一段文明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在主流文化中没有裸体艺术,有人认为我们的民族注重礼教、含蓄内向,不需要和不接受裸体艺术。其实不然,我国在汉唐时期是有裸体艺术的,只是在宋以后转入了“地下”。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没有原始裸体雕塑人物形象出土,致使有人怀疑,可能中国人从远古先民以来就没有裸体艺术。1983年秋,终于在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中发现了距今约5000年的裸体女性红陶塑像《牛河梁女神》,有关的怀疑也就自然消除了。原始的、文明的艺术形象都有了,于是让人思考的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为什么中国女性的艺术形象总是那么欠丰满? 牛河梁遗址出土的裸体女性红陶塑像,其中有
< 1 2 ... 29 30 3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