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赋】搜索到相关结果 316 条
-
澳门圣保禄会院教堂前壁立面研究
-
作者:
邢荣发
来源:
文化杂志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漂流
国际
汉诗
马来西亚
诗教
中国香港
研讨会
涛声
庐山
词赋
-
描述:
澳门圣保禄会院教堂前壁立面虽然今天已成为澳门的地标建筑,但它的文化含量远超出它作为一座地标建筑通常具有的条件。该立面的浮雕内容是一部传天主教的“天书”,以直接传递讯息的方式将教义展现于立面上,这是在耶稣会总结了早期在华传教的经验之后,认识了中国人对事物理解的方式后设计建造的。本文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首次提出圣母踏龙头浮雕中的七个龙头其义乃隐喻天主教教义中的七宗罪,而且认为,澳门圣保禄会院教堂前壁的建筑风格应属于前巴洛克时期的矫饰主义风格。
-
气象峥嵘 绚烂寓于平谈——评蒋仁庵先生的书画艺术
-
作者:
王世德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象
书法笔意
书画艺术
陶渊明诗
工笔画
书画家
绚烂之极
基本功
文史研究
随物赋形
-
描述:
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老书画家蒋仁庵先生几十年如一日,锐意求进,不断革新,自强不息.他先是作工笔画,养成虚静专注、一丝不苟的作风.全面地锻炼篆、隶、楷、行、草等书法,溶入花草、虫鸟、人物、山水等画.后期,他放弃人物、山水,专攻花草和虫鸟.他融化书法和工笔画功夫.打开写意画的新天地,狂放不羁,气象峥嵘,色彩绚烂,雄强劲健.到老年,绚烂归于平淡,寓于淡雅疏放中.从不苟的工笔,到狂放的写意,再到平淡的疏雅,标志着他几十年锐意求进,不断革新的历程.他的今日成就是建筑在他几十年孜孜不倦努力进步的基础上,建筑在他有全面扎实的基本功和长期积累的深厚素养上.正如苏轼所说:“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何不取旧时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
-
“延祐型青花瓷”质疑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象
书法笔意
书画艺术
陶渊明诗
工笔画
书画家
绚烂之极
基本功
文史研究
随物赋形
-
描述:
“延祐型青花瓷”质疑
-
浅谈元青花收藏的经历和感悟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象
书法笔意
书画艺术
陶渊明诗
工笔画
书画家
绚烂之极
基本功
文史研究
随物赋形
-
描述:
浅谈元青花收藏的经历和感悟
-
元代瓷器上的青花、釉里红文字装饰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象
书法笔意
书画艺术
陶渊明诗
工笔画
书画家
绚烂之极
基本功
文史研究
随物赋形
-
描述:
元代瓷器上的青花、釉里红文字装饰
-
海外藏明末青花五彩及“五彩印判手”瓷研究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象
书法笔意
书画艺术
陶渊明诗
工笔画
书画家
绚烂之极
基本功
文史研究
随物赋形
-
描述:
海外藏明末青花五彩及“五彩印判手”瓷研究
-
这样提法不妥
-
作者:
黄光照
来源:
中国花卉盆景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三维空间
花卉盆景
二维空间
文化内涵
艺品
创作特点
构思立意
因物赋形
雕塑艺术
审美层次
-
描述:
的专业修习的结果。它的创作特点是立意在先……,根艺则是因物赋形的发现艺术,构思与立意在后。”我以为,就一件具体根艺品
-
敦煌壁画对我学习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启示
-
作者:
陈兵
来源:
吉林画报(新视界)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赋彩设色
人物造型
结构布局
线条勾勒
-
描述:
联系敦煌壁画的结构布局,人物造型,线条勾勒,赋彩设色结合壁画的形式创作了一幅中国工笔重彩画。
-
笔墨丹青奥运情笔墨丹青奥运情
-
作者:
雨蒙
来源:
集邮博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洛神赋
电话卡
丹青
中国传统文化
国画
中国网通
网通集团
邮票
奥运会
油画
-
描述: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合作,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精神与体魄的和谐发展,中国网通陆续推出了各种人文奥运电话卡。
-
论工笔人物画中的“写意性”
-
作者:
董明慧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气韵生动
工笔人物画
意赋
笔墨技法
绘画观念
绘画语言
中国绘画
骨法用笔
六法论
写意性
-
描述:
工笔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基本描绘方法,工笔人物画是通过严谨、有序的绘画语言对人物形象进行描绘,从而追求神似的一种绘画方法。而"写意性"是工笔画最显著的特点,写意性的提出与发展使得我国工笔人物画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它成为中国绘画中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