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雕塑“市标”
作者: 余家毓   来源: 城市问题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寓意深刻   更新改造   自然环境   物质文明   室外雕塑   地方特色   艺术魅力   城市   国内外   精神文明  
描述: “市标”是城市的标志或符号。国内外许多城市都用一尊室外雕塑,作为象征自己国家或城市的标志。“市标”是有形态,有寓意的。是人们创造历史、记录历史的丰碑。它体现着一个城市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物质文明
城市雕塑与城市景观形象
作者: 侯中淑   来源: 城乡建设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手法   形象   物质文明   城市景观建设   城市雕塑   精神文明  
描述: 城市景观形象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城市雕塑以其艺术性、公众性和多样自由的表现手法,成为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靓丽之作。
神农作耒,郴州首席文化符号辨证
作者: 张式成   来源: 赤子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神农     非物质文化   郴州   遗产价值   符号  
描述: 各地都遴选文化符号,湖湘郴州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应该是先秦《世本》考证的"神农作耒",《汉书》记载"郴,耒山耒水所出"."耒"属于人类社会最早的农耕工具,传说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神农炎帝,在远古南岭郴地的耒山发明了这一工具.除了明确的典籍记载,郴州还遗存不少的纪念神农炎帝的文物遗址,流传很多的神农炎帝的民间传说,还保留有祭祀神农炎帝的民俗空间;城市主广场已树立城标雕塑"神农作耒".这一切,完整地构建了郴州首要的文化符号.
宏州雕塑 雕刻之乡的灿烂明珠
作者: 翟志慧   来源: 赤子(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副主任   定窑遗址   中共中央宣传部   钱绍武   物质文化遗产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研究所   曲阳县   公共艺术设计   中国建设  
描述: 兴建"中国曲阳雕塑艺术国际会展中心"和"中国曲阳雕刻博物馆"。传承和发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曲阳石雕,振兴雕刻特色经济,打造雕塑文化产业航母。河北省曲阳县是闻名中外的雕刻
中国民间糖塑艺术源流略说
作者: 陈日红   来源: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糖塑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   源流  
描述: 民间糖塑以市井常见的民俗艺术身份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源流一直众说纷纭。从唐时的"猊糖"、宋元时期的"乳糖狮子",到明代盛行的"兽糖"、"飨糖"等见诸文献的历代各种造型糖,再到清代与民国时期
任哲:十年磨一剑
作者: 罗忠学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去其糟粕   民族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   亲力亲为   贯穿古今   成长需要   古代文化   自我形象   物质文化   视觉艺术  
描述: 青年雕塑家任哲少年老成,有着超出他年龄的成熟和稳重。十年的雕塑生涯,使他对雕塑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出"武士"形象,以表达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雕塑十载,亲力亲为记者:你从小就对艺术感兴趣吗?任哲:我从3岁开始画画,9岁就开始正规的艺术学习了。多年来,书法、绘画学习我一直坚持着。记者: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作雕塑的?任哲:高中。上高中之前,我就开始了解雕塑。我读的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每周有三天的学画时间。我从高中开始就接受系统的学院派教育。
巴黎雕塑——城市的灵魂
作者: 刘建春   来源: 读者欣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去其糟粕   民族历史   中国传统文化   亲力亲为   贯穿古今   成长需要   古代文化   自我形象   物质文化   视觉艺术  
描述: 巴黎雕塑——城市的灵魂
跨文化视角下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
作者: 黄洪强   彭学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英美文学作品   跨文化视角   思想观念   人类社会   宗教教义   跨文化翻译   异质文化   五彩斑斓   文化思维   英美文化  
描述: 文学是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共有的财富,而不同国家、民族的审美情趣、历史文化、思想观念都体现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也一起构成了世界文化的五彩斑斓景象。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直是东西方感情和思想交流最持久的形式,可以说英美文学让中国人感受异域风情。同时跨越了文化鸿沟的翻译将西方异质文化传输到中国文化环境中,让英美文学成为文化传递和交流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但是多元的英美文化也
探访四川彭州“西蜀陶艺之乡”
作者: 罗国杨   来源: 儿童大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蜀   烧窑   四川彭州   生产技术   物质文化遗产   主要工艺流程   传统制作工艺   四川省彭州市   酸性黄   桂花镇  
描述: 四川省彭州市桂花镇素有"西蜀陶艺之乡"的美誉,其土陶传统制作工艺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陶艺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桂花土陶的生产原料是酸性黄色黏土,陶泥的发酵、柔性韧性、凉坯
传承华夏文明 打造祈福圣地
作者: 张建杰   来源: 发展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管理   相结合   创新发展   开发利用   文物古迹   水帘洞   非物质文化遗产   深入开展   文化遗产保护  
描述: 一、围绕文物古迹保护,提升文化遗产新内涵武山县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存丰富,境内现有文物点469处,其中有水帘洞、木梯寺、狼叫屲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水帘洞·拉梢寺摩崖大佛为世界第一佛教摩崖浮雕。保护好、挖掘好、利用好这些资源,就要坚持把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做到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开发利用。一是坚持保护开发并重。先后对水帘洞、拉梢寺、木梯寺等文化遗址进行了恢复性维修保护,建立健全了文物保护管理和景区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文物古迹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深入开展历史文物普查,建立了文物古迹资源数据库,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加快水帘洞·拉梢寺
< 1 2 3 ... 33 34 35 ... 54 55 5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