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69 条
-
河南商水征集二件汉砖改刻的建筑饰件
-
作者:
杨凤翔
溥森
来源:
考古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馆
古代建筑
深浮雕
建筑饰件
画象
前端
造型
损坏
上腹部
负重
-
描述:
商水县文化馆于1986年秋在姚集乡征集到轺车出行画象陶耍头二件,现存商水县文化馆。耍头高9.5、长12、厚6厘米。两个耍头的造型面象完全相同,均有轻微损坏。耍头前端,为深浮雕裸身力士一人(图一),高10.7厘米,上边突出砖外,作蹲地负重状,身材粗壮,稍臃肿,双手交于上腹部,面
-
模压全息原理
-
作者:
郭永康
江朝川
来源:
大学物理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线全息图
基元全息图
白光再现
模压全息图
彩虹全息图
电铸
再现象
母板
-
描述:
从彩虹全息图的点基元全息图为线全息图出发,讨论了它的白光再现原理,并讨论了全息浮雕条纹的电铸复制和模压复制原理,指出观察模压全息图应注意的问题.
-
个人创造与传统模式:全山石及其作品
-
作者:
稼沿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手工艺人
色彩
艺术家
革命博物馆
历史画
传统模式
作品
人物形象
油画
-
描述:
艺术家……在传统预先定型了的媒个范围内工作。他们有利之处在于,可以借鉴前人在创造相同类型和价值的秩序中所作的无数次实验。此外,在创作另一个这样有序的富有意义的过程中……他会发现一些新的和意外的关系,他那警觉的头脑能充分发掘这种关系并循此而行,直到他的作品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在实际上超越了草草涂抹时所能够设想的任何构形。恩斯特·贡布里希
-
雕塑杂感
-
作者:
日 本乡新著
王木东译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美术教育
赫拉克勒斯
雕塑作品
雕塑风格
现代派
表现主义
布朗库西
雕塑家
女大学生
象征主义
-
描述:
雕塑杂感
-
隧道窑内偏流现象的测定与分析
-
作者:
吕庆
来源:
工业炉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烟气温度
制品
隧道窑
预热段
烧成带
偏流现象
变化曲线
上下温差
窑车
温度分布
-
描述:
隧道窑作为一种焙烧设备广泛应用于耐火材料工业和其它领域。它具有许多焙烧设备不可比拟的优点.同时它也存在一些缺陷.就目前国内大多数隧道窑来看,偏流就是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为了定量的讨论这一问题.作者对实际生产的隧道窑作了现场测定。并针对此问题作了一些探讨.
-
“小孔成像”中的“像”到底是什么?
-
作者:
熊自臣
来源:
物理教师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膏像
实像
会聚
光线
光具组
人物形象
小孔成像
-
描述:
像的范畴。为探明此问题,不妨将《辞海》中对像的两种解释照搬如下: 像:1.人物形象的摹写或雕塑。如:肖像;画像;石膏像。2.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具组(透镜、镜、棱镜或它们的组合)后所形成的与原物形似
-
郑艺和他的油画
-
作者:
兰羽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专业创作
艺术
鲁迅
美术学院
技法
应物象形
古典主义
社会生活
中国美术
油画
-
描述:
郑艺198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尔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又有幸进入专业创作单位.从学校师长那里固然学到了踏实的应物象形的手段,而且莘莘学子们都先后地学会了,这其实没有什么出奇.一个系、一个班里
-
路西恩·弗洛伊德的油画艺术特色
-
作者:
罗伯特·休斯
张英超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注意力
艺术手法
组织器官
青少年
油画风格
形象处理
作品
弗洛伊德
男人
艺术特色
-
描述:
歪曲的那种瞬间的堕落意识象世界宣言一样使人们恐慌.任何人不会知道在《在帕丁顿》(1951年)中的那个年轻男人的名字.此画看上去有点像1920年中欧的油画风格,这个穿着破旧,脸色苍白,极其痛苦的年轻人
-
莫奈与《睡莲》
-
作者:
任梦璋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池塘
光与色
绿色世界
印象派
展览厅
垂柳
莫奈
鸟瞰图
油画
睡莲
-
描述:
世界上罕见的大型油画《睡莲》是印象派大师莫奈最后的杰作.在他76—86岁的高龄,生命的尽头的十年间(1916—1926年)完成的.1922年82岁的莫奈签约要把正在制作巾的《睡莲》赠给国家.法国
-
不是变形而是形变——中国画教学之我见之二
-
作者:
王义胜
来源:
美苑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变形
意象造型
情动形移
素描造型
造型能力
中国画教学
写生
形变
不似之似
-
描述:
工笔人物写生习作展序言如果说"不求形似"的文人画兴起使工笔人物画造型能力逐代递减;那么酷似物象忠实描绘的素描造型给中国画发展带来的桎梏日益显著.痛感受过写实造型训练的我辈囿于"真"和"象",在创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