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浅谈具象表现绘画的艺术魅力
作者: 云海阳   来源: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表现绘画   人的自由和艺术的自由   人文精神  
描述:  具象表现绘画是现代油画的一个新流派,是具象主义和表现主义的结合体,有比较准确的形象而主体又在画面之外。它能通过空间、光线的惟真效应展示鲜活的具象功能;它变纯具象为复杂具象,主体力透画背,有强力
空间展现·展现空间
作者: 娄星   来源: 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线性化语言   虚实   空间   几何抽象   内空间  
描述: 二十世纪,雕塑空间语言获得了极大的自由,它改变了古典雕塑单一的空间内涵,注入了新的表现语言,从虚实相生的境界来诠释空间,从抽象几何造型的角度来理解空间,像东方美学一样从线条的塑造来表现空间,从运动
吕玲珑:永远的西部印象
作者: 刘乾坤   来源: 西南航空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塔克拉玛干   藏北无人区   年代   西部   沙漠   印象  
描述:印象中的西部是从吕玲珑开始的。他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一直默默地用镜头记录着西部,从阿里荒原到中哈边境的白哈巴,从藏北无人区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遍布着他的足迹。深入而执着的摄影旅程,成就了他的理想与追求。
油画的发展要走出观念的误区
作者: 陈钦权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观念   绘画语言   艺术精神   思想情感   艺术形象   油画  
描述: 油画就是用油色在画布等板面上运用油画语言通过形象塑造表达人类思想惰感并渗透着民族文化内涵的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说是色彩,笔触(肌理),明暗,透视和再现性构成了油画语言.一部油画史就是一部探讨色彩关系
2004漓江画派艺术展示月·油画
作者: 暂无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复兴   无为无不为   油画民族化   审美意识   土壤温度   印象派   中国画   中国思想史   中国油画   置之死地而后生  
描述: 2004漓江画派艺术展示月·油画
沙耆晚期绘画与民间美术
作者: 郑林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家   东方   民间美术   现实原因   画史   争论   绘画   成就   象征性   近现代  
描述: 沙耆是中国近现代油画史上一位杰出的油画家,他的早期油画成就已得到人们的承认和重视,晚期绘画因为历史和现实原因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本文主要论述的是沙耆晚期绘画由于受民间美术的影响具有东方特性,如具有民间美术的真,拙,象征性等特点。通过比较使我们能清楚的认识到他晚期绘画的伟大之处。
油画写生与艺术情感
作者: 刘岩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情感   表现性   深化理解   油画写生   前苏联   认识对象   符号性表现   百花齐放   艺术创作   百家争鸣   中国油画  
描述: 油画是一百多年前从西方传来,画油画首要学习素描,学习素描是为了培养我们的眼睛能正确观察和认识对象,这一过程需要长期的训练。 油画写生是为创作做准备工作的一项必不可少的过程之一。通过写生能够对你所要了解的大自然进行深化理解,通过这
日本浮世绘版画对印象派几位画家的影响
作者: 王振志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构图方式   传统绘画   日本浮世绘   印象派绘画   日本版画   印象派画家   浮世绘版画   日本绘画   日本画  
描述: 西方的古典油画受宗教观念的影响,一直以再现对象为主,他们的宗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世界,如果改变神的创造,改变自然的面貌,就是对神的不敬。印象派的写实技巧达到了西方油画的顶峰,他们非常真实地再现了外光和色彩,不但把画架拿到户外,甚至想把时间固定在画面上,比如莫奈下午几
俄罗斯巡回画派的艺术研究
作者: 戚峰   来源: 艺术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初   巡回画派   新印象主义   现实主义   艺术研究   俄罗斯   绘画艺术   19世纪末   象征主义   艺术特色  
描述: 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等阶段,在19世纪先后出现了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潮流和风格,它们都具有不可否认的革新意义,从而孕育了20世纪初对传统艺术的全面突破,其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的巡回画派在其
中国古代人像雕塑略论
作者: 刘铁军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十二生肖俑   丧葬风俗   思想观念   审美观念   古代雕塑   中国古代人   丧葬观   宗教观念   雕塑艺术   象征性  
描述: 我国古代的人像雕塑,大致可分为二大类,一是祭拜用的神像,二是殉葬用的俑。神像与俑,虽同为人像雕塑,但它们本身所蕴含的信息却是截然不同的,神像的塑造源自于人的祭拜及宗教观念,而人俑的制作源自于人对生死的理解而形成的丧葬风俗,这二种源自,虽都是人的思想观念,却因它的思考方向不同,而使人像的塑造变成了二种不同内容的表述,也因此形成了雕塑艺术上的差异。
< 1 2 3 ... 8 9 10 ... 23 24 2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