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回归·重塑:布德尔与他的雕塑艺术
作者: 2017.11.21-2018.4.30 |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来源: 艺术与设计(理论)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雕塑作品   古希腊罗马   艺术博物馆   雕塑艺术   19世纪末   清华大学   回归  
描述: 2017.11.21-2018.4.30|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此次展览聚焦法国著名雕塑家安托万·布德尔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杰作,重新审视布德尔回归古希腊罗马神话题材而创作的作品,当属艺术家个人艺术风格日臻成熟完善时期的代表作,包括38件青铜雕塑作品,2件油画作品,8件水彩作品,素描及珍贵历史图片等,所有展品均来自法国布德尔博物馆的馆藏。展览分为七个单元。第一单元“布德尔的创
“新艺术”运动
作者: 杨丹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持续时间   书籍插图   20世纪   运动   绘画艺术   平面设计   装饰艺术   19世纪末  
描述: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产生并发展的一次影响面相当大的“装饰艺术”,即“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它是一次内容很广泛的设计运动,有十多个国家被涉及到,影响范围包罗了建筑、家具、产品、首饰、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一直延伸到了雕塑和绘画艺术,持续时间长达十余年,在设计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 欧洲中世纪艺术和18世纪洛可可艺术的造型痕迹和手工艺文化的装饰特色都有在这次新艺术中体现到,更是把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融为一体,也运用工业新材料,既包含了当时人们的怀旧感触,也符合了人们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是人们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过渡时期所有复杂情感的综合反映。这一运动带有较多的感性和浪漫的色彩,充分反映了人们在世纪末情绪中所带有的怀旧和憧憬,实际上是传统的审美观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新的审美观念之间的矛盾产物。“新艺术”运动抨击了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它着重反映工业化风格,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宣扬放弃传统装饰风格的参照,从而转向采用自然中的一些装饰动机,比如植物、动物为中心的装饰风格和图案的发展。“新艺术”运动也都受到日本装饰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的艺术与装饰风格和浮世绘的影响。
日本女人
作者: 可木   来源: 看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德川幕府   印象派   日本   女人   三国志   莫奈   19世纪末   邪马台国  
描述: 19世纪末著名的印象派大师莫奈有一幅著名的油画,题目就叫《日本女人》。虽然题目这么写,可画面的主人却是莫奈的第一任妻子卡蜜儿。在画上,卡蜜儿穿着一身和服,拿着两把折扇,背对着作画的莫奈回眸一笑,宛若天使。我第一次看到“日本女人”这个名词就是因为小学读《莫奈传》的时候看到的这张画。而真正的日本女人是什么样子呢? 其实在日本历史上留下名字的日本女人很多。《三国志·魏书》中记载,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遣使访魏,曹魏封女王为“亲魏倭王”,赐金印。而在德川幕府前后两百年里,日本历史上出现了不少有名的女人。 例如战国枭雄织田信长的妹妹阿市(お市)就是一个被文化人所浓墨重彩的女人。阿市是“战国第一美女”,作为政治婚姻的棋子嫁给了战国大名浅井长政。相对于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浅井长政的理想是“兵戈无用”。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军事家,他的理想恰恰是以仁治国。以仁政治天下的人当然是会被人民所怀念的。所以在姊川合战后兵败自杀的浅井和阿市的爱情故事被日本人写得和传说一样凄美。 我们可以翻翻日本的历史,但凡出名的女人,有两种人,一种是作为政治玩物出现,往往是因为野史和爱情故事被记住的,她们的本身就是故事。
浅析布德尔雕塑
作者: 陈钢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统治地位   艺术中心   法国巴黎   艺术观念   经济中心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雕塑   工业革命  
描述: 布德尔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国,当时的法国已经是全世界的经济中心,也是艺术中心。工业革命带来的生活上的变化也触动了艺术家敏感的神经。不可避免地艺术领域中发生了深刻彻底的革命。1905年,法国巴黎的秋季沙龙上,野兽派的作品给当时处于统治地位的学院式艺术观
留日油画家与东北地区油画“民族化”教学的开创
作者: 石阳   刘雨涵   来源: 艺术工作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教学   油画家   哈尔滨   艺术家   民族化   铁路建设   19世纪末  
描述: (一)早期东北油画教育19世纪末,随着中东铁路建设,俄国旧贵族大量涌入哈尔滨,从此拉开了俄国油画艺术家在东北的拓荒活动。据《黑龙江省志》记载:"当时哈尔滨不仅有各个教堂等宗教建筑中的圣像和壁画,还有铁路俱乐部、秋林公司陈列的油画,其中包括列宾学生复制、经列宾修改过的《苏丹酋长致查布罗什人书》
人造宝石今昔
作者: 甄宝述   来源: 广东科技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资源有限   红宝   金属化   人造钻石   水热法   祖母绿   蓝宝石   人造宝石   19世纪末   天然宝石  
描述: 当今,五彩缤纷的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等宝石,不仅构成了光彩夺目的诱人世界,更像黄金一样是财富的代名词。由于它们身价高贵,资源有限,所以古往今来,人们都在试图研制它。早在19世纪末,就有英国的一位化学家采用一种含碳和氢的气体,通过施加压力使氢和锂、钠、钾、锰等金属化合,碳就会结晶成为钻石。他在80多次的实验中,成功的仅三四次,最成功的一次发现有数颗疑为钻石
莎乐美的诱惑:纪念德国印象派画家科林特诞辰150周年
作者: 李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生涯   纪念   印象派画家   莎乐美   版画作品   德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  
描述: 德国画家洛维斯·科林特是活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画坛的著名油画家,留下了约4000件油画、水彩,素描、版画作品。在其长达40年的艺术生涯里,他的艺术从学院派写实风格,逐渐转向激情四溢的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风格,但他和印象派及现代主义艺术团体并没有过直接的联系和接触,其独特艺术风格的形成得自特立独行的探索。他生前没有追随同时代最新的艺术风潮,艺术语言和创作题材似乎与时代脱节,但人们为其作品本身的魅力所感染,艺术史家则长期不知如何为其定位。2008年,值科林特诞辰150周年之际,巴黎的奥塞博物馆为他举办了大型回顾展,正式将其定位为一位特殊的印象派艺术家。本期〖国际视野〗刊发李力的文章较为深入地描述了科林特的丰富艺术成就。
关注苏州在中国西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 徐海鸥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渊源   改革开放政策   油画作品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西画   19世纪末   中国发展   苏州  
描述: 以油画为代表的西画,在19世纪末由欧洲传入中国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落地生根,蓬勃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学习与借鉴国外的油画作品,吸收外来的艺术语言,这使得我国的油画在近几十年来有了迅猛发展,油画语言趋于完整,艺术技巧趋于成熟,艺术手法更加丰富多样。从油画在中国发展的一百多年历史来看,苏州做出了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然而,因为历史渊源和地理位置的缘故,地处长江三角洲、太湖之滨的苏州不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它在我国美术发展史中的重要作用未能得到应有关注。实际上,无论在中国画领域还是西画(包括粉画、版画等)领域,苏州所起的作用都是很关键的。
安德斯·佐恩的水彩世界
作者: 郭峰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尔干半岛   印象主义绘画   水彩画家   斯德哥尔摩   美术学院   19世纪末20世纪初   国际影响   世界  
描述: 安德斯·佐恩(1860-192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北欧最具国际影响的瑞典画家、雕塑家。1860年2月18日生于莫拉,1920年8月22日卒于同地。1875年入斯德哥尔摩皇家美术学院,1881年毕业后到英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及巴尔干半岛等地旅行作画,在巴黎和伦敦逗留期间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启发.开始研究光与色的关系。自此以后,他的画清新明朗,笔法畅快。他最初以一个水彩画家的面貌步入画坛,1888年后转作油画,很快成为欧洲知名画家。
展览|演出
作者: 暂无 来源: 设计新潮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法国   艺术家   展览   艺术珍品   绘画艺术   自然主义   19世纪末  
描述: 《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展在上海中华艺术富举办 上海|《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是由中华艺术宫和奥赛博物馆共同策划举办的大型油画艺术珍品展。展览汇集了奥赛博物馆珍藏的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早期的87件油画精品,以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为切入点,通过柯罗、米勒、库尔贝、博纳尔、勒帕热、罗尔、雷诺阿、巴比松艺术家群等著名艺术家的经典代表作来展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绘画艺术。展览到2013年2月28日结束。
< 1 2 ...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