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57 条
-
自然多美好:创作《美国印象》系列油画的随想
-
作者:
张京生
来源:
北方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具象
艺术作品
艺术家
人与人
艺术创造
创作
自然
人格力量
信用关系
油画
-
描述:
人类的发展如同加速的重物,朝向自己追求的目的,物质的需求与创造促使了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和依赖,其信用关系越发紧密而不可分隔;而精神上的需求和创作却恰恰相反,使得彼此之间更加独立、分离和陌生,以至对真理的理解都各执己见,大一统的回忆似乎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而艺术家们都沉醉于各自为自己编织的梦境或理念之中,创造着自己的生活。
-
斑斑点点绘心声:喜读穆家麒教授近期油画作品
-
作者:
唐士桐
来源:
北方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印象主义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印象派
植物园
点彩派
西方美术史
中国美术
油画
睡莲
-
描述:
今年6月初,我接到穆家麒先生的来信,信中说:今春3月,根据去秋西郊植物园写生,整理出油画《睡莲》一幅,现寄来彩照,愿吾生提出意见,也想在学报《北方美术》发表,可否?……我当即回信向穆先生表示,这是对学报的最大支持,并争得穆先生的同意,连同去年编辑、出版老专家、老教授专辑时,在北京穆府中拍摄的几件点彩作品一同发表,以供大家学
-
论设计的“表现”与“摹拟”形式
-
作者:
柳林
来源:
包装世界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图案
艺术典型
现代设计
艺术家
客观事物
设计艺术
造型艺术
艺术形式
产品设计
人物形象
-
描述:
的形象。造型艺术中以抽象的艺术形式表现客观事物,摹仿的比重占主要地位。某些纯粹抽象的图案,往往要经过长期演变,才能挣脱“摹拟”物象的束缚。古希腊的建筑柱头式样中的“爱奥尼亚式”装饰图案,原是由“摹拟”莲
-
艺术:对生活的感悟:创作《网》的体会
-
作者:
崔晶媛
来源:
舞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蹈形象
艺术与生活
普列汉诺夫
舞蹈角色
《网》
现实生活
舞蹈作品
艺术创作
艺术形式
社会生活
-
描述:
艺术──对生活的感悟──创作《网》的体会崔晶媛艺术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自然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无论是音乐、舞蹈、文学、雕塑和建筑,盖莫能外。只是这种反映更多地打上了艺术家个人的烙印,渗透着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独特的观照和感悟。对此,...
-
陕西油画现状略论
-
作者:
郭榆生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七十年代
陕西
画家群体
群体创作
印象派画家
艺术创作
理论界
油画创作
中国油画
-
描述:
其后,观者难得趋步近前重视,问及观感时对陕西油画几无印象;专家学者就全国油画艺术发展的态势而不得不论及陕西时,也往往几笔带过,全无重书之可能。一个偌大的画家群体竟如此被忽略、被冷落,其处境确有几分尴尬。本文拟就陕西油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
体积感:油画审美体系的核心——靳尚谊谈具象写实绘画的价值与生命力
-
作者:
翟墨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文化精神
巴尔蒂斯
审美需要
中央美术学院
现代艺术
绘画
中国文人画
魔幻现实主义
具象写实
-
描述:
主持人语 造型艺术通常分为具象、抽象两大系统。每一系统下又有许多子系统。它们既平行又交叉、既互斥又互补地发展着,呈现出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视觉形态。艺术史证明,那种认为抽象必然取代具象、写意一定取代
-
犹太画家马非的中国情结
-
作者:
邢晓舟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犹太人
中国情结
中国文化
空间结构
画家
哲学思想
具象绘画
文化背景
中国绘画
油画
-
描述:
年,马非移居刚刚成立的以色列。1961年,定居巴黎,为的是有一个更好的创作环境。正是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产生了马非独特的艺术。 总的来看,马非的创作不拘一格,抽象具象兼顾。他以创作抽象作品为主;有时
-
靳尚谊谈前卫艺术
-
作者:
靳尚谊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前卫艺术
政治性
政治波普
中国现代艺术
中央美术学院
思想境界
自然流露
具象写实
搞政治
持不同政见者
-
描述:
靳尚谊先生上期在同本刊记者谈具象写实绘画时,曾谈及对前卫艺术的一些看法。现根据录音摘要整理于下。 现在的油画制作性太强,不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至于那些玩世、玩艺术的东西,那又是另一种了,那是现在
-
图片新闻
-
作者:
张晓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具象
职业艺术
抽象绘画
对外文化交流
《马拉之死》
艺术创作
职业画家
中国美术
参展作品
中国文学艺术
-
描述:
新具象——九人油画展 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河北省油画研究会、《当代学院艺术》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的《新具象——九人油画展》,于96年3月12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参展的九位画家为徐福厚、赵文华、陆成钢、王焕青、高迎进、孙纲、明镜、胡国辉、李孟军。他们
-
有一只大鸟在画中出现——王炎林新作短评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融合
大鸟
笔墨语言
地域文化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想象
艺术形式
王炎
民间文化
人类中心主义
-
描述:
的“写实性”倾向,王炎林的绘画越来越趋于“意象性”。实际上,他的画在几年前就已有基本“定型”的面貌,他以油画出身,进而转入水墨,在艺术积累中广采西北民间文化和艺术形式,将水墨与色彩融合,形成了艺术想象奇诡丰富、笔墨语言自由酣畅、无拘无束的个人面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