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王炎】搜索到相关结果 5 条
-
有一只大鸟在画中出现——王炎林新作短评
-
作者:
范迪安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融合
大鸟
笔墨语言
地域文化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想象
艺术形式
王炎
民间文化
人类中心主义
-
描述:
厚实的地域文化传统和浓郁的风土人情一旦落入画家的视野,便生成了陕西水墨笔墨语言茂密葱郁、画面内容实实在在的“西北风仪”。 相比起陕西其他画家风格相对稳定的情况,王炎林在艺术上则是不断的更新演变。人到中年,本来容易信守自己某些已经定型成熟的东西,但王炎林的艺术心态依然年轻,总是不满足自己已有的艺术认识和趋于熟练的笔墨技巧,他的画风在近些年仍然有不断变化甚至突变的迹象,相比起来陕西其他画家较明显的“写实性”倾向,王炎林的绘画越来越趋于“意象性”。实际上,他的画在几年前就已有基本“定型”的面貌,他以油画出身,进而转入水墨,在艺术积累中广采西北民间文化和艺术形式,将水墨与色彩融合,形成了艺术想象奇诡丰富、笔墨语言自由酣畅、无拘无束的个人面貌。现
-
80岁的拉坯高手
-
作者:
肖秋生
来源:
老同志之友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打扑克
这一代
泥料
拉坯
画坯
特殊津贴
王炎
搅车
工艺美术大师
老窑
-
描述:
瓷都景德镇,在老窑博览区那砖木搭建的古老坯房里,80岁的老艺人王炎生坐在"辘轳车"前,展示传承千年的拉坯手艺。只见他用一根搅车棍拨动着"辘轳车",轮盘立时旋转起来,一块泥料在他的手中,瞬间就变成了一只大碗!那么圆,那么大、那么薄,轻盈地托在他的掌上。他像魔术师一样神奇的手,惊得人们目瞪口呆……其实,王炎生最拿手的绝活儿是拉笔杆霸器。在景德镇能拉出这绝活儿的人,不过两三个,而他是拉得最好的一个。所以,他是拉坯行当中唯一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手艺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手工制瓷
-
生存的梦魇——谈王炎林水墨画的新突破
-
作者:
易英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墨画
笔墨语言
地域文化
集体经验
民间艺术
作品
王炎
民间文化
表现力
人物形象
-
描述:
王炎林已经不年轻了,五十多岁的人画起画来却有着一股年轻人的激情。然而他终究有不同于年轻人的地方,因为透过他笔墨中的激情,却有着一种生命与岁月的沧桑感。这种感觉在他前两年的作品中就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这种力量主要是基于水墨的张力和他对民间文化的深刻体验;这两者结合起来构成了对其作品的西北风的解释。 前一阶段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集体经验,一种由集体经验抽象出来的人格意志。在这种泛文化意识的背景下,他将近乎野性的水墨表现与西北的人物形象、民间艺术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有的墨彩结构,有力地扩充了水墨画的表现力。应该说,在这一时期,王炎林主要关注的还是水墨语言的问题,但不是追求这种语言的完美与精致,而是力求在笔墨、色彩与形象的关系间表达出一种力度和气势,使人感受到艺术家的个人情绪和地域文化的生命力。以色入墨和搬用民间艺术虽然不是王炎林的首创,但他较准确地把握了民间样式的选择与笔墨表现的力度。
-
《全宋词》小传订补二篇
-
作者:
钟振振
来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订补
《全宋词》
梁栋
传记
王炎
-
描述:
)正月,朝议大夫、权知湖州。(二)梁栋,原籍相州(今河南安阳一带)。《全宋词》谓湘州,误。迁镇江府金坛县(今江苏金坛市)。理宗淳祐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243年1月8日)生。度宗咸淳四年(1268)至五年
-
王炎林新表现主义绘画
-
作者:
暂无
来源:
西部人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
客座教授
新表现主义
当代中国
西安市
杰出青年
美术学院
中国当代
王炎
中国美术
-
描述:
画家王炎林,原籍河南郑州,1940年1月生,1961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陕西省美协艺委会委员,西安市美协顾问,西安美院客座教授。曾任第六、七、八、九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