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瓷都美名播天下
作者: 胡银娇   来源: 对外大传播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文化   中国陶瓷   瓷都   象征意义   景德镇陶瓷  
描述: 瓷器是中国文化最具象征意义的符号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识是从中国的陶瓷开始的。景德镇陶瓷是中国陶瓷的象征和代表,景德镇之所以举世瞩目,为世人仰慕,不仅因为
论文化立场及创作的“取向”
作者: 郑工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立场   革命历史题材   复现   国家意识形态   创作者   主体意识   历史事件   美术创作   人物形象   工程  
描述: 使用“刍议”一词,并非故作自谦之态。因面对这一历时四年(2005-2009年),采用绘画与雕塑的多种形式,有一百多位当代中国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参与创作的国家工程,个人的批评意见确实显得微不足道。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的范围,包括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具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作品百件,要求具有民族史诗性质,与时代相匹配。 一、文化立场的转换 参与这次创作的美术家普遍都存在着一种压力,即如何突破或超越在这之前的同类型创作,以不辜负国家的重托,也不辜负历史。而且,观众也有如此的期待。 这次创作是采取政府预先委托的方式,指定题材,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及艺术委员会,对历史题材的创作主题、内容及形式进行论证,并对作品拥有评估与审定的权利。在这么一种运作体制内,委托方的意图,即国家意识形态,必然极大地影响着创作者,也必然从作品中得以呈现。但与以往相比,其差别不在于委托及审定的方式,也不在于题材的限定及主题的规定,而在于国家意识形态的转向,即从革命的意识形态转换到民族国家的文化立场,不再强调党派原则,而以民族利益与历史事实为上。 这就是使创作者重新面对历史,去揭开过去由于意识形态的缘故而被忽略的历史,肩负还原以至重建历史的责任。
我国当代“卡通化”艺术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 别淑花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界   视听效果   艺术发展   卡通形象   卡通化   现状   当代   艺术表现手法  
描述: 化”艺术所特有的夸张、超常规的表现手法.达到传统艺术表现手法所难以达到的视听效果。而随着“卡通形象”的风靡,“卡通化”艺术已经形成产业化、商业化。我国“卡通化”艺术发展较晚.同时受到外国“卡通化”艺术的冲击.
抽象的核心是一种宇宙观:与江大海对话录
作者: 黄笃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抒情抽象   西方艺术   抽象画   宇宙观   中国艺术   抽象绘画   文化传统   抽象艺术   现代主义   艺术语言  
描述: 黄笃(以下简称黄):20世纪90年代初,我当时在意大利就对你有所耳闻,传在巴黎有位来自中国的画家江大海,但那个时候你还在画写实油画。我想问一个问题
出世入世间:观琴湾《天禅》近作
作者: 覃京侠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生命意识   艺术家   当代性   人物画   个性特征   工笔花鸟画   人物形象   油画创作   出世入世  
描述: 从对古代名画精确的临摹,到现代工笔花鸟画、人物画的创作,转而到近期极富当代性的油画创作,琴湾似乎难以想象地逾越了一条鸿沟。然而事实上,琴湾从来都没
又见橄榄时
作者: 林湄   李兰所   来源: 写作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树枝   玲珑   作者   都市   品尝   咀嚼   失落   印象   不足   橄榄树  
描述: 又到秋风秋雨时,此景此情,不禁令我沉思冥想,触物感旧。漫步于秋凉兮兮的都市,满目琳琅,洋货多于土货,人造品多过天然物,难得见到田园式的清新和超然、"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景,因此觉得有所失落,有所不足……,黄昏,无意间,在寂寞的一角,见到令我驻足的、青青的鲜橄榄。
2010曾梵志
作者: 杰夫·凯利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头   艺术家   白布   象牙   动物   展厅   作品   小教堂   雕塑   美术馆  
描述: 上海外滩美术馆Rockbund Art Museum,Shanghai2010.09.13~2010.10.12曾梵志在上海外滩美术馆的个展(巫鸿策划)填满了美术馆大楼的三层空间再加上旁边的一座小教堂。一楼展厅的布面油画上,被屠宰的猪身占据画面中心,惊心动魄的血红色直接令人想起艺术家在湖北的早年生活(当时他以画屠宰动物闻名)。楼上展厅外的门厅里放着一件木质雕塑,案板(还是圣坛?)上躺着的同样是一只被宰杀的动物,尸体上盖着一块脏兮兮的白布(当然也是木头
纯朴的诗意:刘大为塑造的当代民族形象
作者: 尚辉   来源: 新华月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刘大为   《晚风》   写意人物画   民族形象   诗意   纯朴   当代  
描述: 在众多描绘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形象中,刘大为的《晚风》是给人印象最深的一幅作品。画家没有把这位世纪伟人塑造成一种铁腕政治家的形象,而是撷取他闲暇在庭院读报小憩的场景,以一种晚风中纯朴的诗意捕捉
五彩画幅封存墙上的年味儿
作者: 暂无 来源: 新华月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美女形象   画幅   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   木版年画   雕版印刷技术   封存  
描述: 。民国时期,随着石印技术的出现,以美女形象为主的上海“月份牌”年画开始风行。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现了“新年画”,年画的时代色彩更为突出。
奥地利的建筑之美
作者: 凌鼎年   来源: 西江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旅游景点   马克思   夸张   巴洛克建筑   中国古典建筑   听音乐   哥特式建筑   印象   古罗马建筑   雕塑  
描述: 有朋友及邻居知道我去了奥地利,去了维也纳,往往会脱口而出:"喔,去听音乐啦!"奥地利是音乐之国。按常理,人们对她印象最深的无疑是音乐。但我可能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属于"非
< 1 2 3 ... 23 24 25 ... 74 75 7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