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当下中国油画艺术的走向与定位思考
作者: 陶兴琳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构成形式   油画艺术   艺术作品   未来走向   艺术家   艺术创造   艺术形象   艺术特征   中国油画   艺术修养  
描述: 21世纪是一个特别的年代,是人类社会风雷激荡的世纪,从物质世界到精神生活无不是激昂跌宕灿烂辉煌……纵观世界风起云涌的艺术思潮也是随风起舞多彩多姿,面对这样激昂多元的世界,当下中国油画的艺术走向与定位,是非常值得我们探究和重视的课题。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影响中国油画艺术走向与定位的相关因素。
雄肆苍茫的高原意象——读杨瑞洪的油画风景
作者: 林木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雪宝顶   红原   九寨沟   油画风景画   青藏高原   艺术家   阿坝   四川美院   意象  
描述: 杨瑞洪是我的学生。他从阿坝高原考到四川美术学院学习油画,毕业之后回到了高原。在那儿一搞又是十多年。许多从较边远地区考到四川美院这种名牌美院来的学生就再也没人回去过,但杨瑞洪却义无反顾地回到那里,和他的也是毕业于四川美院的画家妻子在那儿一过就是十多年。这让当老师的我也生出许多好奇来,究竟是什么留住了杨瑞洪,我知道他是有好多机会调出高原的。毫无疑义,青藏高原是全中国最
游刃与有无之间——仲济昆的油画艺术追求
作者: 毛岱宗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似与不似   油画艺术   中国传统艺术   艺术态度   抽象   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   具象绘画   艺术语言   形式结构  
描述: 一个画家与普通的观众的眼睛是不同的,他不仅能够像普通的人那样辨认眼前可见事物,他还能辨认一种通常人看不见的东西,即隐藏于物象背后的形式。所以当代优秀的绘画作品,无论是具象的和抽象的都含有一种特殊
具象的表达方式和现实虚拟境界——姜中立《凝固》系列油画解读
作者: 邓平祥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境界   油画艺术   虚拟   凝固   中立   具象艺术   具象绘画   作品   绘画性   形式法则  
描述: 发现它是很模糊不清的,从方法上讲它几乎包括绘画从再现到表现的所有形式(亦即杜尚之前的绘画方法);从艺术形态上讲它又似乎成为与抽象艺术对应的所有绘画风格的统称。这样一来具象绘画概念的外延就不能确定了。
纪念傅乃琳先生逝世十周年 生命不息·求索不止
作者: 孙建平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短期作业   教学   学生   周年   印象派   画面   长期作业   作品   静物画   油画  
描述: 还是文革没有结束的70年代初期,我们一批自学素描的青年每到晚上就集中到一个地方轮流做模特儿练习素描。记得一次突然停电了,在等待来电的那段时间里,为了不浪费时间,一位画友点上蜡烛,给大家读起珍藏的文革前在老杂志上发表的有关素描学习的文章,那篇文章是《关于素描的整体感问题》。在那个文化荒芜的年代,传播真知灼见的东西太少了,对于这些如饥似渴的学艺青年,大家觉得文章讲得"句句是真理",于是我们大家都记住了这篇文章的作者名字——傅乃琳。
情感的真实决定画面的力量——我的写实艺术观
作者: 徐小东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社会   写实艺术   情感   写实绘画   抽象艺术   印象派画家   画面   作品   真实世界   技法表现  
描述: 随着年龄的渐长、创作的深入,我对写实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也对油画写实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写实艺术完全不同于抽象艺术、装置艺术等艺术形式,其艺术的灵魂是造型的本质反映真实的客观物象
印象欧洲
作者: 宋惠民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采风   欧洲   经典   开展工作   辽宁省   印象   作品   美术家   美术馆  
描述: 油画来自欧洲,油画的经典、油画的精品与巨作都在欧洲,因而欧洲也就成了油画人朝拜的圣地。自然欧洲也就成了油画家们最想去的地方。2006年辽宁省美术家协会成立了油画艺术委员会,虽刚成立不久,但已经在积极地开展工作。他们不但及时地组织了大家去农村采风写生,而且在2007年3月圆了许
具象油画中的“似与不似”
作者: 张剑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具象   似与不似   情感   艺术作品   抽象性语言   载体   艺术家   个性化语言   架上绘画  
描述: 早在18世纪照相机出现时,安格尔曾哀叹油画将死亡,后来甚至有人提出"架上绘画"也将死亡。然而,在中国近十来年的油画作品中,虽难遇"力作",却也能经常发现一些令人兴奋一阵的作品,中国油画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显得成熟,盲目崇拜的少了,油画语言上更丰富了,题材也更多样了,看来油画在中国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在机器人还没降服人类之前,肉长的身躯总是伴随着有情感的灵魂,因此,也免不了找种载体来寄托,油画似乎很难完全被别的所代替。
明镜的绘画性
作者: 易英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表现   艺术家   印象派   再现   现代主义   表现主义   表现自我   图像   笔触   绘画性  
描述: 真正的艺术家总是通过他的作品坦露心灵,但这些艺术家必须是热爱形式的艺术家,明镜可能就是这样的艺术家。提到形式,总是容易想到早期现代主义的艺术,从印象派到巴黎画派,那种形式上的创造和自我表现的独自至今令人神往。从什么时候开始绘画性变得不再重要,图像、符号、照片的搬用成为绘画的主流,当然更
感悟现当代西方绘画空间表现形式
作者: 李顺庆   秦杨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面空间   形象   当代西方   当代艺术   表现形式   具象绘画   空间形式   作品   绘画空间   平面空间  
描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方式和观念意识都在发生着改变。在信息社会,当代艺术家建立起一种与现代派实验性不同的折中性绘画方式,绘画形式趋于手法混杂的不确定状态。从而使绘画空间表现向着模糊,不确定、包容的自由方向发展,产生了丰富多彩的空间形式。处在无艺术规范和语言逻辑的历史断层中的当代艺
< 1 2 3 ... 22 23 24 ... 43 44 4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