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014 条
-
从工艺到艺术:试论民间青花的身份转变
-
作者:
詹伟
来源:
艺术评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装饰
西方文化
装饰纹样
陶瓷生产
陶瓷雕塑
主体对象
弱势文化
现代陶艺
指日高升
文化主体
-
描述:
一、引言"身份"是西方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可称为"身份认同",其含义是"某一文化主体在强势与弱势文化之间进行的集体身份选择,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思想震荡和巨大的精神磨难。"[1]虽然在
-
析象征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与创新
-
作者:
赵娟
郑铭磊
来源:
轻工科技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象征图形
平面设计
合理运用
创新
-
描述:
象征图形是平面设计中常用到的图形形式,从分析象征图形的含义和特征入手,阐述象征图形对平面设计的价值,探求象征图形在平面设计中合理运用的标准以及创新的原则和方法,利于象征图形在现代设计的发展,使得平面设计具有更多的视觉形式、更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更强的感染力。
-
浅谈陶瓷绘画中国画人物形象的运用
-
作者:
黄超白
来源:
艺术时尚(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象
陶瓷绘画
中国画
-
描述:
陶瓷人物画艺术是陶瓷绘画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物是所有绘画直接或间接表现的主题,本文通过阐述中国画与陶瓷人物形象艺术表现,揭示了陶瓷人物绘画艺术的典型特征,对陶瓷艺术家在人物画构思创作上不无裨益。
-
从蔑视与嘲讽中诞生的印象派
-
作者:
徐胤嫚
来源:
品牌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嘲讽
印象派绘画
蔑视
-
描述:
印象派作为一种全新的有别于学院派的绘画理念和绘画形式,在其产生之处,一直广受争议,受尽蔑视和嘲讽。但是,历史证明,印象派在世界绘画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绘画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
-
釉上彩工笔人物瓷画的意象性表现及意义
-
作者:
徐康
秦志成
秦龙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釉上彩
意义
表现
工笔人物
意象性
-
描述:
釉上彩工笔人物瓷画源远流长,至当代依然保持兴盛。当代釉上彩工笔人物瓷画存在着显著的意象性表现,具体表现在人物造型、线条、色彩、肌理等方面,对于当代釉上彩工笔人物瓷画的思想、文化、审美、工艺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
浅谈绘画艺术的精髓“意境”
-
作者:
刘洋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境
艺术创作
意象
-
描述:
绘画艺术的发展由来已久,从早期的"以真为美"到后期的"意蕴美",通过对客观对象认识的深入浅出,对于绘画艺术真实目的的认识也就应运而生,即从有限的意象里体现出无限的意蕴也就是"画意","意境",这样才能让绘画这门艺术独具特色,别具一格。
-
日用瓷的艺术影射
-
作者:
刘瑞
来源:
现代装饰(理论)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销售对象
最终成品
现代陶瓷
人类社会
大众心理
日用陶瓷
陶瓷设计
日用瓷
审美形式
理论结构
-
描述:
本文主要以日用陶瓷设计为中心,分别从设计理论结构,消费文化及设计思想三个角度诠释对陶瓷设计的理解。日用瓷设计不仅仅只是生活用品,从其他角度对其解读,更是一种文化的符号,同时也反应出人类社会的时代思想。它不仅仅只是功能上满足消费者,在心里层面上,更是美感,艺术的一种影射。设计学基本理论结构(角度)日用瓷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且使用频率最高的瓷制品,主要是指陶瓷的餐饮类容器,同时具有特定的使用功能及审美形式。
-
英文诗歌中诗性隐喻意义建构的认知阐释
-
作者:
李雨晨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歌
隐喻
意象
生成
-
描述:
诗歌本质上是隐喻性的写作,失去了隐喻,诗歌就会失其独特的美感和韵律,更失去了作者所寄托的深刻内涵和人生感悟,因此,解读诗歌中的隐喻成为理解诗歌的关键。意象是诗人建构隐喻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诗性隐喻的意义生成和理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旨在从意象分析的角度出发,解读诗性隐喻的意义建构机制。
-
诗性隐喻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
-
作者:
李雨晨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
隐喻
文化意象
-
描述:
隐喻普遍出现于各种语言的诗歌文体中,诗人往往借助文化意象建构抽象的隐喻表达,从而使诗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韵味。因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不同民族的语言中具有各自独特的文化意象,翻译作为跨文化认知活动
-
赵宁宁,张艳艳作品
-
作者:
张艳艳
赵宁宁
来源:
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
隐喻
文化意象
-
描述:
赵宁宁,张艳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