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151 条
-
水的民族—─中国傣族的乐舞文化
-
作者:
桑德诺瓦
来源:
国际音乐交流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双版纳
自娱性
民族
象脚鼓
泼水
傣族
舞蹈
孔雀舞
小乘佛教
宗教仪式
-
描述:
水的民族—中国傣族的乐舞文化□文/桑德诺瓦每每当人们一提起位于中国西南部的西双版纳,总难免使人联想到掩映在翠竹丛中并被溪流环绕着的傣族村寨、凉爽宜人的傣家竹楼、充满圣洁光环的小乘佛教的各式佛塔,以及雕塑精美的寺庙(俗称缅寺)和飞跨江河的悬吊竹桥。此种...
-
外国年节食俗趣谈
-
作者:
赖可
来源:
中国食品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巴拉圭人
装饰品
生意兴隆
奥地利人
保加利亚
讲究饮食
食俗
象征着
外国
各具特色
-
描述:
年时宁愿喝得酩酊大醉,也要将家中所剩酒喝个精光。 日本人过年时,一连三天都吃素,食物主要是米饼、蔬菜、芋艿等。在新年期间,他们常以龙虾作为装饰品,龙虾是长须,象征着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
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
-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种类
自身形象
油画艺术
发展脉络
个性表现
历史变迁
绘画艺术
肖像画
中国美术
中国油画
-
描述:
肖像画是绘画艺术中的一个专题领域,是人类最专注于自身形象个性表现的艺术种类。1997年4月在中国美术馆隆重举行的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集中了我国油画肖像有史以来最有影响的画家的代表性作品和近期
-
妙笔生花 花中见人:《红楼梦》中“花”的丰富意蕴与艺术效应
-
作者:
陈家生
来源:
文化月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境界
象征
史湘云
红楼梦
宝玉
怡红院
大观园
人物形象
袭人
艺术效应
-
描述:
花,色彩绚丽,芳香袭人,形态万千,令人赏心悦目,具有浓烈的美感特色。五彩缤纷的花卉,是点缀大自然景色的要素,也从来就是美好事物的代表,青春与生命的象征。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的诗文名篇中,以花入题,描绘花卉的,不计其数。作为扎根于我们民族丰厚的艺术土壤中绽开出的奇葩
-
《儒林外史》:一部意在言志的诗化小说
-
作者:
许建平
来源:
明清小说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诗化小说
功名富贵
小说诗化
《金瓶梅》
史化小说
《红楼梦》
讽刺艺术
叙事方式
《儒林外史》
意象组合
-
描述:
尽管抒情言志的诗,其地位远不及经史诸子,但中国是个诗国,古代文人几乎无人不能诗,诗的思维是文人沉思于创作中的主要思维形式之一.用之于文则赋体、骈体争辉;施之于小说,则比兴对比、映衬、烘托,五彩缤纷,乃至于出现诗化的结
-
女性心灵的诗意图景——朴春子的工笔画
-
作者:
余欣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艺术家
内在韵律
工笔画
个性化表现
女性世界
朝鲜族妇女
画面构成
女性形象
艺术语言的创造
艺术魅力
-
描述:
春子是位诗人气质女性工笔画家。她的作品总以一种飘逸、典雅、清丽、而又深情的诗意轻叩着欣赏者的心扉,令人回味、久久不能忘怀。 细细品味,不难发现,她那艺术魅力的奥秘所在——她以女性艺术家的视角心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清纯、温馨的女性世界,这个世界被她表现得更加诗意化和理想化,并弥漫着令人神往的内在韵律。 由于春子工笔作品的题旨统归于对人的表现,特别是对女性的表现,因而她的艺术显示出着重对阴柔美的发掘与表现。并成为她独特的艺术风貌,她以特定的感受营造出那充满人情意味和人性情韵的柔美世界;为此,她略去了那些朴素而美丽女性的个性化表现与描绘,淡化了画面构成中的文学性——诸如情节的构置、
-
《中国画五人展》随感
-
作者:
朱伯雄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笔墨
机场候机厅
女性特点
心路历程
中央美术学院
艺术表现
中国画
新的艺术形象
创造性构想
国画家
-
描述:
女性特点,细腻抒情,实景中充满着梦幻感,如她这次展出的《珠莲碧透》。1995年她已出版的连环画《西汉兴衰》与《图释弟子规》,颇见传统功力,可是她不满足于仅凭线的力度展示形象的旧表现方法,她想从对生活的遐想中寻找新的艺术形象。显然,这是目前不少青年国画家在探索的新路。
-
纪念性雕塑怎样出“新”?——向“抗日战争纪念群雕”进一言
-
作者:
云岗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群雕
现实主义
抗日战争
泥稿
柱形结构
座谈纪要
“新”
象征性
无中心
纪念性雕塑
-
描述:
乏有以柱形结构雕刻的艺术形式。 二、纪念性特征模糊。仅靠“柱”的列置不足以具有准确的象征性;而象征性是纪念性雕刻的灵魂。目前的泥稿中象征性近乎零!所谓“柱”只呈现为四方或近于四方形的墙而已。要以柱为造型
-
物性与悟性的交合——李燕蓉的雕塑
-
作者:
钱志坚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材料特性
陶艺
情感把握
中央美术学院
形象塑造
雕塑性
中间地带
空间关系
人物形象
-
描述:
翻制作品时可能忽略或遗失了的感性化的材料特性。借用于制陶工艺的“贴塑”和“印贴”等技术手法,使她得以在实际的塑造过程中自如地直接幻化出心中的意象,从容地处理形象的各部位之间的空间关系,遵从感性
-
走向自觉的女性绘画
-
作者:
陶咏白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画家
“失落”
女性特质
女性意识
男女平等
集体经验
绘画
女性形象
徐悲鸿
中国油画
-
描述:
的回归、九十年代女性自觉的追求的过程。张鹏、李移舟、察德清三位分别就新中国女雕塑家的创作、五十年代中国视觉图像中女性符号的创造和女装设计中造型结构的“力象”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王朝闻先生就(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