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记】搜索到相关结果 305 条
-
《岳阳楼记》教后感
-
作者:
段赵胡
来源:
科教文汇(中旬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岳阳楼记
政治抱负
语文教学
范仲淹
-
描述:
千古美文《岳阳楼记》流芳百世,一代名臣范文正公垂名万载。学生时代喜爱《岳阳楼记》说不上理由,教书生涯中对此文情有独钟而精心设计教学。喜爱本文最重要的原因是范公为世人所称道的政治主张和宽广的胸襟
-
日记1977
-
作者:
张嘉树
来源:
东北之窗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飞刀
国庆
四个现代化
意志
苞米
高岭
日记
知青岁月
凯歌
科学大会
-
描述:
编完老毕的"知青岁月"这组稿子,不禁想起我自己的知青岁月,虽然只有短短七个月,却是一段不可替代、无法重复的经历。一时性起,我在家里找出了当年在青年点写的日记。读了几段给编辑们听,大家都哈哈大笑。今天看,当年的日记虽然"很政治",但是"有生活"。毕竟这是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
-
水中花:长乐漳港大自然金鱼场观鱼记
-
作者:
林强
来源:
福建农业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金
风流
长乐
记者
玉水
五彩缤纷
皇冠
金鱼
采访
鱼场
-
描述:
"皇冠尽权媚,丹顶亦风流。金玉水中仙,四季美情柔."近期记者慕名来到长乐漳港大自然金鱼场采访,见识到一批目前顶级的"福州金鱼",在面积近60亩的大小鱼池里,游弋着品种各异的巨型金鱼,它们宛如散落在水中的花朵般五彩缤纷
-
奇石奇想:话剧《艾叶绿君》创作札记
-
作者:
周明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收藏家
藏品
寿山石
欲望
人与物
审美
艾叶
商业价值
创作札记
人生价值观
-
描述:
寿山石之美世人共知,文人雅士爱其玲珑剔透,温润可人,这是一种审美的境界;商贾贩夫贪其石里藏金,利益诱人,这是一种物欲的心境;而真正的收藏家则与这二者不同,他们视寿山石藏品为生命,将自己的心血融入寿山石之中,他们的人生价值在藏品中得以实现,他们的喜怒哀乐、懊恼沮丧,甚至他们
-
丁乙的密码
-
作者:
沈嘉禄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密码
记者
观众
后现代
抽象艺术
对应物
作品
大都市
格子布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在中国日益庞大的当代画家族群中,丁乙的画与他的名字一样很容易被人记住。他的名字极简,总共只有三 画。画也极简,横七竖八,似乎妇孺皆能。但丁乙的“十示”有一种神秘感,使稍具艺术经验的观众会想得很多很远
-
情色,以艺术的名义
-
作者:
沈嘉禄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密码
记者
观众
后现代
抽象艺术
对应物
作品
大都市
格子布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2011毕加索中国大展”将于10月18日至明年1月10日在世博园中国馆举办,展期长达近3个月,届时48幅油画、7幅版画和7座雕塑共计62件珍贵的艺术作品,如《赤脚女孩》、《雕塑家》以及《朵拉·玛尔
-
管齐骏:戏外的情感泼洒
-
作者:
顺时
来源:
新民周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密码
记者
观众
后现代
抽象艺术
对应物
作品
大都市
格子布
中国当代艺术
-
描述:
下个月,巴塞尔将举办一个很有意思的艺术展:粉墨登场——中国京剧展。但这个展览突破舞台艺术的范畴,没有想象中的京剧表演,大约也没有演员赶场子,而是梳理中国京剧的发展演变历史,展品包括戏服、乐器、道具以及在西方人眼里很惊诧的“跷”等元素,当然还有表现京剧的绘画。策展人来到中国,找了不止两百个画家,最后看到管齐骏的作品,马上OK!他认为管齐骏的作品里不仅有演员,还有色彩、有中国强烈的文化元素与符号,也容易被欧洲观众接受。于是管齐骏拿出一小批作品送展,最大的作品是四条屏油画,高达2米,色彩斑斓,载歌载舞,画中有戏,戏里有声。 在中国画坛上,管齐骏是横跨中西两界、独具个性的画家,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进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画连环画,所以他的造型能力一直是很强的,1995年去了加拿大,并在那里当选为中国画会会长,国际名家联合会加拿大分会会长。十年后回到中国再谋进一步发展,但还是继续出任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他刚去加拿大时,作品就为加拿大第二大城市卡尔加里市市长赏识,遂建议他开画廊的妹妹代理他的作品,同时他还在卡尔加里大学教授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管齐骏是幸运的,一踏上异国土地就进入了艺术市场。
-
疼痛的青花瓷(外一篇)
-
作者:
舒虹
来源:
散文百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青花瓷
好奇心
孤傲
女子
记忆
母亲
鄂西南
椭圆形
豌豆苗
-
描述:
很多时候,青花瓷在我的意识里是一个寂寞而华丽的明末清初女子坐在窗前想心思,而于她不远处的褐色案几上放着的饰物,冰冷而孤傲。或者有的时候,也觉得它像一生未嫁的姑姑幽怨落寞的眼神,流露出的是孤芳自赏的无奈。而记忆里的那只青花瓷,却让我备感温暖和深切怀念。那是一只椭圆形的瓷坛,细长的幽蓝色叶
-
青色记忆
-
作者:
海津
来源:
散文百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铜镜
青铜时代
砖窑
女子
青砖
记忆
粘土
青铜文化
房子
-
描述:
青花家里那一对素色铺陈的青花掸瓶是奶的陪嫁。奶离世很多年了,与奶相关的物件也只剩了那一对掸瓶。老家的房子在奶没了之后曾经翻盖过,古旧的东西差不多都没了,但是那对掸瓶还在。也曾有古董贩子来,想买走,母亲不卖。那对青花掸瓶依然在屋子的一角,寂静
-
百草堂?當归
-
作者:
刘梅花
来源:
散文百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铜镜
青铜时代
砖窑
女子
青砖
记忆
粘土
青铜文化
房子
-
描述:
青花瓷,绿藤架,乌木桌,老先生。这是旧时光里行医的经典。那时没有西药,只有中草药一统江湖。一味味炮制好了,盛在药抽屉里。还有先生独家研制的散剂,装在紫砂钵里。至于青花瓷器里,一定储放着名贵的好药材了。麝香,牛黄,血竭,珍珠,琥珀,人参,红花,鹿茸……哪一味不是济世救人的好药材啊。 不过呢,青花瓷里的药是不常用的,有重病才用,也不是一般草民百姓都能用得起的。寻常的日子里用得最多的,就是药抽屉里的草药。乌木或紫木的大药柜,用了一辈子或者是几辈子,闪着一层岁月磨亮的光泽,幽幽的。几十个药抽屉上钉着黄铜的拉手,也是磨得发亮。一个抽屉里分四个格子,盛放着四味药材。这四味药材是不能随便盛放在一起的,放的都是药性相近的药材。 乌黑或紫红的抽屉面上,写着四味药材的名字:當归,党参,黄芪,白术……字体略带古风,苍劲端庄。这样的字看着就舒服妥帖。传承了几千年的祖国医学文化,朴素地体现在汉字一横一竖的笔墨里。 先生蘸饱了墨汁,蝇头小楷开出方子,仔细琢磨良久,递到柜台去。伙计铺开麻纸,捉起戥子,抓出一味昧的药材。熟地三钱,當归三钱,党参六钱,甘草……都说是抓药,没听说过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