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记】搜索到相关结果 233 条
-
彩扎 秦淮花灯旧时谙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华民居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声光电
文献记录
制作技艺
东晋时期
物质文化遗产
秦淮
中华民居
曹真
观灯
南朝时期
-
描述:
。早在东晋时期,南京就出现有观灯彩的文献记录,南朝时期“灯火满市井”的壮观盛景堪称全国之冠。秦淮彩灯综合了绘图、书法、刺绣、雕塑等艺术之长。它的制作技艺亦以家庭传承为主,已确认的传承家庭主要有“曹氏彩灯”“李氏彩灯”“陆氏
-
静物,画室里画家的“尤物”:浅谈油画静物创作的情感表达
-
作者:
李亚平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与色
审美视觉
复制粘贴
气场
逸气
视觉记忆
英汉词典
生命过程
技术材料
Still
-
描述:
,然而画室中的静物在画家眼里绝不仅仅是一个无生命的物件与摆设,至少是画家生命过程的体验物化与画家生活息息相关的阅历陪伴,它承载着画家的审美寄托与岁月尘封的回忆。好的静物画是画家情感表述与视觉记忆及画家对艺术与生活的双重探索,形体图解技术材料上的层层追问与情感
-
五彩斑斓的海中舞娘
-
作者:
⊙文
赵振东
来源:
中国水产(水族世界)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贫困村
人均收入
村党支部书记
房山区
山坡地
旅游开发
少数民族
小煤窑
香蕉园
水果运销
-
描述:
五彩斑斓的海中舞娘
-
中国绘画的色彩观
-
作者:
郭殿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缋之事
冬官考工记
张彦远
中央美术学院
文化哲学
古代中国
色彩表现
中国绘画
用墨
色彩观
-
描述:
古代中国绘画的色彩观与文化哲学相互渗透,在此基础上催生出了传统中国绘画的色彩表现体系。作为最早记录古代中国色彩观的文献之一,《周礼·冬官考工记》记载:“画缋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
-
艺苑同行: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级访问学者作品展在京举办
-
作者:
辛文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研究生院院长
吕品田
艺术融合
中青年学者
副院长
学术研究
院党委书记
舞蹈学
松阳
中国艺术研究院
-
描述:
妙的语言形式,发散出动人的审美感染力。开幕式上,还展示了舞蹈学访问学者王松阳编创的实验舞蹈《归去来兮》。开幕式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李新风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吕品田在讲话中
-
“移民村的面子工程”值得解剖
-
作者:
戴先任
来源:
乡镇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样板工程
村办企业
村党支部书记
解剖
经济来源
新农村建设
面子工程
移民村
-
描述:
近日.陕西省凤翔县田家庄镇河北村部分村民反映,在本村没有任何村办企业,也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村委会举债70余万元,在村口修建一座仿古牌楼和铜牛雕塑。该村党支部书记称,河北村要打造新农村建设样板工程,而这些面子工程是必不可少盼.否则很难要到上级部门的拨款和援助单位的支持。
-
空间相生 虚实相成
-
作者:
李士锋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米开朗基罗传
文艺复兴美术
现代美术
传记作品
美术史家
瓦萨里
艾克
西方美术史
史著
历史相对论
-
描述:
随着现当代雕塑艺术的发展,以及人类审美观念不断的发生变化,艺术家的创作思维从传统雕塑语言逐步转化为现代雕塑语言。本文主要从米开朗基罗、贾科梅蒂、罗丹、亨利·摩尔等大师的作品再结合自己的作品谈雕塑的空间相生、虚实相成问题。追溯空间相生、虚实相成现象相关的雕塑作品,从而得出雕塑作品中的空和虚是知觉概括,艺术的简化和复杂化的混合物。
-
小雨滴历险记
-
作者:
杜玥辰
来源:
科学启蒙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摇摇头
历险记
汽车轮胎
我害怕
小伙伴
潭水
潭中
-
描述:
我一出生,就是一滴躲在云里的雨。当我看见哥哥姐姐们一个接一个从云妈妈的怀里跳下去,跳到那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我羡慕极了。我对妈妈说:"妈妈,我也要下去!"妈妈摇摇头道:"不行,你还太小,不能控制方向,跳下去会受伤的,那样你就回不来了,你得等到下次再去。"妈妈还告诉我:雨滴的旅程很危险,一旦掉到湖里、水库,那就很难再回来了。因为在那里,水面通常都很平静,一旦掉进去就很难再逃出来,会变成湖水的一部
-
浅谈德化瓷塑人物造型的艺术特征
-
作者:
黄鲁坤
张婷婷
来源:
牡丹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作品
人物造型
许兴泰
何派
中国陶瓷
陶瓷雕塑
人物形象塑造
瓷都
画记
工艺美术大师
-
描述:
瓷塑的风格特点;通过对瓷塑作品的个案分析来探讨德化瓷塑人物艺术造型中的艺术特征。“形真而圆,神和而全”曾经在白居易《画记》中提出过。意思是形象写实而圆润,没有雕刻过的痕迹,既形象又传神,形神兼备,描绘得十分透彻。
-
千手观音修复之我见
-
作者:
孙华
来源:
世界遗产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物保护工程
宝顶山
石质文物
千手观音
浅浮雕
摩崖造像
川渝地区
图像记录
高浮雕
在川
-
描述:
从2001年开始至今,我断断续续地在川渝地区从事石窟寺考古研究。在川渝石窟寺中,大足石刻可以说是其集大成者。该石窟寺的千手观音造像,在对称中又讲求自由,数百只手像波浪一样各不相同,满壁风动。雕像运用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彩绘、贴金等多种表现方式,造像前还覆罩着传统的保护性建筑。选择这样一个独特的宗教题材的摩崖造像,作为不可移动石质文物的修复案例,是理所当然的。
<
1
2
3
...
19
20
21
...
22
23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