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盛世浮华下的唐风遗韵
作者: 袁敏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工作者   唐风   绘画语言   盛世   中国绘画艺术   中西绘画   民族艺术   浮华  
描述: 如今,来自各方的绘画语言和观念影响着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如何传承和发展民族艺术,使传统艺术与现代绘画相结合,如何解决中西绘画的融合问题,是艺术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一个油画从业者,探索,尝试民族传统绘画的技法,关注中西艺术的结合,是我长久以来的兴趣.
泰纳风景画中色彩的运动感
作者: 刘健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风景画   色彩   艺术法则   真实再现   19世纪   动感   泰纳  
描述: 的品质.在西方近现代油画语言的发展史上,泰纳就像一座灯塔,不但照亮了整个19世纪的欧洲画坛,而且也指明了后世无数艺术探索者的道路.
古典形式中的现代主义革命
作者: 许蚌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艺术实践   革命   靳尚谊   现代主义   古典主义   肖像画   美术家  
描述: 从艺术实践的角度看,靳尚谊应该被算作是最早纯化油画语言的美术家,早在《你办事,我放心》中,我们就已经能够发现那种对西方古典油画语言借鉴和研究的倾向了。在1983年创作的《塔吉克新娘》这幅肖像画中,他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对西方古典主义中的理想美以及对欧洲油画体系中明暗的微妙变化等方面的探索。
中国美术创作院首届院展综述
作者: 徐沛君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宣言书   学术   综述   中国画   美术创作   作品   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美术馆  
描述: ,院展则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中国美术创作院画家群体的首次集体亮相,它以具体的形象作为学术宣言书,明确地传达出中国美术创作院的办院理念.
雄肆苍茫的高原意象——读杨瑞洪的油画风景
作者: 林木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雪宝顶   红原   九寨沟   油画风景画   青藏高原   艺术家   阿坝   四川美院   意象  
描述: 杨瑞洪是我的学生。他从阿坝高原考到四川美术学院学习油画,毕业之后回到了高原。在那儿一搞又是十多年。许多从较边远地区考到四川美院这种名牌美院来的学生就再也没人回去过,但杨瑞洪却义无反顾地回到那里,和他的也是毕业于四川美院的画家妻子在那儿一过就是十多年。这让当老师的我也生出许多好奇来,究竟是什么留住了杨瑞洪,我知道他是有好多机会调出高原的。毫无疑义,青藏高原是全中国最
有感于油画的“技与道”
作者: 朱旗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油画艺术   相结合   中国古代   工具材料   艺术家   油画材料   技进乎道   高度重视  
描述: "道与技"是中国古代艺论中最为关心的课题。物我无间,道技为一,技进乎道,道存于技的技道观念,反映了古人对技术达于艺术的创作过程的深刻体验。艺术创作进入了由技进道的境界时,心与物的对立消解了,手与心的距离消解了,功利目的对人的精神制约消解了……艺术创作过程真正成为了一种妙合无间的自由人生体验过程。在一切艺术创作中,"道"是人的精神与自然的精神,"技"是艺术家首先必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没有过硬的技
游刃与有无之间——仲济昆的油画艺术追求
作者: 毛岱宗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似与不似   油画艺术   中国传统艺术   艺术态度   抽象   创作过程   艺术创作   具象绘画   艺术语言   形式结构  
描述: 一个画家与普通的观众的眼睛是不同的,他不仅能够像普通的人那样辨认眼前可见事物,他还能辨认一种通常人看不见的东西,即隐藏于物象背后的形式。所以当代优秀的绘画作品,无论是具象的和抽象的都含有一种特殊的形式结构。所不同的是这种形式结构在具象绘画中,往往被它的再现信息所掩盖,而抽象的绘画往往这种形式结构就是画面的本身。而实际上绝对的抽象和绝对的具象的画家是少数,绝大部分都是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只是各自的程度不同而已。
兼容并蓄——张龙新长城系列浅析
作者: 杨惠东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长城系   语言   山水画家   材质   空间   中国画家   绘画   作品   中国山水画   油画  
描述: 近日,应龙新仁兄之邀,赴北京怀柔参加"中国青年美术家新农村采风"活动,出发前夜在西山拜读了龙新的近期作品,龙新本以中国画长城系列驰誉画坛,不意此次他竟向我展示了一组油画长城,由此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从山水画向风景油画的转换是颇有兴味的话题。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把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翻译成英文时,书名曰《四海之内皆兄弟》,这真是难为她了。很多情
印象欧洲
作者: 宋惠民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采风   欧洲   经典   开展工作   辽宁省   印象   作品   美术家   美术馆  
描述: 油画来自欧洲,油画的经典、油画的精品与巨作都在欧洲,因而欧洲也就成了油画人朝拜的圣地。自然欧洲也就成了油画家们最想去的地方。2006年辽宁省美术家协会成立了油画艺术委员会,虽刚成立不久,但已经在积极地开展工作。他们不但及时地组织了大家去农村采风写生,而且在2007年3月圆了许
具象油画中的“似与不似”
作者: 张剑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具象   似与不似   情感   艺术作品   抽象性语言   载体   艺术家   个性化语言   架上绘画  
描述: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显得成熟,盲目崇拜的少了,油画语言上更丰富了,题材也更多样了,看来油画在中国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在机器人还没降服人类之前,肉长的身躯总是伴随着有情感的灵魂,因此,也免不了找种载体来寄托,油画似乎很难完全被别的所代替。
< 1 2 3 4 5 6 ... 26 27 2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