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言】搜索到相关结果 130 条
-
工笔花鸟画的“写意”
-
作者:
尤捷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花鸟画
独特
绘画语言
五代十国时期
艺术风格
演变
工笔花鸟画
审美形式
“写意”
东方艺术
-
描述:
中国花鸟画是东方艺术园地中的一朵奇葩。五代十国时期就形成了工笔重彩和水墨写意两种艺术风格,经过长期发展与演变形成了今日工笔花鸟画独特的绘画语言和审美形式。
-
舞台雕塑艺术实践与探索
-
作者:
刘威
来源:
剧作家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质变
表演艺术
文学
戏剧艺术
综合艺术
中心环节
语言艺术
艺术门类
-
描述:
一、雕塑艺术可以说是立体的语言 舞台雕塑是造型艺术中对形体、空间最为讲究的艺术,它自身的立体形态特点与舞台艺术相结合,使它成了人类文化史上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之一.舞台雕塑的立体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雕塑本身实际上存在的三维实体;二是雕塑作为视觉艺术被人的视觉和知觉所感知的各个视觉面的总和.……
-
张重庆的油画作品
-
作者:
暂无
来源:
科技信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对象
生活
雕塑语言
作画
题材
重庆
大海
汲取营养
作品
中国油画
-
描述:
●张重庆在作画上注意从中国写意手法和传统画论中汲取营养,他的油画明快流动,用笔讲究,要求一笔下去形神兼备,把客观对象的形、体、光、色和作者的感受,全集中在运笔上面,在轻、重、疾、缓之中,见出作者的情感,修养和功力。张重庆作画,笔下舒展流畅,概括有力,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有很强的绘画美感。——詹健俊(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油画会主席)●他选择大海与渔民的生活为题材,作画讲究写实,面向大海。对景写生。同时也根据观察对象的印象作画,创作了大量渔民生活与海上风景画,可以说是美术界难得的以大海为对象的专业画家,与
-
审视与叙述——漫说女性题材之油画
-
作者:
李豫闽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题材
语话言说
油画
-
描述:
以描绘女性为题材的美术作品历来受到关注 ,画中那些生动、鲜活的形象 ,既可视、又可读 ;画家愿意画她 (们 ) ,是借题发挥 ,可画、可言。本文以三位活跃于画坛的油画家的创作为例 ,来看待艺术创造
-
在重返经典的途中——论黄坚的“逆动”与“超越”
-
作者:
郑工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土特征
逆动
语言游戏
外在结构
人本主义
内在语
2002年6月
中国画
经典文本
情感因素
-
描述:
2002年6月,在北京西郊一座爬满绿藤的小楼,我见到了多年未见的黄坚。他是我大学时的同学,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不过我学油画,他选修国画。77级那班人,相互间年龄悬殊很大,又恰逢求知欲最强的年代,平时
-
未知性与可能性——雕塑的材料语言
-
作者:
李晓方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材料工艺
雕塑作品
材料特性
艺术家
艺术内涵
材料语言
未知因素
艺术观念
未知性
抽象表现
-
描述:
材料语言对雕塑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服务于作品内涵表达的需要。 已知的材料语言一方面为后来者提供了种种便利,使他们节省精力、提高效益,同时也相应地界定材料语言的样式。但是一成不变的语言样式会掩盖
-
亮丽的青春亮丽的戏——《长大了有点烦》观后
-
作者:
赵言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心理
生活世界
网络语言
表现与再现
语言风格
中学生
心理空间
青春气息
艺术表现
创作者
-
描述:
年轻的编剧,年轻的导演,年轻的演员,演绎了一场青春洋溢的戏剧。那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让人不由感叹年轻真好,青春真好。一群十七八岁的中学生,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纪。五彩的生活,让他们尽情挥洒,美好的青春,使他们充满活力,可他们又实在有着各自的心事和烦恼。年轻的他们,率性而为,毫不矫饰,说成熟又有些幼稚,说幼稚又对很多事有了自己的见解,有了自己的心事。正像那首《小小少年》的歌中唱的“随
-
一种状态:[雕塑]
-
作者:
王强
来源:
新美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思维观念
雕塑概念
艺术风格
艺术作品
雕塑史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雕塑艺术
艺术门类
-
描述:
一种状态:[雕塑]
-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续)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语言
课程标准
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
美术课程
教材编写
-
描述:
第四学段(7~9年级)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有意图地运用形、色、肌理、空间和明暗等美术语言,选择恰当的工具、材料,以绘画和雕塑等形式,探索不同的创作方法,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活动建议
-
我不喜欢陈丹青
-
作者:
杨卫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期待
西藏
总觉得
丹青
人文主义传统
语言组织能力
后现代
艺术特征
欧洲古典绘画
当代绘画
-
描述:
不喜欢陈丹青,我有三个理由。第一个理由是依据他现在所画的画,语言过于直白,观念过分简单,就其视觉给人的感受而言,已无法满足当代人丰富的心理期待与视觉要求,对年轻人更是难以再像他以前的作品那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