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言】搜索到相关结果 707 条
-
解读何力平城市雕塑空间造型语言特征
-
作者:
牛志远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空间
何力平
城市雕塑
-
描述:
本文对何力平城市雕塑中最成功、最具个性化语言特征的深圳海王大厦雕塑和丰都鬼王石刻进行深入分析,肯定其城市雕塑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雕塑的公共性展示,雕塑完全融合在环境中,自然和谐,却又点亮环境,凸显环境主题。这使何力平的城市雕塑作品既现代又不失传统文化底蕴。
-
从形态到空间:雕塑基础教学探析
-
作者:
郑淼
刘心平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空间
雕塑形态
艺术语言
-
描述:
雕塑形态空间变化巨大,传统的雕塑形态已被打破,具象造型逐渐显得边缘化,结合现代科技的形态空间不断增多,使得雕塑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言极其丰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且多样化的新局面。
-
论美术工艺的三重性
-
作者:
谢志峰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作者思想感情
三重性
劳动实践
分法
注意力经济
品牌商品
语言艺术
艺术起源
美术工艺
时间艺术
-
描述:
在人们头脑中经过加工反映的产物。艺术通常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电影);另有一种分法为时间艺术(音乐)、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和综合艺
-
浅谈中国动画之“六维”表达
-
作者:
孟香旭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声音
动画
-
描述:
动画是一门相对特殊的艺术,不同于传统绘画、摄影、雕塑等视觉艺术,由于加入了语言和声音要素,毋庸置疑也是时间与空间之外的"五维"和"六维"的表达。
-
被遗忘的辉煌——让·莱昂·杰罗姆的学院派绘画艺术
-
作者:
郭文宁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莱昂
历史题材
表现空间
人物造型
东方主义
生活场景
布面油画
艾德
杰罗姆
艺术语言
-
描述:
让·莱昂·杰罗姆(1824—1904)是法国19世纪最有影响的古典主义学院派画家和雕塑家。杰罗姆的绘画遵循了学院派优秀的古典主义传统,他画功扎实、画风严谨、笔法细腻、色彩丰富,人物造型生动准确,其作品取材广泛,从历史神话、宗教风俗、肖像人物到生活场景,涉猎历史题材、希腊神话、东方主义等各个不同领域。杰罗姆的艺术不但继承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优秀的古典主义传统,同时也拓展了学院派绘画的表现空间,使学院派绘画在19世纪达到了艺术顶峰。
-
简论当代意象油画的语言美学
-
作者:
何丽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中西融合
油画艺术
西方绘画
《论衡》
艺术语言
文论家
南朝齐梁
意象油画
中国油画
-
描述: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意象是一个核心范畴,其概念也历经数千年不断发展完善。在中国古代美学文论中,“意象”一词颇为常见。东汉王充《论衡》中首次提出“意象”一词,之后,南朝齐梁时期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又数次提出“意象”,并指出“意象”的重要性。晚清以后,西学东渐的现实使得西方绘画大规模进入中国。作为一个外来画种,油画在20世纪的中国逐渐成为主流画种,这虽有历史、文化甚至政治的原因,但也客观上证明油画形式是适应20世纪中国艺术需求的。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油画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中西融合的问题,无
-
宁静致远:张骅骝《形影太湖》系列油画艺术赏析
-
作者:
徐颖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宁静致远
如梦似幻
使人
艺术赏析
绘画语言
听雨
张骅
画中
超现实主义
系列作品
-
描述:
在当下以创作江南风景油画著称的画家当中,张骅骝无疑是比较有影响力的一位。他的作品浓淡相宜,带给人淡雅、宁静之感。太湖系列作品更是他独特绘画语言的完美展现。他的作品多表现苏州小巷、街景、古民居、电线杆
-
澄怀味象 超以象外——意象油画之"意象"生成体悟
-
作者:
杨杰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空间表现
人生境遇
意象化
超以象外
审美结构
意象油画
中国油画
传统文人画
-
描述:
;侧重于人生意义的静观玄览与人生境遇的品味体验。在笔者看来,把东方民族观照世界与自然的意象思维方式和叙述经验融合入油画语言的审美结构中,如此方能形成本民族独特的意象油画。
-
恍兮惚兮 其中有象:我的油画语言探索及意境营造之心路
-
作者:
张雪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具象
波洛克
意境营造
西方美术
艺术风格
艺术语言
油画创作
抽象表现
-
描述:
语言而又回归传统艺术之思维来进行创作。用抽象的色彩、笔触表达景物似真非真的斑斓意象,这最终衍化出我现在的艺术风格,这其中又融入我对油画语言探索及意境营造的思考。对中西美术各自演进历程的思考让我逐渐尝试在融汇中西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探索。对西方美术的关注让我侧重思考了图像载体与艺术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问
-
油画临摹的缺失与精神的迷失
-
作者:
张义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类的艺术
上海大学
立体主义
绘画技法
高等美术院校
写实绘画
现代绘画
艺术语言
传承传统
绘画技能
-
描述:
一、经典作品临摹的缺失临摹经典作品是学习绘画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传统绘画技法为基础,传承传统的艺术样式,人类的艺术文明得以延续。同时,在实践中,将艺术的体验与个人的天分相结合,谋求突破与创新。上海大学陈平教授翻译的《美术学院的历史》一书中,罗列了1800年左右柏林美术学院的每周日常课程单,其中可见“素描临摹课”、“石膏像临摹”课在每学期的教学中都占有大量比重,临摹课程与写生课程同时开展、交叉授课。从这份详尽的课表中可以看出,19世纪之前欧洲的美术学院在教授绘画技能的过程中,临摹课程的作用非常明
<
1
2
3
...
24
25
26
...
69
70
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