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超写意·架上艺术”何为?:序《’2011文脉中国—“超写意·架上艺术”10+10》
作者: 陈孝信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中国艺术   图像文化   西方现代绘画   意象化   中国当代   中国绘画   中国意象   中国油画  
描述: 我从2003年以来,就一直坚持在做"中国版本"——这一思路的系列展览。迄今为止,已做了五回展览(这一次的"超写意"架上艺术10+10已是第六回展览),其中最有代表性、份量最重的是2007年5月在北京·今日美术馆所做的"中国版本"大型综合艺术展,在这个展览上,既有架上艺术,也有装置、影像等观念艺术。2009年,我曾配合南京·青和当代美术馆做了一回"文脉精神"的油画专题展览。但这次展览之后,我感到意犹未尽,于是就想把纸本(水墨)艺术也包括进来做一个布面(油画)与纸本(水墨)的对比或称对话展,从而为考察、研究这两大领域内的转型课题提供一份可以深入讨论又相对充分的案例,岂不是很有意思?
刘勇访谈:马老师的现代教育精神
作者: 王鹭   唐书婷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中国艺术   图像文化   西方现代绘画   意象化   中国当代   中国绘画   中国意象   中国油画  
描述: 王鹭(以下简称王):很高兴今天能够采访到川音成都美院油画系系主任刘勇老师,您好!刘勇(以下简称刘):你好!王:您是四川美术学院78级的学生,您在未进入美院时就认识了马老师,能聊聊您和马老师是如何结下师生缘的吗?刘:说起和马老师的关系源远流长。在我十三四岁时,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初,马老师被调到红岩革命纪念馆搞创作,而我父亲是那里的馆长,马老师创作《重庆谈判》的整个过程我都在现场。那时我还没学画画,在那几个月当中
王承云访谈:马先生永远年轻的心
作者: 王鹭   唐书婷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中国艺术   图像文化   西方现代绘画   意象化   中国当代   中国绘画   中国意象   中国油画  
描述: 王鹭(以下简称"鹭"):王老师,您好!请问你是怎么认识马先生的?王承云(以下简称"王"):我是1982年考进四川美院的,那时正值77级毕业。我上了四年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德国。大概15年后,我回来看"首届成都双年展",在那里碰到了马老师,他热情地邀请我去川音成都美院参与教学实验,于是我先在川音成都美院搞了一个讲座,讲座以后,马老师又提出让我给他们搞个实验班,到2004年,油画系实验班才正式开课。鹭:您当年在川美读书时,对马老师印象如何?王:当时,四川美院的实力很强,而我的年龄还很小,很多年长的
叶永青访谈:教育开拓者:敏锐严谨的“鹰师”
作者: 王鹭   唐书婷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油画   油画语言   中国艺术   图像文化   西方现代绘画   意象化   中国当代   中国绘画   中国意象   中国油画  
描述: 王鹭(以下简称王):很高兴采访到著名艺术家叶永青老师,您能聊一下您刚入学的时候,初次见到马平先生是什么样的印象吗?叶永青(以下简称叶):第一次见到马先生,是刚考入美院路遇先生——他看起来很高,很帅,比我们要年长,是一个英气逼人的美男子。记得我早期画画时,是属于典型的"野路子"派,因为当年我在昆明那座小城市里,要想找到一些跟艺术有关的资源,还是相当匮乏的。既难找到好的老师,又难找到好的资料。当时唯一一个与艺术有关的重要资源,就是这座城市中心的邮电局,这里偶尔会卖几本画刊、画报,有一本是浙江的《工农兵画报》,另一本是川蜀的《四川画报》。我偶尔会在《四川画报》上看到一些油画,其中就有马一平先生的,画的非常潇洒帅气。当时的绘画风格普遍存在着"文革"后千人一面的"红、光、亮"的特点,但每个艺术家还是会尽量的流露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和不同的表达方
泥塑写生中的雕塑语言
作者: 杨蒙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对象   泥塑   陌生化   表现内容   形式与内容   情感   表现形式   形体   相似性   表现语言  
描述: 在面对模特的泥塑写生中,我们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泥塑语言。在对形体的认识过程中,以我们对形体的感受充满热情为前提,以对形体所具有的含义充满了视觉想象的体验为过程,我们的思考得以继续延伸。将能深刻地体会出形的意味与姿态。
师进滇雕塑展 “真实的虚拟”
作者: 谭云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对象   泥塑   陌生化   表现内容   形式与内容   情感   表现形式   形体   相似性   表现语言  
描述: 雕塑艺术可以分为两类:依赖环境的雕塑和不依赖环境的雕塑。前者是回答问题,后者需要发现问题。师进滇先生的雕塑新作是属于后一种类型。有意思的是,所有的观众,无论是外行还是同行,都忍不住想用手去捏一捏这些椅子、木门或摩托车,这些作品,突破了惯常的视觉经验,漂浮、透明而丝丝入扣的真实器物,一如电脑屏幕中的三维图像。电脑中的图像是虚拟的,是无法触摸的彻底的虚拟。师进滇雕塑也是对器物的虚拟,消解了虚拟的质感、色彩和功能,只剩下一个纯粹的
雕塑教学的新思路:谈谈尚晓风的泥塑教学
作者: 许庾岭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对象   泥塑   陌生化   表现内容   形式与内容   情感   表现形式   形体   相似性   表现语言  
描述: 2005新学年伊始,应我院雕塑系邀请,澳籍雕塑家尚晓风先生来到川音成都美院雕塑系进行了为期五周的泥塑课教学。此事缘起年初寒假期间在中央美院尚晓风主持的助教研修班我与尚晓风的会面。他非常详细地向我谈了他的教学理念,令人耳目一新。我观看了他学生的作品,感到一种震动和兴奋。在这些课堂上完成的作品(我称之为作品而不是作业)中,我看到
2006川音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生优秀作品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客观对象   泥塑   陌生化   表现内容   形式与内容   情感   表现形式   形体   相似性   表现语言  
描述: 2006川音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生优秀作品
张颂仁:中国艺术要有自己的发言权
作者: 杨吟   来源: 大艺术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策略   策展人   前卫艺术   中国艺术   艺术家   展览   作品   美术馆   发言权   中国当代艺术  
描述: 张颂仁,艺评人兼策展人,香港汉雅轩画廊负责人。自1980年代后期。张颂仁致力推动前卫艺术,通过参与策划大型国际艺术展览而提升了中国前卫艺术家的国际地位,策划的展览有:《后八九中圆新艺术》(1993).《追昔:中国当代绘画》(爱丁堡,1996).《Faces and Bodies of the Middle Kingdom:Chinese Art of the 90’s》(布拉格,1997),《文字的力量》(台湾省立美术馆及美国,1999),2001年策展《临街的观熙: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香港馆展览》(2001)代表香港首次参与威尼斯双年展。在台湾的展览包括2001年台北市立美术馆策划《水的威胁》。2003年9月在布拉格开幕的《幻影天堂:中华当代摄影集》(2003)是其最近策划的重要展览之一,展出超过40位当代中港台艺术家。2004威尼斯的年度《开放》国际雕塑展邀任为策展总监。
苍劲凝练峭拔奇崛--颜承汉铁画艺术述评
作者: 徐成   曹慧   来源: 大众理财顾问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光色   总体艺术   翠岩   品质感   桦烛   锻打   绕指柔   铮铮誓言   百炼钢   遒劲有力  
描述: 颜承汉兑现了“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铮铮誓言,其作品的总体艺术特征表现为粗犷布势,苍劲凝练,作品质感强烈、峭拔奇崛。铁画以铁为原料,经红炉冶炼后,再经纯手工锻打、修钻、抬压、焊接、锉边、镂凿、整形
< 1 2 3 ... 35 36 37 ... 703 704 70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