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永恒与不朽的艺术力量——记德国女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
作者: 陈真   来源: 中国美术馆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艺术家   女性艺术家   艺术走向   版画艺术   桥社   艺术力量   德国人   表现主义   审美价值   珂勒惠支  
描述: 凯绥·珂勒惠支(K a e t h eKollwitz,1867—1945),原名凯绥·勖密特(Kaethe Schmidt),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版画家、雕塑家。她的画风粗旷而严峻,写实而简洁,充满无限张力。她对版画语言的锤炼和驾驭,更是赋予了版画艺术不朽的精神内涵。本文通过介绍梳理现代主义对德国版画艺术的影响,分析珂勒惠支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艺术走向,探讨珂勒惠支创作题材与艺术语言的审美价值及社会学意义。作为女性艺术家珂勒惠
罗建钧老师油画作品选登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美术教育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爱德华   蒙克   童年生活   俄罗斯   少女   表现主义   德国  
描述: 罗建钧老师油画作品选登
中国当代油画的色彩表现形式分析
作者: 郉澄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色彩   表现方式   油画  
描述: 中国当代油画的色彩表现形式在精神层面可以反映出中国的民族特点和文化背景甚至是精神内涵。油画色彩表现形式逐渐转变成为一种独有的艺术语言。中国当代油画既具备中国的民族艺术特点同时兼收并蓄西方油画所长,其色彩表现形式众多,由中国当代油画色彩表现形式引申出众多艺术内涵,值得探究。
中国雕塑的民族精神表现
作者: 郁川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族精神   创作与发展   表现   中国雕塑  
描述: 简要阐述,然后分别从写意思维和象征性思维等方面,分别说明了中国雕塑中的不同民族精神表现,期待能够为未来中国雕塑的创作和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浅析当代工笔人物画的面部表情
作者: 文明红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人物画   超现实   面部表情   表达情绪   绘画作品   内心活动   绘画者   内在性格   人物面部   人物形象  
描述: 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内在性格,还能够直接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特征及精神面貌。纵观国内外美术绘画作品,众多艺术家们非常重视人物画面部表情表现,这一点在工笔人物绘画中也不例外,绘画者往往借助于人物面部
情感教学在雕塑人体表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鸣   王晓强   来源: 新西部(理论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感教学   课程教学   意义   实践   雕塑人体表现   应用  
描述: 本文阐述情感教学在雕塑人体表现课程教学中应用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应用实践策略:提高教师自身情感修养;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创造力;推进情感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教学敏感性。
形象的背离——张志坚的油画创作
作者: 何桂彦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语言   现实主义风格   形象   象征意义   张志   油画创作   视觉表达   背离  
描述: 张志坚早期的作品保留着东北绘画中的凝重与现实主义风格,以及追求具象化的视觉表达,注重画面的叙事性的特点。在近年的创作中,张志坚致力于当代油画语言的探索,作品涉及多个主题:从富有象征意义的写实,到着迷于压抑、富有浓郁伤害感的人体,再到对经典肖像的再创作。
万像:青年雕塑家邀请展
作者: ArtChina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张若愚   美学思想   青年   艺术表达方式   “像”   雕塑家   美术馆  
描述: 20151月6日,“万像——青年雕塑家邀请展”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拉开帷幕。展览以“万像”为名,寓意创作风格的多样、造“像”语言的丰富以及美学思想上的差异。此次共有十五位来自南方和北方的青年
融会贯通、意境洵然
作者: 徐明松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张若愚   美学思想   青年   艺术表达方式   “像”   雕塑家   美术馆  
描述: 的静物绘画的价值与意义并不完全局限于对“纯粹物质世界”形而上的理解和观察及其在画面构成中格式塔完形主义的运用,而更多是在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物体的视觉表现里透析出一种孤寂与宁静、永恒与深远、神秘与诡异、矛盾与陌生的意象和精神性。
融会贯通、意境洵然:黄阿忠绘画小读
作者: 徐明松   来源: 艺术当代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融会贯通   物质世界   意境   画面构成   绘画   视觉表现   莫兰迪   日常生活  
描述: 的静物绘画的价值与意义并不完全局限于对“纯粹物质世界”形而上的理解和观察,及其在画面构成中格式塔完形主义的运用,而更多是在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物体的视觉表现里透析出一种孤寂与宁静、永恒与深远、神秘与诡异、矛盾与陌生的意象和精神性。
< 1 2 3 ... 5 6 7 ... 78 79 8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