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意象油画及油画民族化思考
作者: 周末   来源: 参花(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油画艺术   油画民族化   中国传统文化   克罗齐   中国的传统   审美范畴   表现主义   艺术形式   油画创作   意象油画  
描述: ,人们也同样非常重视这一审美范畴。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从哲学角度阐述了"意象"和表现的内在联系,并指出了意象在艺术审美中创造性的本质。克罗齐的发现将中国的意象艺术与西方的表现主义紧紧地联系到一起。从表现的手法来看,尽管中国常常将自己的喜好、感情、愤世寄托在"意象"上
浅论油画写生与创作
作者: 张侠   来源: 参花(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我两忘   造型能力   发现美   油画写生   图片资料   表现艺术   艺术实践活动   艺术探索   魏巍   在自然中  
描述: 一、写生与创作写生到创作,是众多艺术家们体现生活、追求艺术表现所要经历的一个艺术探索阶段。在艺术发展的过程中,写生是艺术创作的手段,创作是表现艺术的最终目的。而好的写生本身就是创作。写生能磨练绘画
浅探《舞》、“野兽派”与马蒂斯
作者: 王思博   来源: 参花(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法国南部   布面油画   塞尚   野兽派绘画   表现主义   世界声誉   圆圈舞   马蒂斯   高更   后印象派  
描述: 》一同为马蒂斯赢得了世界声誉。据传马蒂斯在1950年获得了此画的创作灵感,当时他在法国南部海边的沙滩上看到一些渔民围成一圈在跳"沙达纳"的沙滩圆圈舞。[1]372舞蹈,一直以来就在欧洲的绘画艺术中被频
浅论刺绣艺术创意
作者: 莫元国   来源: 参花(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丝理   艺术表现力   刺绣艺术   绘画技巧   艺术创造   套针   绣针   图案艺术   色线   艺术修养  
描述: 刺绣以画稿为蓝本,是一种艺术创造。我们应当怎样认识这种刺绣艺术的创造活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刺绣从艺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刺绣艺术创造的独特表现力绘画以笔、纸、颜料为工具,用笔和色彩采用国画
工笔画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 师丽华   来源: 参花(下)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石色   青绿山水   透明颜料   写意精神   艺术价值   矿物颜料   写意画   水墨写意   色彩表现   中国画发展  
描述: 传统工笔画在中国画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艺术价值,它的存在与发展也决定了中国画的繁荣与昌盛,千百年来有众多的画家群和喜爱者。这也是它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从国画历史上看,重视色彩表现是中国画的主流
人物雕塑模型三维表面建模方法探究
作者: 王鹏   沈雪娇   符晨曦   杨容浩   来源: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雕塑   点云   三维表面建模   三维激光扫描  
描述: 精确的点云数据,在对点云粗拼接的基础上进行精确拼接,以三角网的形式重构雕塑表面,并结合逆向软件进行纹理映射及其接缝处理以实现3D模型表面重建。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实现对人物雕塑模型3D表面的快速有效重建。
曹智勇
作者: 雍韬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智勇   艺术素养   仕女图   少女形象   主题表现   造型意识   人物面部   弃料   生活用具   圆石块  
描述: 作品:《节日》规格:48×55×36cm材质:鹅卵石这是一件极具创意且有观赏性的作品,作者在保留了石材外观的同时,进行装饰性刻画,形成了圆雕与浮雕结合的别致面貌。耐人寻味的是,该作品源自于一块破损而遭废弃的苗族舂米用的舂具,历经四次雕琢(大自然与人工各两次):江河之水自然冲刷,使原石呈浑圆石块;先雍韬点评:
空间、物、界面——西方造型艺术中视触觉转换的三个阶段
作者: 石冠哲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兰德   空间表现   希尔   视觉印象   装置艺术   波洛克   形式问题   艺术作品   形式划分   三维形体  
描述: 雕塑家和画家都必须处理视觉印象和动觉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画家在平面上给出三维形体的视觉印象,而雕塑家则为了提供一个平面视觉印象去塑造某种三维的实物。1——阿道夫·希尔德布兰德在现成品或者装置艺术登上
漫谈雕塑艺术与立体设计艺术的“相对”论
作者: 董明光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物质消费   设计过程   创新途径   立体设计   功能属性   三维设计   精神信仰   装置作品   表现主义   精神需要  
描述: 人类为了生活便利而发明了器皿,为了精神信仰创造了雕塑,这是雕塑与立体设计的发生根源。设计起源于应用,从使用角度上看,雕塑相对设计而言是"无用"的,而从精神需要的角度来说,设计相对雕塑而言也是"无用"的,但人类的需求从来也离不开物质的和精神的双方面。所以,就设计来说,使用的便利必然带来了精神的愉悦。设计过程伴随着智慧也伴随着审美,因此,逐渐发展成了一门高级的艺术。而雕塑生来就是为信仰而产生的艺术,因为"无用",所以
胸中有丘壑 得意不忘形——纪峰造像雕塑艺术面面观
作者: 徐永涛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风格   肖像雕塑   汉时期   艺术表现力   裴李岗文化   雕塑作品   红山文化   造像艺术   南北朝时期   雕塑艺术  
描述: 、罗汉形象进一步拓展了艺术表现力,尤其是隋唐以后各代造像艺术着力表现智慧的内心和脱俗的风度,在人物形象、创作风格以及人文内涵方面都有了极大变化,形成了独立的创作与理论上的美学标准。造像艺术品凝聚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定内涵,反映着当时
< 1 2 3 ... 19 20 21 ... 78 79 8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