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总统山的麻烦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中文自修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人   神圣化   作者   博弈   标志性   华盛顿   印第安人   拉什   流行文化   美国总统  
描述: 总统山一方面被美国人神圣化、偶像化;同时又不断被另一帮美国人调侃和恶搞,这说明,正是由于它的知名度和标志性,使它成为各方力量争夺和博弈的场所。美国有座山,山上雕了四个总统。这是美国南达科他州的拉什莫尔山,因为雕了四个平均高约18米的总统像,又被称作总统山。
雄鹿在这儿停下了——肯·利特尔访谈录
作者: 凯瑟琳·惠特尼   孙媛媛   来源: 世界美术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家   主题   青铜   布朗库西   霓虹灯管   流行文化   动物形象   作品   传统雕塑   得克萨斯  
描述: 在过去的35年中,肯·利特尔(Ken Little)一直在广泛应用包括陶瓷、铸铁、青铜、霓虹灯管、带子、鞋子和美钞在内的不同材料。他的作品结合了流行文化的敏感性与看待宗教、政治和拜金主义的幽默
波普艺术探析
作者: 林颖旭   王葎菲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流派   互相影响   艺术发展   汉密尔顿   艺术家   美国式   抽象表现主义   艺术探析   流行文化   波普艺术  
描述: 20世纪的艺术发展,自"二战"以来,随着大量欧洲画家、雕塑家迁移到美国,他们附带着各自国家的艺术特点,在美国得到广泛性的互相影响、融会,激荡出新的发展,艺术流派和艺术家个人风格受到美国社会时代的文化潮流,媒介技术进步的重要影响,艺术发展进行着快速的演变.
透过“青花瓷”:看流行文化里的“中国风”
作者: 薛燕   来源: 美术学报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时装   流行音乐   后现代   流行文化   中国风  
描述: 作为社会文化动向的敏感标志,时装与流行音乐等流行文化产品在2008年都出现了对青花瓷图案的一再演绎。本文通过对青花瓷为代表的中国风之后现代主义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力图阐述其文化意义与局限性。
内心的力量
作者: 张晓刚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感觉   心理状态   个体生命   艺术家   内心体验   深度   流行文化   艺术个性   异化  
描述: 通过对自己十年来的反省,我似乎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实际上是一个内心独白式的艺术家。欧洲飘游一圈回到自己的小屋,这种感觉似乎更加明确了。所以我不可能成为一个文化性的艺术家,更不可能成为一种科研性的艺术家,我的艺术可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体验。也许正因为如此,像我这一类的艺术家将与偶
让你绝望的快乐 刘飞油画的女孩形象
作者: 朱其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题形象   消费社会   商业电影   消费文化   经济增长   流行文化   女性形象   快乐   油画   反美学  
描述: 她们快乐,仍然充满欲望、纯真和青春的活力,但他们的形象让你难受得近乎绝望,这是刘飞近年《时尚的力量》系列的视觉体验,主题形象是一个个穿20年代女学生服装的女孩光着头,露出一排牙,张着嘴大笑。刘飞画中的女孩形象往往使人一目难忘,这种感受不是因为那些女孩长得美丽,或者具有良好的气质,而是
流行文化与个人话语从杨冕的创作谈起
作者: 易英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话语   个人经验   大众文化   三联画   商业形象   美术学院   图象   流行文化   波普艺术   油画  
描述: 谈一个青年画家的创作,这个标题似乎大了一些,但波普画风发展到今天,大众文化显然不再是唯一的价值标准了,也可以说,大众文化不再是对波普画风的唯一阐释方式。波普艺术在中国现代艺术中的生命力似乎
天然的共性——观朗雪波、李原的作品
作者: 皮力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油画   卡通   招贴   天然   雪波   表现主义   流行文化   作品   波普艺术   心理场景  
描述: 留了传统油画语言的用笔趣味,并由此在流行文化图象中注入个人情感。这和波普艺术通过平涂和使用非油画语言,消除绘画中的技巧性的做法
彭娣作品读解
作者: 徐建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品读   女性艺术家   材料的使用   智能大厦   美术学院   木质材料   工业文明   流行文化   作品   金属构件  
描述: 彭娣生于中国重庆;现任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讲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1988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93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1996参加第四届雕塑与当代文化文献展;1999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2000参加中国青年雕塑家邀请展.参加中国雕塑艺术节;2001参加北京国际妇女艺术展, 深圳大梅河国际沙雕艺术展. 重庆辣椒展;2002参加中国西部风雕塑巡展;2004参加《彼-此》展。
行者的风景:残忆之园
作者: 木木夕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   艺术家   都市文明   高科技产物   疏离感   流行文化   作品   诗意栖居   人与自然   海德格尔  
描述: 都市文明所制造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疏离感,是人类无法规避的。这样的境遇下,海德格尔所说的诗意栖居只能被压缩到一角的天空中,被欲望、流行文化和高科技产物鲸吞蚕食。行者在自然和文
< 1 2 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