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舟】搜索到相关结果 20 条
-
孤独的人生摆渡者——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舟”“瘦”
-
作者:
余轩宇
来源:
景德镇高专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孤独的人生摆渡者
瘦
意象
舟
-
描述:
本文对李清照作品中的“舟”“瘦”两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分析了作品中那托举起少女快乐的小舟,那见证了少妇惆怅的兰舟,那承载着嫠妇哀伤的轻舟,小小的一条船,载着李清照的一生。同时,文章中分析了李清照
-
“千年瓷都”走俏“海天佛国”
-
作者:
暂无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文景观
浙江舟山
旅游爱好者
陶瓷文化
瓷都
寄情山水
现场气氛
旅游客源市场
瓷业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如果你想品读历史,如果你想感受陶瓷文化,如果你想寄情山水,那么,请来千年瓷都——景德镇吧!"3月2 8日,在浙江舟山召开的我市旅游推介会上,市委、市政府向各地旅游
-
“船背”是“船顶”吗
-
作者:
杜桂君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一词多义
《核舟记》
景德镇瓷
艺术作品
文言词语
语言环境
隋树森
新教材
说明顺序
-
描述:
新教材初中语文第四册《核舟记》一文中,“其船背稍夷”一句,课后注释是这样的:“背,脊背。这里指船顶。”教师参考用书中摘引隋树森先生的文章,也认为船背的“背”同驴背、鹤背、鹏背的“背”意思一样
-
“国瓷”风范 山水情怀——清康熙青花山水“孤舟野渡图”尊赏析
-
作者:
余向东
来源:
武汉文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巩县窑
国瓷
孤舟
氧化钴
青翠欲滴
窑器
钴矿
釉下彩
康熙朝
景德镇陶瓷
-
描述: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一种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作为原料的釉下彩装饰瓷。青花瓷器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中晚期就在河南省巩县窑烧制成功。历经宋、元、明、清,直至当代,青花瓷久盛不衰,具有青白相间、水乳交融、白中泛青、青翠欲滴及呈色稳定等特点,故享有"国瓷"美誉。景德镇陶瓷艺人自元代开始,博采众长,生产出青肌玉骨、千姿百态的青花瓷器,闻名遐迩。发展到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青花瓷亦进入昌盛时
-
2015中国工艺美术十大事件公布
-
作者:
会文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术收藏
展示中心
紫砂艺术
文化传播
文化促进会
顾景舟
古窑
陶瓷文化
中国传统工艺
大事件
-
描述:
工艺美术大师珍品展"于2016年1月9日任荣会艺术馆开幕。回顾2015年的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新常态下的持续调整依然是主旋律。过去的一年,中国工岂美术行业艰难前行,但在考古、文创、艺术
-
清教预表法与美国文学中的救赎主题
-
作者:
熊伟
侯铁军
来源:
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白鲸》
救赎
清教预表法
“海上扁舟”
《老人与海》
-
描述:
本文以救赎在三部美国文学作品《白鲸》、海上扁舟和《老人与海》中的再现为基础,指出它们与《圣经》中三种救赎主题的相似性,并进而认为美利坚清教预表法是解释救赎主题反复再现的关键所在。预表法脱胎于基督教
-
谈谈紫砂现象及走向
-
作者:
王涛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之树
现代陶瓷艺术
均陶
紫砂艺术
吴鸣
顾绍培
顾景舟
沈汉生
丁蜀镇
华夏大地
-
描述:
紫砂陶器产品,尤其茶壶与雕塑陈设类为主,重新其盛已十年有余,历史上的数百年滋长与沿革,虽载有荣耀之册,然其影响、规模、地位、乃至作用,均无今日之辉煌。近年其盛中之衰、衰中萌茂、活力之强,生命之树真谓长绿。人们可以看到,号称陶瓷王国的华夏大地,著名的陶瓷产地遍及南北,目前尚没有一个产区,甚至一个门类,能聚集起如此浩大的生产群体;能在一个区域内带来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如此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致富一方;能
-
精心编排 办好头版
-
作者:
钟友仁
来源:
新闻大学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改革
舟山
景德镇
内容与形式
编排原则
港口城市
独特风格
首要地位
读者
报纸
-
描述:
报纸的第一版,是报纸的主要窗口,它犹如一个人的脸,喜怒哀乐表现其间,最能引起读者对报纸和本地工作的关心和反映。近年来,舟山日报在新闻改革中,把办好一版置于首要地位。强调要以一版为龙头,从舟山这个海岛
-
黔南牙舟陶的手工性探析
-
作者:
李金来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黔南
手工性
牙舟陶
-
描述:
牙舟陶是明代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与黔南平塘县的制陶材料以及人文景观相融合之后诞生的陶器种类。在直观牙舟陶的器物实存和梳理牙舟陶艺术历程的基础上发现,手工性不仅是历史上牙舟陶艺术性的技艺特征,而且当前仍是
-
雕艺随想录
-
作者:
张正海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199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随想录
陶瓷雕塑
开拓创新
句成语
设计制作
龙舟
艺术
创作
作品
大型
-
描述:
“雕虫小技”这句成语似乎颇含贬意。我孤陋寡闻,也不知这一成语出自何典,但以自己从事陶瓷雕塑创作30余年来的体会来谈,却深切感到即使是“雕虫”也决非易事,更何况从事“泥做火烧”的陶瓷雕塑,没有锲而不舍的探索,没有开拓创新的追求,那能获得一件体现美感和新意的瓷雕精品? 家父张新喜先生在20年代追随镂雕一代名师徐顺元老先生学艺,从家父的训导中得悉顺元公天资聪颖,在瓷雕中另辟蹊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