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美标】搜索到相关结果 46 条
-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
-
作者:
黄熙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古代雕塑
族性
雕塑作品
形式与内容
处理方法
研究传统
现代雕塑家
线条
传统雕塑
审美标准
-
描述:
要开拓未来就必须研究传统,通过对古代雕塑的整理,可以归纳出以下几个具体的特点。 (一)理解为先的法则 从题材内容上讲,中国古代雕塑都是内容明确、容易被理解的(直接理解)。这些雕塑与人的关系很近,能与人进行情感的交流(既使有些关系显得对立,如与人与鬼像,人与怪兽),大多作品都是普通人能看懂或者说能感知的东西。中国人以理解来认识事物和交流情感,对陌生事物,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什么?并试图去理解它(或者说是给它下定义),然后再沿着理解的思路去评价、欣赏它。而对于一个不能理解之物,则往往不会在其形式或涵义上深究下去。简单地说:中国人看作品不怎么喜欢转弯抹角,而对于造型抽象的对象,也常常以熟悉之物来理解。如看到奇石说像罗汉,看到树根联想到老鹰。这种东方的联想审美,不能贬低和忽视。我们现在的有些作品,主题庞大但内容空洞,形式与内容毫无关联,表达的感情也不真实。这类作品往往给人“假、大、空”的感觉。观众的反应,自然会冷淡与麻木。
-
漫谈达利与二战后西班牙雕塑概况(下)
-
作者:
邢啸声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达方式
艺术风格
艺术价值
艺术事业
西班牙
价值观念
雕塑艺术
审美标准
-
描述:
在二十世纪上叶,加加略、冈萨雷斯、毕卡索和达利等人,在雕塑领域大胆创新。这一势头在二战后的西班牙,得到令人想象不到的发展。 抽象雕塑获得异乎寻常的发展,成为与具象雕塑分庭抗礼的大潮,受二战后西班牙雕坛的独特现象。 作为这一独特现象的标志,便是爱德华多·奇伊达(1924年生)的出现。奇伊达是学建筑出身,却对雕塑发生强烈兴趣。初作尝试,便出手不凡,以其简约但却传神的男女人体而令人叹服。但他随即转
-
“逸格”与宋代花鸟画的审美
-
作者:
葛旭东
来源:
艺海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人花鸟画
生活态度
人生哲学
隐逸思想
逸格
宋代文化
工笔花鸟画
黄休复
审美标准
精神境界
-
描述:
现了所谓的"逸品"("逸格")。庄老的隐逸思想和"逸格"的审美标准是有直接关联的,是庄老人生哲学在艺术美学中的体现。深受庄老隐逸思想影响的宋代工笔花
-
小议没骨花鸟画
-
作者:
孙悦
来源:
收藏与投资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鸟画
表现方法
多元化
色彩效果
审美需求
艺术成就
审美标准
突破性
-
描述:
随着时代和审美标准的改变,绘画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现今的工笔花鸟画,无论画的是重彩还是淡彩,都是在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基础上的发展,是工笔花鸟画家追求工笔花鸟现代转型的成果。尤其是重彩,多种色彩品种
-
《卷舒有余情》创作谈
-
作者:
李春秋
薛姣媛
来源:
收藏与投资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花鸟画
表现方法
多元化
色彩效果
审美需求
艺术成就
审美标准
突破性
-
描述:
一、美术作品(1)关于人物工笔画工笔人物画是工笔画的一个种类.工笔画强调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物象,是中国绘画传统中的一种绘画形式.工笔人物画发展得最早,历史最为久远,是最早趋于成熟的艺术形式.我国
-
对油画迹象的再次审视
-
作者:
范静雯
来源:
群文天地(下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抗
当代油画
现代油画
文化创造
审美标准
古典
-
描述:
成为一种文化创造的力量,就会推陈出新,产生异于从前的审美标准。现在我们认为这些看似胡涂乱抹的画比一丝不苟的精心之作更有看头,它所标示的美感是那样适宜
-
浅析现实主义油画典型形象的当代建构
-
作者:
孙仕荣
来源:
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实
现实典型
现实主义创作
审美标准
写实
-
描述:
现实与写实是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油画创作的两个基本命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伤痕美术与乡土写实印证了现实与写实对建构中国现实主义美术典型形象的重要意义,这在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下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批判的独立精神出发,吃透东西方艺术的精髓、保持文化追求上的平和心态,在现实的人文关怀之中建立本土审美品格的艺术典型仍将是发展中国油画艺术的希望所在。
-
“化境长城外: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在沈阳举行
-
作者:
王红
来源: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韦尔申
地域风貌
日星
性表达
艺术理论
一曰
现实主义传统
艺术委员会
吾土
审美标准
-
描述:
2011年5月20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办,鲁迅美术学院承办的"化境长城外——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秉承中宣部、中国美术家协会"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的主旨,由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曹星原女士担任总策划,由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朱乃正教授和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和秘书长共同主持,艺委会委员共同参与。沈阳作为系列油画邀请展的第二站,共展出来自东北和内蒙古艺术家的209件油
-
好城雕的八原则
-
作者:
静枝
来源:
江西建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城市规划
艺术形式
城市雕塑
审美标准
-
描述:
雕塑同所有的艺术形式一样,审美标准具有不确定性。很难对其优劣审评。由于美是客观存在的,依据存在决定意识的哲学原理,判别“好”的城市雕塑的原则仍然是有的。中国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秘书长邹文先生撰文认为,基于专业性立场认同的原则,“好”的城市雕塑应该符合八项原则。
-
中国水彩画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创新发展
-
作者:
黄文静
来源: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水彩画技法
西方绘画
中国传统文化
水彩画家
绘画语言
中国水彩画
艺术批评家
西方国家
审美标准
艺术语境
-
描述:
水彩画最早源自西方国家,以写实表现作为主要目的,可水彩画的颜料介质是水,呈现有别于油画的特色,进而成为自身所具有的绘画语言方式及审美标准。比起西方国家,中国的水彩画虽发展较晚,但是中国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