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碑】搜索到相关结果 59 条
-
人类有没有战争基因?
-
作者:
余泽民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达佩斯
集中营
纪念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二战
写作
人类
和平文化
基因
伊拉克战争
-
描述:
丝袜的商厦群中伸出的一条坏疽的腿,痛苦,丑陋,震慑人心;华沙犹太人纪念碑前,曾被希特勒开除国籍的西德总理勃兰特一跪惊世界,由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巴黎拉雪兹神父公墓,与布满唇印的王尔德墓相邻,有两座哀悼
-
丹巴中路乡——女摄影师眼中的油画之地
-
作者:
暂无
来源:
走遍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教练员
中国女排
塑像
拼搏精神
漳州
三棱柱
设计方案
雕塑艺术
三连冠
-
描述:
丹巴中路乡——女摄影师眼中的油画之地
-
太阳风暴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走近科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教练员
中国女排
塑像
拼搏精神
漳州
三棱柱
设计方案
雕塑艺术
三连冠
-
描述:
同时,欧洲北部地区也陷入一片黑暗。医院、学校关闭,通讯早已中断,经济遭受沉重打击。而这一切,都源于距地球1.5亿公里之遥的太阳表面。(图1) 虽然这种场面目前还仅存在于人们的想象当中,却绝非不可能发生。
-
李瑾
-
作者:
暂无
来源:
中国画画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绘画工作室
硕士学位
纪念碑
湖北省
协会会员
2008年
列宾美术学院
武汉市
-
描述:
我李瑾,1978年生,武汉市人。2002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2008年毕业于俄罗斯国立列宾美术学院绘画系梅尔尼科夫教授大型纪念碑性绘画工作室,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院油画、水彩创作室专业创作员。
-
慈祥和悦巧捷万端长安出土的北魏石佛造像
-
作者:
王长启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造像
北魏
造像碑
传入中国
弥勒
长安
佛教造像
菩萨
出土
供养人
-
描述:
王长启,曾在西安市文物管理处、西安市文物商店、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工作,从事文物工作近40年。现为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艺术品司法鉴定委员会委员、西北大学兼职副教授、《收藏》杂志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古称长安,佛教自传入中国后,长安就成为佛教中心,历代留存下来的石雕像极其丰富,西安博物院收藏的就为数不少,现选择数件北魏时期造像介绍如下: 佛教来自外域,佛教造像直接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到了北魏时期,佛教造像艺术得到发展,与立体圆雕、高浮雕、浅浮雕等中国传统艺术手段相结合,艺术风格鲜明。从长安出土的造像与周围地区的石窟造像看,北魏时期的佛教造像特征以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年)迁都洛阳为线,分为早晚两个时期,晚期至西魏末期。
-
系列从军纪念章:部日本侵华史(下)
-
作者:
张新知
关心
来源:
收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造像
北魏
造像碑
传入中国
弥勒
长安
佛教造像
菩萨
出土
供养人
-
描述:
十七、海军版支那事变纪念章 1937年8月13日,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八一三”事变,也称“第二次上海事变”。日军以租界和停泊在黄浦江上的日舰为基地,对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八一三”事变是以日本海军为主力,但随着战争的发展,又调集陆军主力部队增援为主。事变发生后,日本政府为激励侵华日军士气,特意由日本造币局泉友会设计铸造了一种海军版支那事变纪念章,以“褒奖”参加“八一三”事变的日本海军官兵,并与前面陆军版纪念章配套,盛放在方形盒中。 海军版支那事变纪念章材质分银、铜两种。纪念章正面是一名高浮雕全身侧像的日本军官,挎着一把指挥刀,身后背着钢盔,双手持望远镜向前方远望,背景是炮火硝烟中的上海,其身旁是三个头戴钢盔、手握机枪的日本士兵在掩体中。背面中心为一枚标有“支那事变记念”的巨型炸弹从空中投下的图案,并有三架三菱轰炸机编队正向下俯冲的图景,背景为简明地图,但东三省、台湾、海南省未在其中。图上标示出长城、黄河、长江和当时中国的北平、青岛、济南、南京、上海等几个城市的位置,下面还有“昭和十二年”“造币局制”字样。海军版纪念章配有日文说明书,其内容为:“谨以此表彰我海军将土在以上海为中心的战斗中所表现的勇猛和果敢精神。
-
长征从于都出发
-
作者:
邵俊强
来源:
红广角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纪念园
中学生
夏令营
于都县
纪念馆
革命老区
出发
中央红军
红军长征
-
描述:
出发”几个大字。其中“长征”二字是毛泽东的手迹。雕塑的基座上,写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万里长征第一渡的纪念碑,背倚贡江高高地耸立着。纪念碑前面的广场上,是一幅巨型中国地图,镶嵌在透明的玻璃下面,很有品位。
-
雕塑时代:新中国城市雕塑回顾与展望
-
作者:
吴为山
来源:
建筑与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
三十年
艺术发展
艺术家
改革开放
艺术创作
雕塑公园
时代精神
新中国成立初期
城市雕塑
-
描述:
雕塑的价值不仅在于反映现实、表现生活,从历史的角度讲,它还凝固个人记忆、民族记忆、情感记忆和时代记忆。奥地利沃尔道夫的《维纳斯》、中国红山文化的女人体,均以夸张和直接的表达方式诉述了当时人们的生殖崇拜心理:希腊米洛斯的《维纳斯》和四川大足石窟的供养女,则分别在神话与宗教题材之外表现了艺术的理想美。而作为公共性很强的现代城市雕塑艺术,则不尽按艺术家的个人意志为转移。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基础、时代审美以及公共意识。更具体一些,可以讲是当时当代统治者的意愿起着
-
分析当下纪念碑雕塑的空间语言表达
-
作者:
王丽娜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纪念碑雕塑
空间语言
达
-
描述:
本文从纪念碑雕塑的空间的语言表达为出发点,来对当今纪念碑雕塑的空间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分析,同时注意比较中西方优秀的纪念碑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