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从南丹到锦屏
作者: 湘女   来源: 滇池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锦屏山   抽象画   水墨画   云南曲靖   南丹   云南红河   野生菌   雍容华贵   师宗县   弥勒县  
描述: 南丹是座山,坐落在云南曲靖地区师宗县境内一隅,清雅俊美,山形秀丽;锦屏也是一座山,矗立在云南红河州境内的弥勒县城旁,雍容华贵,高大崔嵬。两山相距约三百来里路,却如同水墨画与抽象画,互相衬托出一种古朴
中闻送福
作者: 阎霜   来源: 收藏界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瓷作品   弥勒佛   吉祥   陶瓷艺术  
描述: 【张中闻艺术档案】张中闻,号潜陶斋主,1964年生于景德镇。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张中闻出生陶瓷艺术之家,他1977年作为景德镇首批艺徒从名家学艺,深受著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
福清市瑞岩山布袋和尚像之信仰与图相源流
作者: 常青   来源: 福建文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布袋和尚   弥勒岩   佛教   弥勒   福清   佛教艺术   雕塑  
描述: 福清市瑞岩山布袋和尚像,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尊该题材造像。据史料记载,这尊布袋像雕造于元至正(1341~1370)初年。布袋信仰与造像兴起于公元十世纪晚期,入宋以后渐成中国佛教艺术界最为流行的题材之一。瑞岩山石雕布袋和尚像在中国同类造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纵观布袋和尚图相发展史,其形像主要有立姿与坐姿两种,以坐姿的雕塑像为主流,主要供奉在佛寺天王殿内。造于元代末年的瑞岩山布袋像不仅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的该题材造像,也表现了最为流行的图相样式。其所协侍的三童子像虽有文献根据,却并非流行的组合形式,更显该布袋像的珍贵之处。瑞岩山的布袋像还展示了布袋信仰在福建的盛行,这点又与宋代以后中国佛教的普遍世俗化与僧俗创造印度佛教神的中国化身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寻觅岩石寨
作者: 鬼叔中   来源: 福建乡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闽西北   岩石   神仙   清初   石介   弥勒   丘陵   来去自由   名山   宁化  
描述: 北宁化县境内,变成了今天翠(宁化简称)北的两座名山。其一就是我老家水茜的岩石寨;其二为安远的弥勒岩。古时岩石寨,有两个稀为人知的名称——威胆山,宝池石。岩石寨是一座极富诱惑的山,与周围平庸而普通的小丘陵相比,她与
泼墨简笔 写意传神——为李耕先生诞辰110周年而作
作者: 陈玉坤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弥勒佛   诞辰   画家   工笔肖像画   行笔   10周年   写意传神   民间艺术   作品   文人画  
描述: 李耕(1885—1965)字砚农,号一琴道人,福建仙游人,生前为福建省美协副主席。李耕以画仙写佛而著称,并工山水,花鸟,其古典人物画卓然自成一家,享誉国内外。李耕的艺术不仅是福建美术界的瑰宝,更为全国美术界所注目。 李耕出生、成长干一个绘画的世家。祖父李泰为民间画师,其父李墀,颇精画艺,尤长工笔肖像画,李耕置根于乡村,从小就生活在民间艺术的氛围里。 少年时代的李耕,家境艰难。处于社会低层的他,生活拮据,随父离家从事流浪卖画的生涯。其父李墀具有一定的远见卓识,并不急于传授画艺,而是让他广泛地拜当地的秀才为师,学习古典文学、诗
小玉枕带来的商机
作者: 富康   来源: 大众商务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玻璃粉   弥勒佛   出厂价   玉雕   玉枕   下岗   三门峡   求职   厂长   观音像  
描述: 了,按出厂价把款子打回来,赚的归你,如何?”两口子大喜过望,马上回家筹集了5万元钱张罗了一个门面。半个月后,他们收到了舅舅发来的第一批货,包括20条新潮的玉枕、数百个弥勒佛、观音像、手镯、情侣符等工艺品
“佛印”者,何许样人?
作者: 凌文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苏东坡   宋神宗   中学语文   翰林学士   旁通   描写   弥勒   船头   统编教材   江西  
描述: 中学语文统编教材第三册所辑《核舟记》一文,其中写到“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
脊背上的暗道
作者: 陈凤尤   来源: 故事世界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士兵   弥勒佛   家族   宫女   政变   师傅   宫城   仓库   雕塑   地形图  
描述: !安生在心里诅咒起师傅。安生是个年轻的雕塑师,随同师傅文远应诏进宫城来塑弥勒佛像,在中宗进行对武后党羽的清洗中,宫城内掌管营造工程的子吏,也被大批解职,文远被强任为从八品的尚方丞。清高的文远不愿仰韦氏之
麦积山石窟133窟10号造像碑研究
作者: 龙忠   来源: 西北美术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像碑   弥勒   佛传图  
描述: 麦积山石窟133窟10号造像碑内容丰富、雕刻技法精湛,制作于北魏晚期。该造像碑为释迦、释迦多宝、弥勒组合题材,两侧雕满佛转故事。在艺术形式上已摆脱了孝文帝时期的“秀骨清像”风格,明显受到来自龙门石窟造像的影响。该造像碑不仅代表着北朝佛教艺术的水平,更是中国古代传统雕塑中的精品之作。
易县北魏交脚菩萨像造型上的几个问题
作者: 金申   来源: 文物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易县   博物馆   北魏   莫高窟   坐像   放射状   造型   弥勒像   造像   菩萨  
描述: 河北易县出土的这批石造像中有一件北魏和平六年(465年)交脚菩萨残像,仅存腹部及双腿,残高48、宽38厘米,坐在覆莲座上。座左侧尚残存一卧狮。造像的双腿突显,裙紧裹腿部,衣纹呈双棱的突起状,从腿侧看纹线分二叉如燕尾。腹部有裙腰外翻如垂幕形,且正中有下垂的裙带呈放射状,边缘折叠如折带(有关此像图版,均见《文物》本期《河北易县发现一批石造像》图一~三)。像背后是仅存的光背下部,有浮雕人物及题记。最上部边沿尚可见双脚,旁有莲蕾数朵。从北魏早期石造像光背后浮雕内容推断,应是表现释迦太子诞生时,上下左右各行七步,步步生莲的画面。类似的构图还可见北魏
< 1 2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