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常州出土元代吉州窑釉下彩绘瓷器
-
作者:
徐伯元
赵多福
来源:
考古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墓葬
米黄色
纺织机械
长颈瓶
元代
釉下彩
骨灰
吉州窑
瓷器
出土
-
描述:
均朽烂无存,仅见少数锈蚀严重的铁钉。骨灰散布的范围,M1为长70、宽40厘米,M2为长80、宽46厘米。紧靠 M1西北角,随葬有吉州窑釉下彩绘瓷器5件,泥质佛像1件。长颈瓶 4件。均侈口,长预,垂腹
-
景德镇洪武青花瓷器考辨
-
作者:
陈克伦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元青花
青花瓷器
景德镇
龙纹
永乐
洪武时期
釉里红
器物
梅瓶
宣德
-
描述:
我国在陶瓷器上使用钴料着色的历史开始于唐代,唐三彩陶器上的蓝彩,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使用实例。几乎与此同时,青花瓷器也开始出现。不过,从唐代到元代前期这一漫长的时期内,青花瓷器的发展十分缓慢。一直到元代后期,即十四世纪三十年代以后,随着大型器物制作技术的成熟和进口青料的引入,再加上当时海外贸易发达,所有这些都促使景德镇青花瓷器生产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得到迅速的发展,导致以器型硕大雄健、纹饰层次繁褥、描绘工整细腻、青料发色浓翠为主要特点的典型元青花的出现和大量生产。
-
桂林出土的几件青花瓷瓶
-
作者:
曾少立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器
底径
靖江王
土青
王朱
桂林市
龙体
釉色
梅瓶
墓志
-
描述:
广西桂林市尧山西南麓一带,是明代靖江王及其宗室的墓葬区。建国以来,桂林市文物部门在这一区域内发现和征集了青花瓷器二百余件,现选择几件有代表性的简述如下:一、青花山水人物纹梅瓶1972年出土于明靖江
-
《金瓶梅》服饰小考二则
-
作者:
张瑞泉
来源:
史学集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案
《金瓶梅》
徽识
成年男子
补子
明清
品级
文官
官服
于洪武
-
描述:
补子 "金瓶梅》第三十一回描写西门庆新官上任时"身穿五彩洒线揉头狮子补子圆领".所谓"补子",也叫"背胸",是在官服的前胸、后背用金线和彩丝绣成一定规格的图案,是官员品级的徽识,明清两朝独有的冠服.定于洪武二十四年.据明人王圻《三才图会》记载,所绣的图案文武官员各不相同,文...
-
元代青花瓷造型装饰溯源
-
作者:
陈定荣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元青花
高温釉下
转杯
彩绘
景德镇窑
釉里红
装饰
吉州窑
梅瓶
-
描述:
我国元代的陶瓷业在前代制瓷技艺的基础上,又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元代政府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集中各地的能工巧匠,博采众长,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景德镇“瓷都”之美称应即源于此。当时突出地反映瓷业成就的是高温釉下彩绘瓷的重大进步,即青花瓷的成熟发展。同时,与青花瓷为孪生姐妹的釉里红瓷也登上了瓷坛。
-
对几件正统、景泰、天顺青花瓷器的探讨
-
作者:
宋良璧
来源:
南方文物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图版
年轮
青花瓷器
底径
主题纹饰
棕眼
釉色
折枝花卉
梅瓶
民窑
-
描述:
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有绝对年款的瓷器极少,人们对这段时间生产的器物认识不清,所出陶瓷论著对这一时期也多不提及,或一笔带过;也被一些陶瓷史家称为“混沌时代”或“空白期”。据明代景德镇御器厂大事年表载:“正统初御器厂曾停烧。”正统三年十二月“命都察院出榜,禁江西瓷
-
《金瓶梅》“勉铃”释
-
作者:
吴晓铃
来源:
文献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词话
李瓶儿
广东
借力
出产
应伯爵
东西
袖子
西门庆
潘金莲
-
描述:
《金瓶梅》(词话本)第十六回《西门庆谋财娶妇应伯爵喜庆追欢》写西门庆从李瓶儿处幽会回家,到潘金莲屋里,脱下白绫袄时,袖子里滑浪一声,吊(当作掉字)出个物件儿来,拿在手内沉甸甸的,约弹子大。(潘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