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清】搜索到相关结果 400 条
-
论广彩繁荣的历史意义
-
作者:
高伟利
徐中锋
来源:
大众文艺(理论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元青花
烧制
官窑
清代
收藏
地位
出产
纹饰
制作工艺
-
描述:
自康熙二十三年开放海禁之后,广州的行会组织与国外贸易机构相继产生。作为海外贸易的大宗,外销瓷从零散外销到集中定制,市场行情发生了质的变牝。整体市场的繁荣既源于海外市场的深层、大量需求,海外贸易从此走向极度繁荣。广彩应运而生、独树一帜,融合景德镇白瓷、优秀画工、传统广州五彩及江西粉彩技艺、外商指导、西洋图案、高端定制等多项长处,华美而富于变化,是迎合欧洲高端市场需求的产品,见证了外销瓷从各窑口本土风格一大量吸收西洋风格——独特的岭南艺术风格的变化过程,成就了海外贸易中的巅峰之作。
-
雍正影响下的清代御窑瓷器
-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来源:
收藏参考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美术工作者
艺术天地
景德镇
陶瓷艺术家
陶瓷文化
清雅
工艺美术
-
描述:
清代御窑的制作,某种程度上发展到由皇帝亲自发旨,提出具体要求,画工设计图样并经皇帝批准,然后制做木样,再发往御窑厂制作。这种小心谨慎正是明清御窑的显著特点,尤以清代御窑为甚。雍正皇帝由他所主导的清代
-
给我一片叫叶玲珑的叶子(外一首)
-
作者:
罗崇彦
来源:
参花(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叶子
玲珑
浮萍
回忆
味噌
泛黄
身姿
篮球场
清真寺
黄金
-
描述:
给我一片叫叶玲珑的叶子(外一首)
-
永安桥(外一首)
-
作者:
熙明
来源:
草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明节
祈祷
仪仗队
牌坊
孔洞
吹泡
老屋
老字号
街道
兵马俑
-
描述:
每年清明节的前一天我都来此 祈祷永远与安好,再往里走是古镇牌坊 看不到旧时王谢堂前的燕子 街道两旁错落分布的青砖老宅上 时常有惊弓之鸟 桥两侧孔洞上方的浮雕吸水兽 已吸不到一滴水 不停地吸气和吹泡泡
-
论清道光《无双谱》彩绘瓷特色与意义
-
作者:
熊金荣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意义
特色
无双谱
清道光时期
彩绘瓷
-
描述:
《无双谱》彩绘瓷源于清康熙时期,至道光时期步入其发展高峰。道光《无双谱》彩绘瓷极力模仿《无双谱》版画,具有道光朝彩绘瓷典型特征,同时,富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
试论康熙瓷(下)
-
作者:
毛晓沪
来源:
收藏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欧洲人
景德镇
釉上彩
康熙
珐琅
清代宫廷
工艺
粉彩
中国瓷器
-
描述:
六.粉彩为什么在清代宫廷档案中没有"粉彩"一词?其实很简单,清朝人并没有将粉彩瓷作为单一品种从洋彩画珐琅中提炼出来。在他们看来,它只是画珐琅中的一员,就像铜胎画珐琅器至今也没有人叫它铜胎粉彩器一样
-
独论青花
-
作者:
王飞
甘贤飞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走向
下西洋
文明互动
青花瓷器
景德镇
历史
艺术家
明清
现当代
中国瓷器
-
描述:
青花瓷作为中国瓷器的代表,享誉世界。关于青花瓷的研究,中外学界已有丰硕成果。对于青花瓷的产生,学术界主要有起源波斯说和起源中国说两种观点,迄今尚无定论。不管史学家们如何探讨,青花瓷是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国粹,这样的事实早成为史界的共识。
-
局中局:“元青花梅瓶”的故事
-
作者:
吴树
来源:
中外文摘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明节
元青花
墓志铭
景德镇
明代
元代
故事
光绪
梅瓶
江西
-
描述:
时间:2010年清明节前后地点:北京、江苏、浙江、江西等地受访人:"元青花装酒梅瓶"案的参与者和知情者董先生是我未曾谋面的热心读者,家住台北。因为读过台湾版的《谁在收藏中国》,经常给我发E-mail
-
泛海逐波 瓷韵悠悠:明清时期中国瓷器欧洲之旅
-
作者:
王志强
来源:
中外文化交流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欧洲人
英国东印度公司
景德镇
贸易
明清时期
外销瓷
欧洲国家
葡萄牙人
中国瓷器
-
描述:
2012年6月22日,《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于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此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联合主办,精选大英
-
瞒天过海的假冒元青花装酒梅瓶:对“元青花梅瓶”的深入调查
-
作者:
吴树
来源:
东方收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明节
元青花
墓志铭
景德镇
台湾
拍卖公司
元代
光绪
梅瓶
江西
-
描述:
董先生是我未曾谋面的热心读者,家住台北。因读过台湾版《中国文物黑皮书》,常给我发E-mail,探讨古董话题。清明节头几天,他又给我发来一封邮件,附一张照片(图1)。董先生在信里写道:"最近
<
1
2
3
...
14
15
16
...
38
39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