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清】搜索到相关结果 400 条
-
明清砖雕艺术浅说
-
作者:
杭雯霞
来源:
荣宝斋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秦汉时期
画像砖
江南地区
门楼
砖雕艺术
三个发展阶段
技法
浮雕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
描述:
砖雕,是以砖为材料,运用圆雕、浮雕、透雕和线刻等技法雕刻的各种形象的艺术品。从广义上来讲,凡是以砖为媒介的雕塑作品都可称为"砖雕",它包括秦汉时期的画像砖、宋元时期的墓室砖雕和明清时期的建筑花砖,这是中国古代砖雕艺术的三个发展阶段。
-
玲珑剔透得怡然:浅析古典木制壁饰挂屏
-
作者:
李秋燕
来源:
商品与质量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挂屏
屏风
墙体装饰
壁饰
室内装饰
装饰性
古典家具
明清时期
形制
-
描述:
挂屏作为室内装饰,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形式,也是装饰园地中别具风格的一朵奇葩。它应用广泛,丰富多彩,源远流长,是室内装饰的良好形式。挂屏的历史演化挂屏源于屏风类家具,是屏风类家具的重要演变形制。早在西周时期,屏风家具就已经出现,称其为"戾",又成"黼扆",是古时天子座后的屏风,在周朝,是天子专用的器具。它以木为框,糊以绛帛,上画斧纹,斧形的近刃处画白色,其余部分画黑色,这是天子名位与权利的象征。由于古代建筑不够严密,为了挡风,屏风家具到了汉
-
准确把握角色定位 努力塑造清官形象——我演《玲珑女》中海瑞一角的心得体会
-
作者:
廉任军
来源:
剧影月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戏曲舞台
玲珑
惩治腐败
形象
准确把握
六十年代
角色定位
海瑞
隆庆年间
清官
-
描述:
明朝嘉靖、隆庆年间的海瑞,别号刚峰,官居南京右都御使。他四岁而孤,家境清贫,中举之后仕途坎坷。据史载,海瑞"为官清廉,生活俭朴,清苦之行举朝第一",被百姓呼为"海青天"。几百年来有关他的传说从未间断
-
丹青求索毕生志 愿留清气满乾坤:记著名工笔画画家刘玉申
-
作者:
王炫予
来源:
决策探索(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洛神赋
工笔画
马王堆
韩熙载
莫高窟壁画
清明上河图
写意画
中国画
吴道子
虢国夫人
-
描述:
游春图》、五代《韩熙载夜宴图》、北宋《清明上河图》等一大批千古不朽杰作。宋元以来,写意画不断兴盛,工笔画渐趋衰微。面对工笔画的辉煌历史和不景气的现实
-
变革 眼下奇瑞进行的是一场真正的变革吗?尹同跃:是!
-
作者:
孟为
贾可
刘宝华
杨与肖
来源: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管理
清单
-
描述:
悬挂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谦办公室墙壁上的这张初创时期的“小草房”照片是奇瑞公司上下独一无二的彩色版本。实际上,它并不是一张照片,而是2007年郭谦到奇瑞后特地找人绘制的一幅油画作品。 1997年,就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尹同跃和一批人将奇瑞建立起来,因而那种创业激情、朴实、勤奋、肯干、虚心好学已经演变成为了今天奇瑞的企业文化内涵。但是在正在到来的这场变革中,奇瑞不仅需要的是小草房文化的传承,还需要在这种文化中更多地融入科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元素。 14年的时间,奇瑞已经从当年的小草房发展成为今天的现代化工厂,从一家地处芜湖的默默无名小企业成为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领军者。虽然创造了一个个的销售数字奇迹,但在它背后,快速发展带来的根基不稳、体系不健全却犹如一张网摆在了今天的奇瑞面前。对于奇瑞来说,现在它必须打破这张网,才能够生存,进而发展。 2011年12月29日傍晚,北京地铁2号线复兴门站。这一天奇瑞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尹同跃到北京出差,从公益西桥赶往复兴门参加活动。鉴于北京晚高峰时间的交通压力,为了节省时间,他也不得不选择乘坐地铁出行。 对于一个汽车人来说,放弃汽车,乘坐地铁是一种苦涩,一种无奈。
-
以色列的美丽与哀愁
-
作者:
王隽
来源:
精品阅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犹太人
犹太教
以色列
十字军
耶路撒冷
希伯来
清真寺
特拉维夫
鹰嘴豆
落地窗
-
描述:
古城(Old City of Acre),天便放晴。阿克是个有城墙的港口城市,自腓尼基时代起就一直有人类居住在这里,这里完好地保存了一千年前十字军时代的城堡、清真寺、商栈和浴室。18世纪土耳其人将十字军
-
雪人:邪恶大叔变文雅绅士
-
作者:
卷草
来源:
精品阅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犹太人
犹太教
以色列
十字军
耶路撒冷
希伯来
清真寺
特拉维夫
鹰嘴豆
落地窗
-
描述:
用冰雪来做雕塑肯定很早就出现了,而且是在世界各地分别开花——比利时、意大利、法国、俄罗斯、日本……雪人的历史贯穿了文艺复兴、普法战争、美国早期移民。如同人类最古老的民间艺术造型一样,雪人是人类在艺术上的自我描绘,它没有明确代表性的面容使得它有各种诠释的余地——“雪人和任何人都不同,又和每个人相似。正因如此,人们会和它产生联系。它可以代表我们每个人”,这或许是人们热衷塑造雪人形象的原因之一。 纯洁VS邪恶 中国堆雪人的历史始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了。但在“雪娃娃”“雪孩子”等故事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眼中的雪人形象——单纯、善良、脆弱而美丽。它们不惧寒冷,乐于助人,欢乐地在冬天雪地上起舞,但是却在太阳出来时慢慢融化,给人们一种伤感而纯洁的美感。 然而在欧洲和美国的雪人文化史中,从19世纪以来,雪人的形象是邪恶的。它们酗酒如命,爱抽烟斗,还老追女孩子。 这一点从早期明信片上的雪人形象即可看出。《雪人的历史:从冰河时代到跳蚤市场》的作者鲍勃·埃克斯坦发现,很多关于雪人的明信片并不是温馨而美好的,这些明信片上雪人往往被小孩子肆意践踏。例如有些雪人成为小女孩的枪靶子,有的雪人被人用扫帚乱刺乱扎。
-
活在艺术中的猫
-
作者:
闫安
来源:
精品阅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犹太人
犹太教
以色列
十字军
耶路撒冷
希伯来
清真寺
特拉维夫
鹰嘴豆
落地窗
-
描述:
初春的一个午后,我再次匆匆走进酒仙桥的798艺术区。大部分来这里的人神情悠闲而充满好奇,不论是街边的当代雕塑还是小铺子里充满个性的艺术衍生品,都能让人们在猎奇赞叹声中满意地消磨掉一个下午。 这年头有闲的比有钱的更可贵,我不由得这么想。每每看见这些轻松自在的游客,我都忍不住怀念以前上学的日子,可以在艺术书店随便翻看,或者干脆自己随意逛逛,来了在厂区里转一圈,也总能发现些新东西。 路边书店的橱窗里,摆着马未都的新书,上下两册,还是一样地教人收藏。上册是马先生身着黑衣,怀抱一只白猫,下册则反之,身着白衣而手抱黑猫。看来是影射了“不论白猫黑猫,能挣到钱就是好猫”的典故。旁边墙根下刚好有一只花猫,边晒太阳边伸懒腰,间或挠挠下巴,一派惬意。书架前则有一位老兄,戴着眼镜正埋头苦苦钻研收藏宝典。 看来艺术这件事,只有大师才能举重若轻,仿佛身段轻巧灵便的猫咪,在享受午后阳光的同时,又能创造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大师的追随者们只能忙忙碌碌,可惜健步如飞但是蠢笨如猪,永远都跟不上猫咪的灵动。 看来艺术创作和勤奋没有绝对的正比关系,真正的大师都是用他们的灵性引领着时代的潮流。
-
《大美不言:祝大年绘画作品展》自序
-
作者:
祝大年
来源: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绘画作品
钢笔画
工笔重彩
大年
美术学院
大美
中国现代
清华大学
林风眠
-
描述:
2012年8月18日上午,由浙江美术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北京百雅轩文化艺术机构协办的"大美不言——祝大年绘画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举行,展出祝大年先生近百幅工笔重彩及钢笔画作品。
-
饥饿的盛世 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
作者:
张宏杰著
来源: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清代
通俗读物
中国历史
-
描述:
乾隆盛世是中国专制时代的巅峰,但光鲜的外表却掩盖不了内在的腐烂。1793年,马戛尔尼来华,在世界大势面前整个帝国茫然无知,错失了最后一次主动融入世界的机会,种下了鸦片战争的种子。本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盛世”图景,通过对乾隆时代的解构深刻揭示了近代中国失落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