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活】搜索到相关结果 457 条
-
我和我的画
-
作者:
詹建俊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习
生活
油画艺术
国画
特色
训练班
绘画
作品
西画
研究生
-
描述:
我原籍东北,生在沈阳市,但从小就在北京生活,在北京长大,可以算是"老北京"。由于所处的时代和环境,在1948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之前,我在文化生活上除了美国电影外,基本上接受的都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家庭
-
海洋与绘画
-
作者:
李冰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供给关系
神秘感
异曲同工
油画作品
海洋
绘画
日常生活
世界
-
描述:
海洋世界对于人类来说是很熟悉的,但同时又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海洋,人们在旅游、美食、资源等诸多方面与海洋建立了供给关系。而海洋的深处与未开发的一面又带给我们几许神秘感
-
当下艺术中的传统文化情结
-
作者:
徐鸿鸣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传统艺术
地域文化
城市生活
陈凯歌
传统文化情结
搬家公司
社会问题
艺术地位
-
描述:
搬家的故事。整个故事生动有趣,人物可爱,却又淡淡地引出一个现实的社会问题:在现代城市生活快速发展中,中国传统艺术因为关注力的降低、自身发展受地域文化的局限,在发展的洪流中,逐渐丧失了自身的艺术地位,甚至已在走向消亡。
-
以情写史——《郝伯义墨彩图集——一代青春》读后
-
作者:
王洪义
来源:
文艺评论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华世纪坛
北大荒
青春
图集
叙事手法
绘画形式
彩墨画
知青生活
-
描述:
今年七月份,画家郝伯义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办了"一代青春"墨彩画展,其时我正领学生外出考察,未能恭逢其盛.开学后收到他寄来的画册,水墨淡彩129页,以叙事手法描写当年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实、细腻、丰富
-
当代艺术教育的省思
-
作者:
郭祯祥
来源:
艺术教育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视觉文化
艺术教育
创造力
世界文化
当代艺术
学校课程
日常生活
视觉艺术
-
描述:
即使只有一代的年轻人缺少了教育,全球的后果就难以想象。教育是恒久的工作,永远没有完成的一天,在今日快速变迁的世界,影响更是空前深远。随着通讯科技发达,艺术对当代生活与文化的影响力,也达到前所未有
-
郭然的油画作品
-
作者:
张卫民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系
真实
理解
上海交通大学
生活环境
绘画技巧
黄土
创作
作品
油画
-
描述:
认识郭然大约有10年的光景了。最初的相识倒不是因为画画,而是工作上正好有些需要探讨的事情。一晃10年过去了。前段时间遇见他,他说最近已经画了不少画,着实让我吃了一惊。其实郭然是学画画的出身。从小喜欢画画的他,从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毕业后,一直从事产品设计和广告
-
艺海荡舟
-
作者:
陶圣苏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风景画
布面
生活中
画理
激情
新艺术
古人
师友交往
调色板
油画
-
描述:
江南的雪,总有几分文气,细渺渺的,一年里难得碰上一两回,而且总是刚一覆地便倏地逝去了。每逢此刻,那积攒了一年的期待所涌起的激情,便有了荡漾的时候,在这绵绵细细的小雪花里尽情地蝶舞。于是,匆匆拿起相机,奔向山岗、河边……
-
谁说水火不相容 评鞠大伟、孔繁文作品
-
作者:
阿成
来源:
艺术界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龙江
刘少奇
油画艺术
优秀奖
油画写生
鼓浪屿
美术作品
入选
人文活动
美术馆
-
描述:
”优秀奖1997作品入选第十二届新人新作展2005在法国巴黎“库友”画廊举办个展2006在禹舜美术馆举办联展2007在青岛美术馆举办《水.火——鞠大伟孔繁文油画巡展》在厦门大学美术馆举办《北方人看鼓浪屿油画写生展》在厦门美术馆举办《黑土地·鞠大伟·孔繁文油画巡展》
-
雍容丰腴 形态万千——泉州木偶头造型风格考述
-
作者:
黄文中
陈晓萍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偶艺术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原地区
形态
造型风格
泉州
活化石
考述
-
描述:
木偶艺术自唐从中原地区传入之后,就在泉州这块土地上生生不息地繁衍,并屡屡被历朝文人所传诵。栉风沐雨,历经千余年而传统不改的泉州木偶艺术,被国内外专家惊为"戏曲的活化石",也因此被列入"亚太人类口头
-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作品展(上海) 溯往而怀远 临风而塑质
-
作者:
许江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青年
时代性
记忆
展览
生活形态
新千年
雕塑家
后工业时代
作品
城市建设
-
描述:
记忆总将某些往事衔在口上,稍一回首,先自吐露出来,待要细细寻察,却又依稀地模糊起来。新千年到来之际,中国雕塑界的活动随城市建设的进程日见频繁,而在这之前,雕塑的专门展览并不多见。留在记忆中的正是
<
1
2
3
...
20
21
22
...
44
45
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