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汉】搜索到相关结果 32 条
-
雕塑系三十八年历程回顾
-
作者:
钱绍武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学主张
滑田友
汉魏风骨
系主任
北平
工作室
中央美术学院
浮雕
作品
雕塑
-
描述:
是雄健开阔的,他的《大禹像》、《孔子像》以及1950年完成的《人民大团结》大型浮雕就是例证。他的作品具有典雅、大方的气质,明显地继承了汉魏风骨。王先生的教学也极有特色。他从不当面肯定学生的作品,但也
-
中国早期佛教造像
-
作者:
张总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装饰纹样
十六国
东汉末年
佛像雕塑
铜石
佛教雕塑艺术
实际材料
早期佛像
佛教造像
石窟寺
-
描述:
本文探讨的范围,是从东汉末年到三国西晋时期佛教雕塑艺术的发展情况。因为这个阶段的造像呈现出相当多的共同性,具备早期佛像的特征,与此后的佛像有较明显的区别。从现在掌握的实际材料来看,这个阶段的佛像雕塑
-
台湾雕塑概说
-
作者:
吴步乃
来源:
美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台湾
大系统
高山族
景观雕塑
木雕艺术
少数民族
艺术系统
雕塑家
汉族
传统雕塑
-
描述:
台湾传统雕塑 台湾传统雕塑有两大系统,一个是汉族泥塑木雕艺术系统,一个是土著少数民族(即现在统称为“高山族”)的木雕艺术系统。 许多人在走上雕塑家这条道路之前,就是由于少年时代从庙里看到做雕塑而爱上
-
黄河古文化巡礼
-
作者:
张丽华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壁画
北魏
古文化
龙门石窟
长江流域
宗教艺术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黄河流域
汉画像石
-
描述:
石雕)——山西永乐宫(元代壁画)——西安半坡原始遗址、秦代兵马俑、汉画像石、汉墓石雕、碑林历代书法、历代石刻及西部综合文物——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北魏至清雕塑与壁画)、敦煌莫高窟(东晋至
-
佛教美术内外观
-
作者:
李松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美术
石窟
西部中国
汉民族
交互影响
岩画
北方游牧民族
佛教艺术
墓室壁画
文化圈
-
描述:
西部中国,在这块广袤而荒僻的土地上,现存的古代美术遗迹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以石刻岩画为主的北方游牧民族艺术;以墓室壁画和随葬品为主的汉民族艺术;以石窟壁画和雕塑为主的佛教艺术。它们虽然属于不同的文化圈,但是交互影响,共同
-
《道藏》与中国文化
-
作者:
胡道静
来源:
中国道教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道教文化
道书
中国文化
汉书·艺文志
道教经典
宗教
道士
新道家
道藏
传统文化
-
描述:
斑驳五彩的《道藏》《道藏》是道教经典、论述、符箓、科仪、法术和文献(包括山志、纪传、图谱等)的总汇。道教是宗教的一种,宗教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各大宗教中,道教是我国唯一土生土长的,所以它和祖国的传统文化有至为密切的关系。就整体而言,《道藏》所包蕴与代表的道教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只是第一义。由于道教的根源及其产生有复杂的因素和成份,再由于《道藏》收录的范围基于道教的特殊性质而扩大了领域,因此《道藏》群籍中呈现了斑驳五彩的景观,许许多多学科的古典文献竟然只是在《道藏》中才有所保存。所以《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和地位,就
-
藏医瑰宝——《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出版
-
作者:
蔡景峯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藏族
西藏
寺庙
吐蕃
宗教
经典著作
藏汉
唐卡
藏语
四部医典
-
描述:
图集共五百多页,首次以藏汉两种文字对照出版.从此,这部三百年来收藏在拉萨藏医院和罗布林卡寺庙内的两套稀世珍品,得以和广大读者见面.它将为传播藏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为促进藏医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挂图
-
我和“成语小辞典”
-
作者:
蒋见元
来源:
辞书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华字典
汉语成语
辞书
辞典
袖珍型
小学
释义
-
描述:
在小学里,我就同辞书打上了交道。那时候,父母给我买了两本辞书。《新华字典》和《汉语成语小辞典》。我很偏爱那本《成语小辞典》。它,暗绿的封面,袖珍型的版本,小巧玲珑,翻开来,以笔划为序的成语一条条秩然有序,有释义,有例证,连小孩子也看得懂。当时我十分佩服会用成语的人,谁在文章里写上几条四
-
努力雕塑大学生的文明形象
-
作者:
刘振福
来源:
教学与科研·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李顺
庄稼汉
人的灵魂
高晓声
心理活动
心理描写
人物画廊
内心世界
粮食
小说
-
描述:
努力雕塑大学生的文明形象
-
我国石刻价值探求
-
作者:
张志强
来源:
图书馆学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流传
石制品
东汉
文化史
石刻
古代文化
原始社会
价值
文字
南北朝
-
描述:
,从原始社会一直到近代乃至现代都有,特别是古代石刻更值得人们赞叹。众所周知,在石头上刻字本来是原始社会的一种风气,这种风气流行于秦汉,盛于汉代,特别是东汉达到极盛的程度,南北朝时此风略减,隋唐时则承古刻石之风,国事无论大小,都将刻于石头上,从此以后,刻石之风再次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