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汉】搜索到相关结果 108 条
-
中国漆器金银装饰工艺之一 金银箔贴花漆器
-
作者:
傅举有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薄贴
金箔
装饰工艺
金银
汉代
故宫博物院
西汉墓
银箔
贴花
漆器
-
描述:
把黄金、白银捶打成极薄的薄片,再在极薄的金箔上镂刻出各种图形,或直接运用这样的金箔,借助漆面粘性极强的特性把金箔贴于漆器表面,这样,黑、红等深色的漆器上就布满璀璨的图形,华美灿烂如繁星闪耀的星空。这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漆器装饰工艺,在中国已流行了数千年之久。
-
资讯动态
-
作者:
暂无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雍正
明清家具
清代瓷器
汉墓
故宫博物院
陪葬坑
文物
考古发掘
拍卖市场
-
描述:
近半米的瓷盘为典型的宫廷御用器,价值极高。据了解,本次以该件大盘领衔的81件展品,分清代瓷器、珐琅、玉雕等数类与观众见面,多数都属首次公开亮相。国家博物馆闭馆前的最后展览《明清家具精品展》从2006年12月15日至2007年1月15日,汇
-
泰西之法:中国早期油画研究
-
作者:
李超
来源:
文化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漂流
国际
汉诗
马来西亚
诗教
中国香港
研讨会
涛声
庐山
词赋
-
描述:
的演变。泰西 (1) 之法,由此开始了在中国艰难而错综的交流历程。“利玛窦之谜”所涉及的不仅是“印证之物”的史料问题,更重要的是“西洋画及西洋画理”“始露萌芽于中土”的文化问题,生动地印证了明清之际所出现的“画法参照”现象的特殊性所在。
-
乐俑风姿
-
作者:
幸晓峰
来源:
文史杂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像砖
雕塑风格
川西平原
东汉墓葬
陶俑
音乐文物
川南地区
出土
-
描述:
乐俑,是音乐文物中的一种类型,采用圆雕技法雕塑而成。不同时代乐俑的雕塑风格有很大区别。四川是我国汉代陶俑主要出土地点之一,蜀人厚葬,葬室用画像砖砌成,陪葬物则多用陶俑。川西平原成都、德阳、绵阳等地的东汉墓葬出土陶俑数
-
元代青白釉青花瓷形成的历史背景及其他
-
作者:
宁志超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君臣
中国历史
蒙古族
少数民族
元代
习俗
汉民族文化
-
描述: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起来的政权,蒙古族与汉民族文化,习俗迥然不同,甚至君臣之间讲话都要翻译,由于对这一大的历史背景未能深究,故而元瓷研究产生许多错误,长期误导着整个陶瓷研究领域。[第一段]
-
元青花鬼谷子图大罐真伪辨
-
作者:
马广彦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花瓷
君臣
中国历史
蒙古族
少数民族
元代
习俗
汉民族文化
-
描述:
元青花鬼谷子图大罐真伪辨
-
河南汉代陶猪圈模型赏析
-
作者:
王蔚波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赏析
猪圈
裴李岗文化
汉代
河南
建筑模型
雕塑造型
雕塑艺术
-
描述:
汉代陶猪圈的建筑雕塑艺术形式多样,造型千姿百态,反映了汉代文明的一个侧面。中国古代猪的雕塑艺术可以追溯到距今七八千年以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出土的两件陶塑猪首,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时代
-
清末民初醴陵釉下五彩瓷
-
作者:
罗磊光
来源:
收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陶器
清末民初
东汉时期
雍正
同治元年
-
描述:
醴陵釉下五彩瓷的渊源
素有“瓷城”和“第二瓷都”之称的中国醴陵,远在东汉时期就有大规模的陶器作坊。清雍正七年(1729年),广东兴宁移民廖仲威在醴陵沩山开设瓷厂,以手工拉坯,松柴为燃料,龙窑烧制
-
汉画像石、画像砖浅析
-
作者:
郭红梅
来源:
收藏(拍卖)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画像砖
壁画
金石学
《金石录》
帛画
汉代绘画
汉画像石
赵明诚
-
描述:
汉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画绘(壁画、帛画、漆画、各种器绘等):一部分是画像石、画像砖、画像镜、瓦当等浮雕及其拓片。就出土的文物来看,第一部分的汉代绘画所见很少,只出现在墓室的壁画、帛画和少量
-
友谊的使者
-
作者:
魏秋生
来源:
黑龙江史志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线条画
国际艺术
油画艺术
卡拉汉
俄罗斯莫斯科
青年画家
现代绘画
文化交流活动
著名油画家
文化艺术
-
描述:
在中俄“国家年”期间,两国的文化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今年2月6日,俄罗斯莫斯科的著名油画家一行5人来哈尔滨举行了为期一周的俄罗斯油画精品展,展示了俄罗斯油画艺术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受到中国观众的欢迎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