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朝时】搜索到相关结果 143 条
-
瓷中极品:珐琅彩瓷
-
作者:
松以会
来源:
山西老年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瓷
乾隆时期
雍正皇帝
清朝时期
顶峰时期
釉上彩
端凝殿
珐琅彩瓷
瓷胎
康熙皇帝
-
描述:
珐琅彩瓷是我国古代瓷器生产工艺发展到顶峰时期的产物,堪称中国古代彩绘瓷器中的佼佼者。它是清朝时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将从欧洲传入的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成功移植到瓷胎上而烧制的釉上彩瓷新品种。以雍正、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
-
陶瓷艺术大师李石志
-
作者:
暂无
来源:
山西老年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瓷
乾隆时期
雍正皇帝
清朝时期
顶峰时期
釉上彩
端凝殿
珐琅彩瓷
瓷胎
康熙皇帝
-
描述:
李石志,山西怀仁人,1955年生,山西省陶瓷技能大赛裁判长,工艺美术师。曾任怀仁县陶研所副所长,擅长釉下五彩及新彩、喷彩、瓷塑、大型瓷板壁画创制。作品继承传统陶瓷褐彩之意韵,融入现代意识,开创独具山西地域风格的陶瓷釉下茶色彩。色彩素静,意韵淡雅,釉面柔润,技法娴熟,为专家学者所赏识。创作的陶瓷作品,曾在央视七套
-
婚俗礼仪与鞋
-
作者:
许静
来源:
山西老年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必备之物
浙江南部
红绿
女鞋
朝时
鞋履
光绪年间
五彩丝
男女有别
带系
-
描述:
在有些地方的婚俗礼仪中,对穿鞋有许多约定俗成的习惯,有些也成为礼仪的规范。下定送鞋履在中国婚礼中,鞋子充当比较重要的角色。在古代,为了表示男女有别,男的为乾,女的为坤,因此,女鞋被称作"坤鞋"。结婚是人生的大事。汉代妇女出嫁时穿木屐,屐上施以彩画,并以五彩丝
-
南京举办“六朝风采”专题陈列
-
作者:
西林
来源:
考古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博物馆
鹦鹉螺
专题陈列
陈列馆
釉下彩
六朝时期
六朝文化
展示
南京市
出土
-
描述:
南京市博物馆在南京市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近300万元,经两年多的精心准备,建成国内第一座集中展示六朝文化的专题陈列馆——六朝风采陈列馆,并于
-
六朝青瓷造型研究
-
作者:
陈开宇
赵芳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心区域
生产基地
长江中下游
越窑
青瓷
造型
六朝时期
调查表
-
描述:
六朝青瓷盛烧于长江中下游一带,逐渐形成以浙江、江苏为中心区域的青瓷专业生产基地。据目前的考古调查表明:越窑、均山窑、德清窑、婺州窑、瓯窑是六朝时期南方主要的代表性窑址。历史上,三国的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合称六朝。古城南京曾经是六朝的都会,是六朝的政治、文化和商贸中心,更是上层人物的聚居之地,许多属于皇室宗亲、
-
模印砖画《竹林七贤图》的诗情与画意
-
作者:
汪凌川
张锦霞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竹林
砖
吐丝
人物画
树木
南北朝时期
人物形象
行为
-
描述:
《竹林七贤图》是南北朝时期墓室壁画装饰中具有时代特点的模印砖画。从出土的几幅砖画来看,构图笔法大致相同,每个人物都以其最具特点的行为举止表现,人物以树木相隔。砖画人物形象与树木画法与顾恺之的几件传世作品十分相似,笔法线条虽无法与顾画的灵动相比,但也能体现出“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般的顾画风韵。值得重视地是,人物自然平和的神情运用细致的笔触刻画出来。树在人物画中的设置并不是可有可无,
-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佛教壁画
-
作者:
吕小川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佛教美术
佛教壁画
十六国时期
中国传统绘画
龙门石窟
魏晋南北朝
印度佛教艺术
南北朝时期
佛教造像
石窟造像
-
描述: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至五世纪的古印度。佛教美术的兴起是为了传播佛教思想。早期的佛教造像只雕塑佛座、佛发、佛足和菩提树等来象征佛或佛说法的场面。根据史书记载,佛教在西汉时传入中国内
-
私家馆藏,以物会友 九州艺博美术馆拾趣
-
作者:
吴颖婕
刘虎成
来源:
大武汉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隔断墙
九州
馆藏
南北朝时期
佛像
美术馆
-
描述:
没有老师的玉器研习者 起初,涂盛勇是被古砖诱入古玩圈的。 2008年.随着老家襄阳文化界朋友下乡.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分离菜园间的隔断墙,徒手挖块墙底砖.竟有惊人发现:上刻佛像浮雕,篆文能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与农民打交道,他们直摆手,“你喜欢就拿去吧。”并不在意,祖祖辈辈见过太多。
-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考古发掘 青瓷溯源
-
作者:
郑建明
来源:
大众考古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支烧
越窑
宁绍平原
窑具
制瓷业
六朝时期
龙窑
考古发掘
曹娥江
浙江上虞
-
描述:
上虞位于浙江东北部、宁绍平原腹地,曹娥江与浙东大运河穿城而过,南靠会稽山,北临杭州湾。这里的青山绿水不仅孕育了中国最早的成熟瓷器,也是汉代至六朝时期中国制瓷业的中心地区。近年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上虞市文物部门组成联合考古队,对上虞境内曹娥江两岸窑址(主要是汉代至六朝时期的窑址)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发掘,以还原出成熟青瓷起源、发展、兴盛与衰落的基本过程。2012年底工作正式启动,
-
书讯
-
作者:
暂无
来源:
大众考古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支烧
越窑
宁绍平原
窑具
制瓷业
六朝时期
龙窑
考古发掘
曹娥江
浙江上虞
-
描述:
《越窑制瓷史》魏建钢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0月本书内容包括烧制窑具的改进、制瓷技术的创新和青瓷产品的发展三个方面。窑匠制瓷经验的积累和技术创新是龙窑结构和装烧窑具改进的不息动力,窑匠专业技能、当地风俗习惯和社会意识形态决定越窑青瓷的装饰技法,销售方式的改变和政府相关制瓷政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