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显微结构】搜索到相关结果 110 条
-
天然气梭式窑的设计及其烧成龙泉青瓷的研究
-
作者:
尹朋岸
张鹤
阮万兴
杨辉
郭兴忠
周方武
梅丽玲
梅红玲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力学性能
龙泉青瓷
天然气
梭式窑
-
描述:
衍射(XRD)等测试技术分析了青瓷制品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天然气梭式窑具有较好的减排效果,烟气的排出量降低10%以上,烟气中NO和CO总浓度降低10%以上;烧成的青瓷制品有较好
-
谈谈陶瓷的历史与由来
-
作者:
于集连
陈闽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东汉晚期
原始青瓷
釉结
山西夏县
仙坛
上虞县
显微照相
陶瓷美术
东下冯
-
描述:
地区的浙江省开始出现的。浙江绍兴上虞县上浦小仙坛发现东汉晚期瓷窑址和青瓷等。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从显微照相可见,青瓷残片釉下已无残留石英。这种釉无论在外貌上,或是显微结构上,都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原
-
LiSbO3掺杂NBT-KBT无铅压电陶瓷的研究
-
作者:
古训玖
江向平
陈超
李小红
展红全
周树兰
来源:
压电与声光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钛酸铋钠
显微结构
掺杂
无铅压电陶瓷
电性能
-
描述:
≤1.50%)对样品的显微结构及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备的NBT-KBT-LS陶瓷样品均为单一的钙钛矿结构,LS的掺入促进了晶粒的长大,但由于Bi3+与Na+的挥发,导致块状晶粒的出现.掺杂一定量的LS
-
宜兴仿钧陶呈色机理的初步研究
-
作者:
吴琳
张茂林
吴军明
李其江
熊露
来源:
中国陶瓷工业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呈色机制
显微结构
宜兴
分相
钧陶
-
描述:
以宜兴清代仿钧陶(宜钧)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EDXRF、透射电镜、色度仪等对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初步探讨了清代宜钧的呈色机制。研究得出宜兴钧陶呈色是化学着色及物理着色共同作用的结果。宜钧的呈色剂是铜和铁,其釉中微观分相结构是决定其釉面乳光的主要因素。
-
果壳粉作造孔剂制备SiOC块体多孔陶瓷
-
作者:
李家科
刘欣
方文敏
郭平春
王艳香
来源:
陶瓷学报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果壳粉
多孔性
SiOC陶瓷
-
描述:
以含氢聚甲基硅氧烷(PHMS)为基础原料和果壳粉为造孔剂,以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4Vi)为交联剂、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裂纹抑制剂和Pt络合物为催化剂,通过热交联和在氮气气氛中热解工艺制备SiOC多孔陶瓷。采用DSC、XRD、SEM和BET等检测方法,研究了交联体热解的演变过程,以及热解温度和造孔剂添加量等因素对SiOC陶瓷物相组成,显微形貌,比表面积和气孔率等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热解温度为600-1000℃范围,制备的SiOC多孔陶瓷为无定形(非晶)态,孔径分布50 nm-300 nm,气孔率为5.75-19.33%。当热解温度为800℃时,未加造孔剂的SiOC陶瓷比表面积为40.46 m~2/g、气孔率为9.45%;添加15%造孔剂的SiOC陶瓷比表面积86.49 m~2/g、气孔率为19.33%。
-
陈泓霖青花瓷画艺术作品
-
作者:
陈泓霖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微绒毛
水通道
旅美华人
小泡
小肠上皮细胞
内褶
胞吐
人教版
胞吞
亚显微结构
-
描述:
陈泓霖(又名陈菊荣)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江西省高级技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理事,江西省高技能协会理事,珠山区政协委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景德镇美术家协会、景德镇陶瓷协会会员。珠山区美术家协会理事,从事瓷上新彩、粉彩、釉下彩、高温颜色釉瓷画艺术创作与探索研究,作品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有女性特有的审美情趣,画作格调高雅,清新自然,气韵生动,清新赏目。在景德镇瓷画界独树一帜。
-
热处理时间对无公害釉上熔剂耐碱性的影响
-
作者:
冯涛
卢希龙
曹春娥
陈云霞
沈华荣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碱硼硅系统
无公害熔剂
耐碱性
热处理
-
描述:
采用传统的熔制法制备了ABS系统无公害陶瓷釉上熔剂,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时间对熔剂耐碱性和显微结构的影响。用光泽度仪、XRD及TEM等对样品的光泽度、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20
-
景德镇青花瓷彩上斑点显微结构的研究
-
作者:
吴隽
李家治
郭景坤
来源:
无机材料学报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青花钴料
青花瓷彩上斑点
-
描述:
通过对元代,明洪武及明宣德年间的景德镇青花瓷样品彩上斑点的显微结构和组成分析,了斑点的形成机理和组成,表明青花瓷彩上斑点是由青花钴料中的锰、铁,钴,经高温过程后,在釉熔体中的偏析所形成的
-
安徽繁昌窑青白瓷釉初步研究*
-
作者:
杨玉璋
张居中
来源:
江汉考古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繁昌窑
显微结构
化学组成
青白釉
物相组成
-
描述: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与电子探针能谱仪对安徽繁昌窑青白瓷釉的显微结构、物相和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并与同时期的湖北青山窑和江西景德镇窑青白瓷釉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繁昌窑青白瓷釉属于钙系釉中钙釉类型,其瓷釉配方工艺与青山窑与湖田窑相似,应由一种"釉石"加入石灰石及草木灰制成.
-
大型御用建盏
-
作者:
陈显求
孙建兴
来源:
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显微结构
陶瓷
釉
兔毫
化学成分
建盏
-
描述:
和TEM研究其胎、釉的显微结构,指出其CAS2→晶间液相分离→氧化铁析晶以及釉下分相→釉面上氧化铁析晶的两种兔毫形成机理与一般建盏相同。文中特别阐明了“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的御用黑釉玉毫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