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传统绘画和数字摄影的混血儿
作者: 郭静   来源: 中国油画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传统绘画   记录   发明   艺术家   瞬间   绘画艺术   混血儿   数字摄影   风格   艺术设计  
描述: 摄影被法国物理学家达盖尔发明后一直延续到今天。从摄影的风格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摄影的风格发展都和绘画以及它所经历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是密不可分的,在特定的艺术历史环境下必然有与它相应的绘画与摄影形态,而今
论古典绘画技巧在现当代绘画中的意义
作者: 刘珊珊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光线与明暗   古典绘画技法   现代油画创作  
描述: 古典绘画中的技法在当代依然具有很大的意义,传承并运用古典技法来表现当代社会人们的精神。
手工制作、机械复制与艺术的原创性
作者: 郑婷婷   来源: 文艺生活(文海艺苑)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本雅明   艺术的原创性   手工制作   机械复制  
描述: 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机器开始取代手工工具,此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革命的兴起,给艺术领域也带来了影响,使得艺术创作由手工制作转向了机械复制的时代。那么,在这个社会变革的特殊时期里,机械复制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又给艺术的发展与艺术的原创性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浅谈青花花鸟斗彩的创作
作者: 陈绍飞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釉上彩   审美需求   陶瓷艺术   创作   青花   精神文明   艺术修养    
描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以及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其审美需求、鉴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对追求精神文明越来越重视,陶瓷艺术亦在不断地进步当中。青花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推崇,而青花斗彩集釉下彩的幽静雅致和釉上彩的浓艳富丽于同一器皿上,更显得层次丰富、绚丽多彩。
油画技法在陶艺创作中的运用初探
作者: 雷秀平   来源: 陶瓷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灵活多样   颜色   不透明   表现形式   陶瓷艺术   中国画   陶艺创作   陶瓷工业   创作技法   油画  
描述: 的。以它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和灵活多样的手法。通过可大可小、可粗可细、可薄可厚。透明不透明的变化把绘画中的对象和场景等
元代釉里红瓷的经典之作
作者: 刘金成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斗彩鸡缸杯   书画精品   朱见深   香港苏富比   拍卖纪录   柔绿   中国皇帝   明成   中国瓷器   千金难买  
描述: 釉里红瓷是釉下彩绘瓷器的一种,以铜元素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制,再施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下一次烧成。元代,釉里红和青花的烧造同臻成熟。 独具特色的造型及成型工艺 釉里红瓷的成型工艺之精湛在中国古代
审视2011年秋拍
作者: 陈隆   来源: 文物天地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斗彩鸡缸杯   书画精品   朱见深   香港苏富比   拍卖纪录   柔绿   中国皇帝   明成   中国瓷器   千金难买  
描述: 是收藏者实物观察、对比、研究的样本。有收藏者会疑惑:传承有绪的名品,和那些拍卖行上拍的同类器物外表特征怎么不太一致呢? 五千年文明古国,遗存下来的文物,特别是能够流通的珍贵文物,少之又少。香港、台湾、澳门
大明成化斗彩葡萄杯修复
作者: 韩海宏   来源: 文物修复与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撇口   油红   釉上彩   官窑瓷器   明宣德   鸡缸杯   胎质   釉下彩   创新品种   明成  
描述: 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是明宣德时期的创新品种。成化年间(1465一1487年)的斗彩是明代最脍炙人口的瓷器,以官窑瓷器为主,主要供宫廷赏玩,数量有限,在当
清代红釉瓶的修复
作者: 孙海燕   来源: 文物修复与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郎窑红   明初   豇豆红   器制   釉上彩   技艺精湛   器型   宝石红   古代中国   红釉瓷  
描述: 瓷器是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杰出贡献。我国瓷器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器型丰富,技艺精湛,而其中的红瓷更是瓷中的珍品。红釉瓷器在元代已相当精美,至明初永乐、宣德年间(1403
贵州成化钟修复
作者: 郭梅   程学忠   来源: 文物修复与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阳   铜钟   坎卦   水西   宣慰   皇图   联语   云雷   奢香   明成  
描述: 一、概述在贵州省大方县"奢香博物馆"陈列大厅内,陈列着一口铸铭汉、彝两族文字的青铜吊钟。该钟铸于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系水西彝族贵州宣慰使安贵荣和夫人奢脉为祈福捐资铸造。该钟通高135厘米
< 1 2 3 ... 30 31 32 ... 53 54 5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