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明】搜索到相关结果 122 条
-
关于素描教学
-
作者:
冯培霞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然物象
米开朗基罗
基本的
训练
形体结构
素描教学
造型意识
绘画
造型艺术
明暗关系
-
描述:
米开朗基罗告诉我们:"素描,是构成油画、雕刻、建筑及其它种类绘画的源泉和本质.并且是一切绘画的根子,那种已经掌握了这种东西的人可以相信自己占有着一笔巨大的财富."……
-
东西为用,南北一体——工笔花鸟画家王广明素描
-
作者:
南建中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新发展
王广明
工笔花鸟画
-
描述:
工笔花鸟画是一个较难创新的画种 ,王广明经过多年的艰苦磨励 ,博采众长 ,使其工笔花鸟画日臻成熟而精妙 ,他的画无论在技法上、意境上都有新的创造 ,做到了东西为用 ,南北一体 .
-
明清斗彩瓷器
-
作者:
铁源主编
来源:
北京:华龄出版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杂彩瓷(考古(地点:
年代:
中国
明清时代)
杂彩瓷(考古)
-
描述:
本书包括明清斗彩瓷器特征、明代斗彩瓷器、清代斗彩瓷器、明清青花加彩瓷器、明清色地青花瓷器、明清釉里红瓷器等内容。
-
故宫藏斗彩瓷器
-
作者:
蔡毅编著
来源: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杂彩瓷(考古(地点:
年代:
中国
明清时代)
杂彩瓷(考古)
-
描述:
本书介绍了斗彩的称谓、始创时期的宣德斗彩、娟秀昂贵的成化斗彩、成化斗彩瓷器的鉴赏、平淡无奇中的明中晚期斗彩、重现往日雄风的康熙斗彩、清逸秀丽的雍正斗彩等。
-
于材质中立精神--晚明文人意趣与明式家具雕刻艺术
-
作者:
王树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晚明文人
明式家具
文震亨
家具设计
文人士大夫
“第一自然”
雕刻艺术
晚明时期
黄花梨
家具装饰
-
描述:
的,它始终处在一个横向与纵向交织的时空关系中。工艺造物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特定的历史形态,地域环境和人文精神交汇融合促生新的设计。明式家具上承宋元时期家具的基本样式,下传清式家具
-
公共空间中的艺术
-
作者:
路易斯·G·莱德斯顿
王树良
来源:
雕塑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建筑师
艺术作品
艺术家
设计概念
规格说明
艺术品
委托人
公共空间
艺术形式
联邦政府
-
描述:
自古以来,人类就企图通过艺术表达历史的、宗教的或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经历,对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城市的考古发掘提供了这方面的证据。在所有文化中,我们可以把一种对艺术形式内部关系的有关理解运用到建筑和整个城市环境的设计中。艺术满足了一种精神需求,刺激旁观者的思想并满足其审美需要,在今天的环境中艺术将成为整个设计概念的一部分,这一环境给许多被剥夺这种审美和精神满足的人提供这种至关重要的人类需求。
-
名家彩绘四大名著
-
作者:
曹雪芹
来源: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图书
关键词:
古典小说
年代:
中国
明清时代)
长篇小说(地点:
长篇小说
古典小说(地点:
章回小说(地点:
章回小说
-
描述:
四大名著》采用以下版本校点而成: 《三国演义》以清康熙贯华堂刊毛宗岗评本为底本,以明嘉靖元年刊本为校本。 《水浒传》以清初金阊叶瑶池刊贯华堂本为底本,以明万历三十八年容与堂刊本为校本。 《西游记》以明金陵
-
空间的突破——20世纪的西方现代雕塑
-
作者:
吕品昌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活空间
空间概念
革命性
达达主义
艺术传统
艺术领域
工业文明
雕塑空间
古典
现代雕塑
-
描述:
在人类文明史上,20世纪是极具革命性的时代。构成文明或文化的一切方面,都在工业生产方式的冲击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雕塑在艺术领域的堀起,更是时代变革的一个直观的侧面。
-
飞翔的鸟——现代雕塑大师布朗库西
-
作者:
钱正坤
来源:
艺术.生活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想象力
发明创造
雕刻
艺术作品
艺术家
大理石
布朗库西
艺术史
人类认知
现代雕塑
-
描述:
想象力是创造的“母亲”。人类把自己的想象力转化为一件可看、可触、可感、可听的实体时,艺术就诞生了。伟大的艺术作品是这样,伟大的发明创造也是这样。目前从发现的艺术作品看,人类最早的艺术作品是雕塑,这可
-
建一所中国画大学
-
作者:
康书增
来源:
美术杂志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中国画
西方殖民主义
现代绘画
文化殖民主义
西方文明
中国画
中国画教学
西画
传统文化
中国画发展
-
描述:
世纪末、16世纪初掀起的西方殖民主义热潮。已经进入末期,在经济、政治殖民主义措起来的舞台上,文化殖民主义的戏也接近了尾声。中国画旗帜至今没倒,实属不易。虽不能据此说明中国画足以同西画抗衡,但却充分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