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式】搜索到相关结果 374 条
-
基于民众文化影响下清末民国醴陵青花瓷器物形式研究
-
作者:
向师师
邹晓松
来源:
中国陶瓷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醴陵青花瓷
形成因素
文化关照
器物形式
-
描述:
清末民国“民众工艺”的生产机制和“以资民用”的造物观念,影响着湖南醴陵青花瓷的器物形式;同时,湖南醴陵青花瓷的器物特征和分类方式也依托于这种“民众文化”的瓷业环境。旨在研究醴陵青花瓷的器物形式与民众文化的关系,并阐释其器物特征的形成因素,构建地域文化下日常生活的审美关照。
-
探究中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
-
作者:
杨德宝
来源:
明日风尚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景德镇
陶瓷文化
表现形式
艺术魅力
-
描述:
陶瓷艺术是美术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在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大量的优秀作品涌现出来,成为艺术领域中的佼佼者。对此,本文从我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的体现为论述的主线,通过对我国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展现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剖析,旨在为鉴赏我国陶瓷艺术的艺术文化价值内涵做些有益的研究尝试。
-
方圆相济,天人合一 浅论紫砂壶《祥和六方》的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
作者:
朱彩红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造型设计
天人合一
书画艺术
饮茶方式
文化内涵
六方
紫砂壶
中华文化
-
描述:
近代著名文学家林语堂先生说:只要有一把茶壶,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快乐的。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宋兴于明清,因饮茶方式的改变而诞生,它以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为根基,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成长的养分,在历代匠人与时俱进的创新下不断开拓发展,它从摆脱传统实用器陈腐的匠气,到融入哲学思想、茶人精神、书画艺术和自然韵律
-
浅析釉上传统工笔画
-
作者:
张暇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艺特点
艺术创新
表现形式
釉上彩工笔瓷画
-
描述:
本文试从釉上彩工笔瓷画的表现形式、工艺特点、艺术创新对其进行阐述。
-
浅谈粉彩花鸟瓷画表现形式之色彩表现
-
作者:
新华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表现形式
色彩表现
粉彩花鸟
-
描述:
粉彩花鸟瓷画发展至今,形成了陶瓷釉上装饰中的一种比较成熟且具有独特民族性、多元性、装饰性等综合风格的色彩艺术表现形式。
-
论宋代瓷器与明式家具线性上的共通性
-
作者:
缪紫娟
来源:
西部皮革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式家具
宋代瓷器
共通性
线
-
描述:
明初文化思想领域为了标榜文化的正统性,弃元复古。宋代作为与其最近的正统文化,其工艺美术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内涵,在明代的造物思想上也得到了体现。宋代的瓷器,明代的家具作为各自时代的工艺代表,两者设计中的线有诸多的相似性。本文通过分析文献、图片等将直观的得到两个时代造物思想的相似性。
-
浅析传统陶瓷绘画程式
-
作者:
秦立民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精神内涵
陶瓷绘画
道家哲学
绘画艺术
程式
装饰艺术
文化基础
使用工具
-
描述:
形象与造型,在某种意义上是同义词。人们习惯用“造型”表示无生命物体的形象。而“形象”多注重指人物精神内涵层面。广义上讲,无论是人还是物在绘画中均可视为一种“形象”,称为“造型”。传统陶瓷绘画基于文化基础和使用工具因素,其形象与造型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道家哲学陶瓷绘画艺术一直受中国画
-
十年磨一剑 ——贺黄剑荣膺“奥运艺术使者”称号
-
作者:
杨齐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抽象语言
抽象艺术
抽象形式
传统文化
-
描述:
一2018年8月12日,"黄剑奥运雕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这是由《雕塑》杂志社主办,主编朱尚熹主持的专业学术研讨会,活动邀请了国内雕塑界著名理论家、评论家、雕塑家等人出席了这次会议。与会
-
有意味的负空间形体——吴蔚作品述评
-
作者:
胥建国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述评
空间
当代艺术
意味
形体
作品
语言形式
人类精神
-
描述:
雕塑自古以来一直以独特的形体与空间语言形式书写着人类精神与情感的故事,具象也好,抽象也罢。形体的内涵从来不曾打破,空间的外延从来未被拓展,因为只要突破或拓出大概就不再是雕塑了。在当代艺术中,可以把装置艺术作为雕塑,也可以用雕塑来揭示观念,但艺术门类界限的打破一定是夹杂着某种意识,否则就是一种混淆。
-
板式与建构 ——李先海木雕语言之评论
-
作者:
上兮
来源:
雕塑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木雕
语言
怀旧情绪
人物形象刻画
评论
板式
人物形态
乡土题材
-
描述:
李先海的木雕对于国内的木雕界乃至雕塑界应该都算是一次惊喜:长长的人物形态、家具式的建构语言、深入细致的人物形象刻画,充满怀旧情绪的乡土题材等等,等等.这样的惊喜使得他的作品在各种展示中屡屡得手,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