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共通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14 条
-
在尊重自我的基础上发现自然——魏晋山水诗与印象派油画比较研究
-
作者:
刘金月
徐嘉璐
来源:
南腔北调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印象派
艺术共通性
山水诗
油画
-
描述:
钱钟书先生提出以风格论唐宋诗,开启了以风格论诗的说法。诗可以按照风格论,那么,艺术是否也可依风格而论?自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后,诗画相通的理论在国内学界已有众多成果。西方诗学最早也认为诗画相通,至18世纪《拉孔奥》出现之后,才将诗画分论,并开始强调两者的独立性和差异性。艺术之间具有相通性,跨越国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诗歌艺术和国外绘画艺术,是否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具有可比性?在本文中,作者把中国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和西方印象派绘画进行比较研究,就两者在题材、创作风格和作者群体等方面具有的相近表征探究,继而深入理解这种表现背后的原因。
-
在尊重自我的基础上发现自然——魏晋山水诗与印象派油画比较研究
-
作者:
刘金月
徐嘉璐
来源:
南腔北调(周一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艺术共通性
山水诗
印象派油画
-
描述:
钱钟书先生提出以风格论唐宋诗,开启了以风格论诗的说法.诗可以按照风格论,那么,艺术是否也可依风格而论?自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后,诗画相通的理论在国内学界已有众多成果.西方诗学最早也认为诗画相通,至18世纪《拉孔奥》出现之后,才将诗画分论,并开始强调两者的独立性和差异性.艺术之间具有相通性,跨越国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诗歌艺术和国外绘画艺术,是否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具有可比性?在本文中,作者把中国魏晋时期的山水诗和西方印象派绘画进行比较研究,就两者在题材、创作风格和作者群体等方面具有的相近表征探究,继而深入理解这种表现背后的原因.
-
浅论马克斯菲尔德·帕里什油画《提月笼》
-
作者:
舒欣
来源:
南腔北调(周一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艺术共通性
山水诗
印象派油画
-
描述:
中文世界中,关于马克斯菲尔德·帕里什的信息少得可怜,仅有的一段文字描述来自于极其生硬且颠三倒四的机器翻译,源头是维基百科英文版词条.但令人惊奇的是,他却有不算少的画作在网络上流传,甚至还有一个卖仿制品的网站,其价格与莫奈、梵高等顶尖大师持平.对于一个画家(或者插画家)来说,也许这已经能令人满足了.
-
田卫戈:在绘画里探索多纬度诗意
-
作者:
人邻
来源:
南腔北调(周一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艺术共通性
山水诗
印象派油画
-
描述:
一也许,我们可以把田卫戈的油画创作做一个并不绝对的时间区分,即2000年前后,在这个时间点,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艺术方向和绘画语言的前后变化.2014年由画家编选的《田卫戈油画作品集》(吉林美术出版社2014年第一版),可以成为一个佐证.
-
戴乐《要有光》《奇岛》与王忠杰莫空间艺术展
-
作者:
王芳
来源:
南腔北调(周一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艺术共通性
山水诗
印象派油画
-
描述:
今年9月底,位于新密市的现代艺术空间——莫空间的两个艺术展正式开展.这两个展览分别为英国摄影师克里斯托弗·戴乐(Christopher Taylor)以冰岛为主题的摄影作品展"奇岛"和国内艺术家王忠杰的油画作品展"要有光".
-
尽其精微以形达意——浅谈李乃蔚工笔人物画的美学意境
-
作者:
李文熹
来源:
南腔北调(周一刊)
年份:
201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艺术共通性
山水诗
印象派油画
-
描述:
30年前我第一次走进李乃蔚的画室时,那是挥汗如雨的武汉夏天,不足十平方米的画室迎着西晒,电扇放在地上,吹向他身后的一面墙,从墙上反打回来阵阵热风,让人更感觉闷热. 就在这闷罐般的环境中,李乃蔚神情专注,一笔又一笔一遍又一遍地在他后来的成名作《黄帝战蚩尤》上染色,那是在绢上渲染,有些局部的色彩渲染需要几十遍之多.他不停地擦拭着手上脸上的汗水,身上的汗衫已经被汗水浸湿.我忽然莫名地感动:对于这世界的一些人来说,美其实是一种宗教,他们努力仰望美虔诚追寻美,把个体的人生投入对美的探寻中,一丝不苟到近乎极致.
-
陌上古道音尘绝——读付秀莹长篇小说《陌上》
-
作者:
赵振杰
来源:
南腔北调(周一刊)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魏晋时期
艺术共通性
山水诗
印象派油画
-
描述:
关于付秀莹的长篇小说《陌上》,我想从最初的阅读印象谈起——一种强烈而直接的"熟悉的陌生感"."熟悉"主要源自于阅读体验与生活经验之间的高度重合与无缝衔接.作为一名地道的河北人,我读《陌上》是无比享受的,它带给我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从节气时令到乡间习俗,从自然景观到人物形象,从鸡鸣犬吠到草长莺飞,从家长里短到蜚语流言……小说楔子以"芳村志略"的书写方式,有效地激活了我沉睡已久的乡村经验和童年记忆.正文部分,作者又巧妙地运用两套笔墨分别为我们勾画出两幅陌上图景——一方面,作者以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描绘出一幅田园风情画;另一方面,她以散点透视的艺术手段,呈现出一幅当代乡村浮世绘.这两者互为表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从小说全篇来看,清新明快的文字,错落有致的段落,色彩鲜艳的描写,张弛有度的叙事,加上一些方言俚语恰到好处地点缀其间,使得小说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
陕西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与现代陶艺——解读艺术审美编码的共通性
-
作者:
郑德东
来源:
景德镇陶瓷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传统艺术
剪纸
现代陶艺
艺术共通性
-
描述:
本文从陕西民间装饰艺术之一的“剪纸”入手,概括地阐述了其固有属性及文化特征,并试图通过对传统装饰的典型性分析——无论是美学理念还是作品表现,完成艺术的多元沟通,进而汲取养分,以求切实地找出其对现代陶艺的启悟。
-
谈中国画与陶瓷绘画艺术的共通性
-
作者:
李倩
来源:
陶瓷科学与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
陶瓷绘画
中国画
共通性
-
描述:
的共通性,都包含了中国画中的美学精神和绘画技法,其艺术表现既能达到非常地细腻精美、层次繁多,又能表现出气韵灵动、清新雅致的特点。所以说,无论是从艺术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还是从艺术作品的形式上来看,陶瓷绘画都以中国画的技法和神韵来体现它独有的一种艺术风格,这也正是本人研究探讨此文的思维之源。
-
我国古代雕塑与建筑的关系探究
-
作者:
武瑞斌
来源:
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互影响
建筑艺术
雕塑创作
共通性
差异性
-
描述:
的一个很有意义的理由。雕塑与建筑正如书法与中国画一样,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雕塑与建筑的历史渊源的研究,从两者共通性与差异性阐述雕塑与建筑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