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理想中的家园——评沈松德的工笔画
作者: 徐晓庚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工笔画   沈松德   绘画技法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意象  
描述: 》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1998年,作品《自然--四季之旅》获文化部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银奖。1999年,作品《开阔地》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2002年举办"沈松德自然之旅工笔画展"。2002年-2004年,6次举办"沈松德的世界展"(日本)。
黑白两极相辉映——墨竹画创作琐谈
作者: 刘剑利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墨竹画   艺术精神   意境   笔墨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创作技法   传统文化  
描述: 中国墨竹画塬远流长,风貌独特,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竹被赋予了挺拔、高洁、宁折不弯、高风亮节等品质。是民族道德理想和文化观念的象征。 墨竹画特别强调意境、意韵,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风韵。它情景交融,意趣横生,墨色变化时而清淡,时而浓重。墨竹画法大致可分为秀雅匀整的工笔兼写、轻拙潇洒的小写意、自由奔放的大写意、豪迈流畅的泼墨法和奇峭的指画法等。其表现技法与表现
让"雕塑"与"中国"携手——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展述评
作者: 谷泉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雕塑作品   人文精神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创作技法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描述: 2004年9月5日,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雕塑作品展在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开幕。展出的197件作品是从全国331件中评选出来的,其中包含获奖提名作品36件。按计划,在长春展出之后,从10月17日到11月3日,入选作品将移到厦门文化艺术中心展览馆继续展出,估计两地约会有八十万人次参观展览。
从五千年文化中走出——试论吴为山雕塑的文化品质与艺术形式
作者: 聂危谷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创作手法   写意精神   人文主义   艺术审美   艺术形式   雕塑艺术   吴为山   文化品质  
描述: "吴先生所塑的老人是从五千年文化中走出的",[1]作为雕塑家的荷兰女王成为引领人们解读吴为山雕塑艺术的精神向导。 这是一个理想失落、庸俗文化喧嚣的时代,精英与经典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亵渎和贬值,吴为山
在髹漆与绘画之间构建桥梁——"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漆画、漆雕塑作品展"述评
作者: 徐沛君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述评   “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漆画、漆雕塑作品展”   审美趣味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唯美主义   髹漆  
描述: 为迎接将于今年秋季举办的第十届全国美展,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于2004年6月11日至17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漆画、漆雕塑作品展,展出该院师生近五年来创作的漆画作品100件,漆雕塑作品20件。一所院校为参与全国美展而专门在首都组织大规模的作品展示活动,这在建国以来尚属首次。
公共艺术的公共性
作者: 孙振华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价值   公共性   艺术形式   城市雕塑   艺术空间   公共艺术  
描述: 近年来,"公共艺术"成为了一个时髦的概念,最常几尢的使用办法,就是将"公共艺术"等同于"城市雕塑"、"景观艺术",认为凡是公共空间的艺术就是公共艺术。 这其实是对公共艺术的误解。公共艺术的核心观念是对于公共性的诉求。它针对的不仅是公共空间的审美问题,更重要的是公共空间的权力和权利问题。公共性概念
美术家
作者: 张桐瑀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决澜社   陶瓷艺术   艺术语言   艺术形式  
描述: ”是时下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研究过陶瓷又学习过雕塑的吕品昌,着意从陶瓷媒介角度审视并探索雕塑艺术,以至和单纯注重工
公共艺术如何公共:公共性:道义的熔铸
作者: 彭迪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精神   道义   公共性   价值取向   艺术形式   公共艺术  
描述: 深化的趋势。如今,开路架屋的“基建”已成规模,关乎现代城市社会整合的文化“装修”却有待投入。作为文化建设实践方式的公共艺术,正准备接受召唤的使命。
关于视觉真实——透视法的反思
作者: 胡国强   来源: 美术观察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透视法   视觉真实   艺术风格   艺术形象   造型艺术   知觉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  
描述: 三维空间及形象的表现是画家、雕塑家、 设计师必然遇到的问题,特别是绘画作为平 面艺术,它的大部分历史(一直到19世纪)都 是在力求表现出真实的空间中的真实形象。 然而,判断一个艺术形象真实与否的标准是 什么呢?人们有可能想得很简单,认为只要 拿这一形象与"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直 接进行对比就可以了,但事实却不尽然。 当人们将一幅画与我们"眼中的真实"相
6.0m~3燃气新型全自控高温梭式窑
作者: 徐培勋   李德旗   张海涛   来源: 陶瓷杂志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温梭式窑   窑体结构   燃烧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   燃气  
描述: 随着高技术陶瓷和优质耐火材料的迅速发展,国内高温烧成技术亦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而一些新型高温窑炉的问世,不仅满足了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要求,也使烧成产品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笔者就为江苏瑞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建造的6.0m^3燃气新型全自控高温梭窑作一介绍。
< 1 2 3 ... 32 33 34 ... 35 36 37
Rss订阅